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物理公式中系数不同的原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学快速的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很多学科分支,如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等,其中包括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基本微粒的非常广阔的领域。但是物理学的这些分支,仔细研究由物理学不同领域的实验所确定的这些理论常数值,能系统考查物理学中一些基本理论的统一性和正确性。由于近些年应用了高稳定激光、约瑟夫森效应、X射线干涉术、量子霍尔效应等许多新方法,这些新的技术使基本物理常数测量的精确程度有所提高,许多物理常数的测量精确度已经达10-6的数量级,甚至更高的可达10-8-10-10的数量级。常数的精确值每增加一位,有可能就会发现物理学中前所未知的矛盾,也可能会发现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某个矛盾的线索。
  关键词:物理公式;线索;领域
  我们目前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量间的关系,不论是力学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还是电磁学板块方面的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探究的思路差不多,得出的结论也类似,但是物理公式里面有几处比例系数不一样,为什么牛顿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中的k可以取1,而万有引力定律中的G=6.67259×10-11N·m2/kg2,库仑定律中的k=9.0×10
  9Nm2/C2,同样的思路得到的物理量间的系数取值不同,学生很困惑。仔细思考其原因,几处物理比例系数性质不同,因而,其处理的方法均不一样。从高中生的角度对高中物理学习中和处理方式简单总结。
  在物理规律中,有很多是描述两个参量间的关系,其中一个参量与另外一个参量成比例,要写为方程就得乘比例系数。在不同情况下,比例系数的确立和决定因素一般不相同。从数学角度比例系数的基本意义就是所谓的在数学表达式之中,通过数学表达式的基本正比形式:y=kx,而k取不等于零的常数。再如形式为y=kx的函数关系,而k虽然是常数,但这样的函数关系为k不等于零的反比例函数,而常数k也是比例系数。只有确定了这些常数,就可以确定正比例函数表达式以及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了。
  而在物理学中比例系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为规定,选取适当单位使其为没有单位的等于1的常数;另外一类是由于各参量的单位已经确定,不再调整单位。利用实验手段测量出来的且有单位的比例系数。
  一、 关于第一种比例系数及处理方式
  我们的物理学中很多定律、定理都是定量的描述物理量间的关系,其实物理量间的关系就是由比例系数决定,物理学中很多这样的关系式。这种比例系数就是成立等式,只是一种倍数的关系,没有深刻的物理意义。就像牛顿第二定律里面反映出了如此一个规定,如果质量m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成正比关系;如果合外力F不变的情况下,那么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关系;如果外力F、质量m同时变化的情况下,这时加速度a,把它写为等式就是a=kFm。在这个表达之中,k是比例常数,其不具备非常深刻的物理意义,其存在不过是为了确保等式的成立的某倍数关系。
  如此的比例常数可以通过式子内的物理量的单位这一方式进行处理,让其等于1,进一步将其化简成物理公式。由于牛顿时代力没有单位,就可以把
  k取1,这样就规定了力的单位,就是米、牛顿、千克,这部分均是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二、 为什么同样系数的不能取值1呢?
  比如我们探究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时:
  1. 先构建情境,一个带正电的绝缘体,一个带正电的小球通过绝缘的细线,先后挂在铁架台上的P1、P2、P3三个位置,让学生观察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变化情况。
  然后抛出问题:
  (1)保持小球的带电荷量不变,将悬点由P1依次移至P3,小球所受作用力大小如何变化?说明什么?
  (2)若保持小球位置不变,仅改变小球的电荷量,倾角如何变化?这样的现象表明两带电体间的库仑力大小如何?
  引导学生讨论、展示:
  (1)小球受力大小逐渐减小,说明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倾角与电荷量有关,电荷量越大倾角越大,电荷量越小,倾角越小。
  2. 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F=kq1q2r2,其中k=9.0×109N·m2/C2。
  那么这时候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上面的情况静电力常量k就不是1了,而是一个这么复杂的数据?这种比例系数是因为各个物理量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单位,所以这种系数只能有特定的数值和单位的。如果库仑先来研究这个点电荷的问题,也可以先将k取值为1,那么力的单位就会发生变化,牛顿如果后来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话,在已经有了力的单位的情况下,a=kFm。在这个表达之中,k值就无法取1了。
  再比如我们在讲解万有引力时:
  1.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2. 表达式:F=Gm1m2r2。
  3. 万有引力的特性
  (1)普遍性: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中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天体间、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
  (2)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3)宏观性:天体间万有引力很大,它是支配天体运动的原因。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的万有引力很小,不足以影响物体的运动,故常忽略不计。
  4. 万有引力公式的适用条件
  (1)两个质点间。
  (2)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其中r为两个球心间的距离。
  (3)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间,r为球心到质点的距离。
  5. 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1)物理意义: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质点相距1m时的相互吸引力。
  (2)引力常量测定的意义
  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通过改变小球的质量和距离,得到了G的数值及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引力常量的确定使万有引力定律能够进行定量的计算,显示出真正的实用价值。
  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上面的情况万有引力常量G就不是1了,而是6.67×10-11N·m2/kg2?同样道理这些物理量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单位,所以这种系数只能有特定的数值和单位的。如果牛顿先来研究万有引力的问题,也可以先将G取值为1,那么力的单位就会发生变化,1N=kg2/m2,那么当后来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在已经有了力的单位的情况下,
  a=kFm。在这个表达之中,k值就无法取1了。
  以上所探讨的这种现象,只是高中物理公式中的一部分,只是学生提出疑问比较多的地方。只要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给学生听,学生自然会理解。
  参考文献:
  [1]聂玉昕.《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第二版)物理学词条:基本物理常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7):244-246.
  [2]沈乃澂.《中国大百科全書》74卷(第一版)物理学词条:基本物理常数:中国大百科全书,1987.
  [3]田卜爽.物理课程阶段性与学生认知发展关系的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于振涛,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1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