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标签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标签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它对一个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会有意或无意地用到“标签理论”。恰当运用标签理论,贴什么样的标签,怎样贴标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真实案例;标签理论;运用思考
   案例:当班主任这些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节课的课间我总要到教室里转一圈。那天早上第三节课下,我因一点小事耽搁了几分钟,正准备要去教室里转转,突然,班长王××气喘吁吁地跑进了办公室,他神色慌张地对我说:“老师,教室里打架了。”我心里一惊,忙问:“怎么回事?”又顾不上听他解释,就飞快地往教室里跑去。王××跟在我身后,边跑边说:“老师,是苏××和石××两个在打架。”
   来到教室门口,我看到了令人吃惊的一幕:第二三排的桌子乱七八糟地被推在一边,地上有碗口那么大的一摊血。苏××低头啜泣着,石××脸色苍白地站在一边。教室中间,站着政教处崔主任,看见我来了,崔主任生气地皱着眉对我说:“王老师,这两个学生胆子太大了,尤其是这个男生,居然敢拿凳子砸人。你好好管管。”说完气呼呼地转身走了。看着地上的血,我有一瞬间感到惊慌失措,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了。
   “怎么回事?”我生气地问。石××脸色苍白,低头不语,看得出,他已经吓坏了。见他不说,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从大家的话语中,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下课了,二班有一个学生拿了一本书托石××还给杨××,苏××却接过去了,石××跟苏××要书,苏××不给,石××就在苏××的头上打了一下,苏××恼了,转过身还了石××两拳,石××不知怎么回事,突然搬起凳子砸向苏××,苏××一躲,凳子角碰到了鼻子上,当场血就流出来了。听了大家的话,我既生气又震惊,为了一本书竟这样大动干戈,这是什么品行呀?
   苏××还在一边啜泣,我赶紧拉过她来看,鼻血已经不流了,脸上也没有伤口,再看地下的血迹,其实是血混着水印了碗口那么大的一摊,看来情况不是很严重。我对苏××说:“我们去医院看看吧。”她摇头不去,我怕她碰坏了鼻子,一再坚持去,她就是不去,她抽抽搭搭地对我说:“老师……就流了点鼻血,没什么……好着呢。”听她这么一说,我悬着的心放下来了。我让他俩去走廊里,然后指挥大家搬好座位,清理血迹。
   等教室里恢复了正常,我来到走廊上跟他俩详细了解情况。他们的说法跟大家一致,这件事的起因其实就是同学们说的那么简单,但起因越简单越让我觉得生气:为这么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你们也太不懂事了吧?越想越生气。
   “石××,你究竟怎么回事,我平时是怎么对你们说的,同学之间相处一定要宽容,你为什么要为这点小事大打出手?”我声色俱厉地质问石××。石××好像还没从刚才的局面里清醒过来,也许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他苍白着脸无声地看着我,一言不发。我劈头盖脸一顿批评,当然主要针对石××,苏××可是受害者呀。石××慢慢缓过神来了,在我激愤难抑批评他的时候,有几次,我看见他欲言又止。
   批评完了,我又打通了双方家长的电话,让他们火速来学校一趟,这么大的一件事,应该知会家长。
   十分钟后,石××的爷爷赶到了。石××是留守儿童,他的爸爸妈妈在南方打工已经多年,长这么大,一直是爷爷奶奶陪伴他的。见到我,老人焦急地问:“王老师,到底怎么回事?”还没等我回答,苏××的妈妈也气喘吁吁地赶来了,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向他们说了一遍,石××的爷爷倒是一个爽快的人,他要求赶紧带着苏××去医院检查。苏××的妈妈拉着苏××左看右看,不停地小声询问着。妈妈的关怀让苏××又一次泪流满面,但她说什么也不去医院,她一再坚持说自己没事。但为了让石××吸取教训,我还是让两位家长带着两個孩子去医院了。等这一切结束,已经快到放学的时间了,虽然事情的后果并不严重,但我的心情却并不轻松。
   下午去学校,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我一眼就看到他俩已经坐在座位上了。感谢上天,苏××真没什么事,我心里想着,心情稍稍轻松了些。安排好午读,我让他俩到走廊,详细了解了他们去医院检查的情况,同时也要求他们就此事好好做一个反思。
   下午放学时,我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王×背着书包走进了办公室,他给我送来了一封信,我打开一看,原来是石××托王×送来的一份检查书,上面写道: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您的学生石××,先给你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早上发生的事,完全是我的错,对同学造成的伤害,我真的很抱歉。
   老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下课了,二班有位女同学来找我,她是我的小学同学,她让我把两本书还给杨××,但是,苏××却主动上前接过了书,然后坐到座位上看了起来,我叫她呢,她不理我,我过去就在她头上拍了两下,她什么话也不说,但马上站起来打了我一拳,我以为只是随便打闹而已,于是也给她还了一拳,她一把把我推倒在后面的桌子上,我于是过去踢了她一脚,她马上又一脚踢在我的胸膛上,当时有许多同学在看着我们打架,我原本想就此算了,但是又想:如果这次就这样算了,认输了,那么在以后的三年里,我就会被同学们看不起,他们会说我连个女孩子都打不过,我会受到全班同学的嘲笑,如果这事再传到全校,身为男子汉,我还有尊严吗?唉,这个时候谁能理解我呀?在我面前有一把椅子,我拿起来就直接朝苏××扔了过去,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打在了她的脸上,可能是椅子角碰在了她的鼻子上,当时血就流了出来,我自己也吓坏了。于是一切就结束了。
   这就是事情的经过。老师,请你原谅我,我向您保证,以后这样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
   学生:石××
   看完了检查书,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我没想到石××打架是出于这样的心理,维护男性尊严一定要靠武力吗?但在那样的氛围里,对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来说,似乎这也是他唯一的选择了,但他打人了,他就是品行不端吗?    事情已经过去半年了,现在的石××,学习上进,与同学相处融洽,其实他真的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如今,我常常想起这件事,我很庆幸那天我批评石××时没有妄下断语,没有把打架和一个人的品格联系起来,否则我该有多后悔!是的,作为老师,我需要的是我的学生能从这件事中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而对我来说,这件事也让我明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不能武断地单凭一种现象就妄下断语,不负责任地给学生贴上一个标签。深究原因,换位思考,我们才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由此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上小学时的校长曾对调皮的罗尔斯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罗尔斯大吃一惊,但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使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五十一岁这年,他终于成了州长。校长一句鼓励的话,成就了一位杰出的黑人政治家。
   “标签理论”在现实教育中有很多真实的故事,它们或肯定或否定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当然结局有天壤之别。那么,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运用“标签理论”来为教育服务呢?
