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数学能力作为当前社会重要的应用能力之一,其教学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中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它对后续阶段的学习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新课程要求初中数学教育重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和重要意义,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措施,旨在为我国初中的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新课程;教育改革
  数学作为初中课程的重要科,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学科能力、综合素质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一些初中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以传统的数学教法为主:介绍公式、例题讲解、课后测试。很多学生提到数学课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带来不利影响。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也面临着更严峻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案时,应当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融合,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以更高的综合素质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涵义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科自身的规律出发,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形成特定技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基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出发,其特征是师生精力消耗少、课堂教学效率高而且教学效果理想,有助于教师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指教师通过合理的课堂建设和教学实施,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认知,并逐步形成理性逻辑思维,发展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衡量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否促使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更好的内化和吸收。
  二、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将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培养目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关注度不仅要体现在学生的试卷成绩上,还应当从数学学科的课堂效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衡量。
  初中处于小学与高中中间阶段,是重要的承接阶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使得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贯穿和渗透素质教育,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学并非是知识的简单传授和课本、试卷习题的解答,而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让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意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感知数学,研究数学,最终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这个过程其实是知识的传授到知识的融汇,所以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观念和应用能力。
  三、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数学课程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理論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内容,初中数学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逆向思考能力、空间概括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高,其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有效性的认知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知不足,具体体现在:首先,数学课理论属于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教师对教案的编写也较为呆板,无法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教学方法单一,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效率低下;其次,有些学生在作业中,采取了巧妙的解题方法,避开了死套公式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做题正确率,但部分教师收到作业后,仍常规处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打击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求知欲望;最后,通过深入课堂调查,部分学生展现出较高的数学天分,但教师并未及时发现并没给予足够的引导,教师的重视和引导淡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内化成为学生重要的认知结构。
  (二) 在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模式还普遍存在
  部分教师存在传统的“应试考试”的思维,在授课时重知识、轻能力,忽视了数学方法、思想及精神。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学习数学思想方法与思维品质,提高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认识。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依然将重点只放在书本、习题上,而忽略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很显然这违背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本质精神。因此在授课时,如何兼顾好传授学生数学相应的概念、知识和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起数学方法与规律的总结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值得每个一线教师深思。
  (三)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差异性化教学
  对于初中阶段的教学而言,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学习技能,从而为未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拥有的教材都是统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容、形式也都一致。但是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却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样的学习差异性的存在,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从多年实践教学的经验来看,在对初中数学课程进行学习时,同样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体现出来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对数学学科更偏爱,有的学生逻辑推理、理性分析能力较强,所以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完全跟上老师的节奏甚至超前;而班级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听完老师的讲述后,还需课下进一步的强化、巩固,才能完成对知识的内化;此外还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薄弱,其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存在不足,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好。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绝大多数教师并未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制订全面系统的数学教学计划进行有针对的个体性教学,这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最后在考试中就体现为分数的不同,在能力上体现为实际的数学应用能力存在差异。   四、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 根据学科规律制订全面有效的教学方案
  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情况,按数学的学科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初中数学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规律、知识、法则,也要逐步形成数学思想、观念并充分掌握数学的演绎推理过程,所以在制订具体的教学方案时,应该按照以下原则。
  首先,数学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知识的讲解应遵循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的方式,应该按知识点的呈现顺序,逐步建立起基本的数学观念,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其次,引导学生整体理解数学的学科特点,完善对数学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全面引导学生认识相关概念、关键词、符号、公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念;最后,教学是建立在更利于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的,应该联系学生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根据学习进度的不同查漏补缺,选择对薄弱点进行强化巩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率。
  (二) 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学生数学推理演绎的能力
  数学知识属于自然科学,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条件、经过公式演绎推理得到结论,演绎推理是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各种形象化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推理过程变得更形象具体,让数学概念、数学知识点变得易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列表、树形图、数学游戏等模拟方式,将数学问题具体化。如在进行函数讲解时,教师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文字表述的函数题目用函数图形进行展示,以便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的认知,能形象理解晦涩的函数问题。对于此类抽象数学问题的处理上应多组织学生参与具体体验,学生亲身参与了,才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 运用现代化设施辅助教学,降低数学学习难度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这就大大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比如在讲解样本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等较抽象概念的时候,通过计算机对题目场景进行模拟,并在多媒体中进行演示,学生对整个推理演绎过程能有更直观的感受,又比如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演绎“圆”的成型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圆周率等概念,深刻认知圆的面积等计算公式的含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计算机模拟让学生对数学演绎过程体验更深刻,这其实也是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并形成自己的数学体系的过程。
  五、 结论
  随着中学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理念在我国教学体制中得到更为广泛关注,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是现代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而终身的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授课时,应从学科规律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年龄、认知、个体差异化等特点,制订出全面有效的教学计划,并采取各类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科学认知的态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丹丹.浅议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
  [2]柏彬.抓住“關键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J].基础教育参考,2010(3).
  [3]孙传国.浅析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尝试[J].中国教师,2017(1).
  [4]季光霞,鲍光辉.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方法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7(9).
  作者简介:卜长松,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县浦城三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5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