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江苏省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构建并实施“播种好习惯”的课程和活动体系,学校扎实开展专题育人、全科育人、合作育人、管理育人的实践活动,通过好习惯表现争章积分、好习惯之星评选、好习惯形象代言人晋级展示三级过程评价体系,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在自我认识—自我约定—自我成长—自我管理中促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校本课程;好习惯;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2-0044-04
  【作者简介】蒋成荣,江苏省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江苏宜兴,214200)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教育科研带头人,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教育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好习惯”的种子,种入学生的心田,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养成其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人生底色。
   一、课程建构,一套基于“播种好习惯”的课程和活动体系
   好习惯的培养是研究核心素养落地的载体、途径和方式。在小学阶段就是要凭借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等方面载体教学生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让学生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情感,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江苏省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融入习惯养成的训练中,融合学校、家庭、社区构建一套基于“播种好习惯”的课程和活动体系,全方位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1.创生“播种好习惯”的校本教材。
   学生的年段特点不同,好习惯养成的路径也有所不同,训练内容也各有侧重。学校组织教师开发并实施校本教材《播种好习惯》(三册),这套校本教材注重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分低、中、高三个级段,各级段课程专题按照“养成目标”“要点感悟”“训练范例”“实践体验”“资源链接”等几个板块编排。教材训练目标体现序列化。例如“卫生习惯”主题教材从低年级《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讲究个人卫生)到中年级《争做优秀值日生》(讲究班级、校园卫生)再到高年级《我是环保小卫士——小小志愿者》(讲究公共卫生、环保),螺旋上升,体现教材序列性、层次性。
   2.构建“播种好习惯”的实践活动体系。
   学校结合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以及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文明礼仪”“遵规守纪”“公益环保”“勤劳节俭”“运动健康”“合作探究”“诚实守信”等12个主题,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四大生活场域,蕴涵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求,具有以点带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功能。最终指向“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3.孕育“播种好习惯”的课程文化。
   校门口校训石上的8个字“播种习惯,孕育优秀”醒目、醒人;楼道内、走廊里的“习惯养成名言警句”“名人经典故事”时时提醒着学生;教室里的主题角、林荫道旁的宣传橱窗记录着学生在“知”与“行”中留下的精彩瞬间以及好习惯养成的收获与体会。学校文化落脚到这些具体的、与学生学习做人息息相关的事上,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
   4.创建“播种好习惯”的家长培训教程。
   为推进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的正面影响力,学校为家长编写了《好习惯家庭培育教程》,这是学校教育在家庭的延伸,是家校融合培育学生良好习惯一致性的成功保障。引导家长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与道德品行养成上,突出对习惯养成的过程性方法指导,做好习惯养成中的过程陪同。同时学校定期开设“播种好习惯”论坛(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邀请在习惯培养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家长进行分享。
   二、课程实施,一项基于“播种好习惯”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学校将专项的习惯培养活动与平时的课堂学习相结合,将学校的习惯养成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对接,将学校的训练要求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融合,有效开展“播种好习惯”的实践。
   1.专题育人:“播种好习惯”从价值灌输走向价值引领。
   价值观传递是育人的根本,价值观也是习惯培養的精神底子。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价值观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引领和影响。好的教育是积极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在“优秀故事阅读”“生活范例介绍”“主题队活动体验”等多种活动中,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本教材《播种好习惯》(三册)和“文明礼仪”“公益环保”“运动健康”等12个专题实践活动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给学生以向上的力量。