   一、标签不是不能贴,关键要看贴上什么标签
   教育工作者经常要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如果不假思索地给学生贴上“违纪者”的标签,并将自己的主观判断公之于众,极易给学生造成被孤立的处境,导致学生逆反,结局就是我们常说的“破罐子破摔”。《读者》杂志曾讲述著名作家三毛的真实故事:数学老师在全班面前数落语文学得特好而数学特差的三毛同学,甚至还在三毛的脸上“涂鸦”,极尽奚落,并贴上“笨蛋”的标签。面对困境,好强好胜的三毛无法排解,于是形成了更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敢走出房门,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严重自闭,被迫辍学。后来她得到心理援助走出困境,融于社会,但最终结束生命的方式是否与此有关,我们不得而知。
   相反,运用表扬和鼓励,淡化违纪行为的影响,赋予学生正能量,则极容易使学生获得自信和勇气,愿意体现自己的价值。有时贴上一个好的标签是件大好事,有一位心理学家从一个班级的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要求她的同学改变对她的看法。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向这位姑娘献殷勤,假定她就是一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不到一年,这位姑娘气质变得很好,同以前判若两人。她对人们说,她獲得了新生,这种积极变化的原因就在于她的内心获得了信心。教师的鼓励、表扬、赞赏的言语和行动是学生的动力源泉,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给学生一句鼓励或赞赏的话语,学生可能会终身铭记。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关注和关怀,它给学生以强大的信念支持,使学生在困境中仍然坚信自己的力量,无所畏惧,不轻易放弃。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真实的案例。
   二、标签不可乱贴,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这里的标签,其实是指根据学生一时的表现而武断地给学生一种不好的预测。在教育中,有多少学生是被我们乱贴上标签后而成为教育的失败者的,没有人做过统计。但是,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学生由于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结果他们果真就成了我们所预想的那样的人。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开始是偶尔一两次犯错误,可是后来却越来越严重了,为什么呢?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属于他的“重要他人”。根据标签理论,成为一名违纪者的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1)重要他人(如校长、教师、朋友、法官等)对违纪行为的察觉;(2)给违纪者贴标签;(3)加入违纪群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重要他人公开标签是成为违纪者最重要的步骤。被标记为违纪者的学生获得了不为学校和社会所接受的污名,被学校和社会归入另类,被大家拒斥和疏远。许多初级违纪者最后可能会加入一个由其他违纪者组成的群体,他们会在这个群体中获得情感和社会的支持,最终成为一名违法者。按照标签理论的观点,教师给偶尔发生轻微违纪行为的学生随意贴上“违纪者”的标签,可能是导致学生最终走向职业违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淡化乱贴标签的行为,切忌盲目下结论
   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群体的各种行为时,都会有主观的判断,但不能盲目下结论,要淡化贴标签的行为,要深入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要考虑我们的判断和教育行为的后果。爱因斯坦小时不被同学和教师认可,但他有充盈教育智慧的父母,他们极力淡化他人贴“标签”的行为后果,表扬孩子的探索精神,激励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兴趣,最终成就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陶行知先生“四个糖果”转化了一名后进学生的经典教育故事,也诠释了标签不能乱贴。
   当然,学生的发展偏差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不能把责任全归结在教育工作者的身上,但是,我们至少不能助纣为虐,推波助澜,把学生往歧途上推。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切忌给学生乱贴标签。给学生贴上好的标签,或许就会成就学生,反之很可能会断送学生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冯卫东.班主任工作也要讲究“工艺”[J].江苏教育,2017(95):72-73.
   [2]沈媛媛.标签理论视角下的基础教育学生评价体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4):123-124.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7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