小学思政教育的实践分析与创新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保障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小学思政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条分缕析,精准到位地开展工作。对小学思政教育的现状做出详细分析,并针对弱点进行创新探索,对于完成教育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小学思政;教育模式;创新
小学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启蒙时期,但是学生在这一时期思想意识相对单纯,所以把握塑造好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一关键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思政教育的黄金时期,将培养小学生的性格与道德作为目标,通过从小学期间加强思政教育,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打好基础。
一、小学思政教育的实践分析
(一)思政教育理念淡薄
自隋科举考试以来,我国的教育便以考试为主,新课改中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我们的教学为争取升学率与卷面成绩,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常以成绩论英雄,甚至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品德的标准,学生家长在与教师的双向沟通中,交流更偏向于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若学生成绩下滑,教师与家长更多的选择为学生恶补学科知识以提高成绩,并不关心学生成绩下滑背后的思想状态与心理需求,这明显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地位,这一教育理念是十分错误的。面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要求,德育是首要内容,培养良好的品德与思想是智育的前提。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理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更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成果提升。
(二)思政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我国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单一的教育内容与形式,面对升学压力与指标,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和案例,教师教学形式呆板不灵活变通,通过机械的读写、问答对小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并不成熟,面对书本上理论化、成人化、文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并产生共鸣,相反觉得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状态,在考试中是以书面成绩作为评价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参考,而不是以课内外生活中的思想品德表现作为考核依据,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没有积极性,不利于小学生良好性格与习惯的培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表现于日常生活的主动性。
(三)思政教育评价不完善,存在落后性
近几年,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重视,可专业师资力量与教育设备成为无法一时补齐的短板,为尽快解决师资问题,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多由班主任或语文老师代理担任,但是,兼任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缺乏正确和深入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责任不明确,对最新的思政教育思想难以把握转换,最终导致思政教育评价不完善。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塑造高尚品德与正确的人生观,而以卷面成绩评价学生思想与道德明显是有缺陷的,违背思政教育教学目的,同时,非思政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在授课时若将个人情绪与道德底线带入课程,极大地破坏教育的规范性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并制约了小学思政教育教学的先进性,不利于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小学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
(一)更新思政教育理念,重视思政教育
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面对深入推进的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对小学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并且让思政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让智力教育与德育齐头并进。在提升学生各科成绩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为国家未来工作岗位输送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充分认识综合能力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与家长都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重视细微的变化,从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人格,最终实现学业成绩与思想品德的双赢。
(二)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创新教育内容
科技的发展带动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应抓住课堂科技化不断丰富的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视频、图片等将枯燥的文字化理论变得生动灵活,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调动课堂气氛。同时思政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应该不断拓宽小学思政教育的教学路径,将教学渗透于实践,如:适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心志,又使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同时,对待劳动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学生自己加以分析和解决,从而促进了学生智能素质的提高。也可以抓住一些有意义的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活动。如:“五一”进行“以劳动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七一”进行“爱党为内容”的教育活动;“母亲节”进行“我为妈妈做点什么”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些真实有影响力的事例结合书本知识展现给学生,或者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从而加深对思想道德的体会,从自身的日常与行动中体验思政教育的力量,不仅能加强规范日常行为与习惯的自觉性,促进学生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德,还能丰富思政教育形式,丰满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深化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三)构建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与时俱进
有怎样的评价体系就会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因为评价具有导向、调节、激励、鉴定等作用,所以小学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需要进行重新设计与完善,当前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仅由书面成绩或评语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更新评价体系时秉承科学规范的原则,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为平时分归入思想政治课程的总成绩,同时将思想政治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成绩并适当增加比重,设立培育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2]在平时成绩中将自身评价、学生评价与家长教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全面的视角结合课程内容的测试成绩将思政教育成绩打出,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思政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学习先进的思政教育方法有利于对当前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提出更加现代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丁海运.讲求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J].改革与开放,2010(2):138.
[2]费维忠.小学思政教育现状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12).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8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