特别是学生行为习惯在“自由不受约束与遵守规则”“放纵个性与讲究文明”等发生偏向或处于道德两难境地时,组织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在学生讨论、辩论中,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和积极思考,引领学生进行价值判断,最终达成价值认识与价值行为的高度统一,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全科育人:“播种好习惯”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教育没有“旁观者”,习惯培养绝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学科知识、学科能力,转化为学科素养,转化为“人”的素养,必须要有非学科、非量化、非智力的要素加入,这要素重点就是浸润着道德品格素养的“好习惯”。学科教学占据了学生90%以上学校教育的时间,在学科学习活动中学生一定会表现出专注或不专注、坚持或不坚持、遵守或不遵守、友善或不友善,这些正是习惯培养绝好的契机。因此在平时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习惯养成”融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业评价,从多个层面保证学生优良习惯得以形成巩固,不良习惯得到及时提醒与引导修正。真正实现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从知识至上走向素养至上。    3.合作育人:“播种好习惯”从浅层参与走向深度融合。
   家校合作“播种好习惯”是学校教育在家庭的延伸,是家校融合培育学生良好习惯一致性的成功保障。家长的爱岗敬业、孝亲助邻、勤劳节俭、遵规守法、读书好学与学校的引领教育相融合,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家长参与“播种好习惯”过程陪同,针对文明待人有教养、外出活动守规则等内容,明确要求、及时监督、友善提醒,做好学生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家校融合。家长参与“播种好习惯”主题实践活动,关注并参与学生的“社区志愿者”“敬老院小義工”“图书管理员”“研学旅行”等活动,在活动中培育做事、共事有责任的良好习惯。家长参与“播种好习惯”的过程评价,在好习惯表现争章积分、好习惯之星申报评选、好习惯形象代言人晋级展示三级评价中做到要求一致、过程协同、激励融合。
   4.管理育人:“播种好习惯”从“他律”走向“自律”。
   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也是自觉意识的培育过程,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在“自我认识—自我约定—自我成长—自我管理”中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他律”走向“自律”。自我认识,好习惯的养成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价值观培育的过程。在多种形式活动中,让教师的建议、家长的要求、社会的规则变成学生的自我认识、自觉行动。自我约定,约定也是承诺,每个班级根据班级实际,通过集体讨论制定出班级公约。例如“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认真做好值日”“上卫生间不拥挤,互让有序”。家庭约定,例如和父母约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坚持30分钟课外阅读”。根据自我约定,每位学生制定一个“100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每天坚持的情况记录下来。请老师、同学、家长提醒并监督,不断增强自律意识。自我管理,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表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在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中促成学生自我控制的调节,促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课程评价,一段基于“播种好习惯”的成长与跟踪关注
   评价是一把尺子,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师教得怎样,学生习惯培养得怎样。评价也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学生的生长状态。在习惯训练中我们开展好习惯表现争章积分、好习惯之星申报评选、好习惯形象代言人晋级展示三级过程评价,突出评价的及时性、针对性、激励性,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1.好习惯表现争章积分活动。
  我们将指向好习惯养成的活动的12个核心主题,根据训练要求提炼编制成“好习惯养成过程积分表”,结合学生的表现开展争章积分活动。学科教师、值周教师随时评价。我们统一设计并发放给每位教师一个五星评价专用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可用敲章的方式对学生的习惯表现进行评价,获得一个五星计一个学分,表现失范要扣除一个学分。操作简便、学生喜欢、评价及时。特殊奖励或惩罚要在“好习惯养成过程积分表”备注栏写明缘由。家长每天评价。家长根据学生在家的表现,在学生的“好习惯养成过程积分表”上用带圈的五星章进行评价,特殊奖励或惩罚也要在“好习惯养成过程积分表”备注栏写明缘由。班主任每周汇总评价。班主任在班会课对学生一周的习惯表现结合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进行汇总评价。学生如有阶段性的标志性成果如志愿者活动表现突出等可在相应栏目加1至3个学分。
  2.好习惯之星申报评选活动。
  我们将指向好习惯养成的活动的12个核心主题和36个专题进行整合,确立了3个级段24项“好习惯”之星:低年级(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用餐之星、卫生环保之星、优秀值日之星、遵规守纪之星、阳光运动之星、书写之星、阅读之星、学习进步之星、社团活动之星、友善之星、乐于助人之星);中年级在低年级基础上增加6星(勤劳节俭之星、诚实守信之星、敬老孝亲之星、志愿服务之星、勤学乐学之星、制作能手之星),高年级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再增加6星(未来作家之星、明日科技之星、实践探究之星、协同合作之星、才艺魅力之星……)好习惯之星每月评选,按月汇总表彰。学生对照各星评价标准,自我申报,结合“好习惯养成过程积分表”平时记载,进行定量(必须获10个学分以上可参评)和定性(平时的值周记录、成长导师的评价)相结合的评选。
  3.好习惯形象代言人晋级展示活动。
  好习惯形象代言人晋级评选以平时积累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好习惯形象代言人分金、银、铜三个等级。学生获取6个不同内容的好习惯星,可以晋级铜奖好习惯形象代言人,三次铜奖好习惯形象代言人可以晋级银奖好习惯形象代言人,三次银奖好习惯形象代言人可以晋级金奖好习惯形象代言人。学校为金、银、铜奖好习惯形象代言人颁奖,学校橱窗、校报、校微信公众号、校网站定期展示好习惯形象代言人事迹。开展“评选好习惯形象代言人”的活动,举行“感动校园”活动为学生颁奖。“好习惯”形象代言人典型事例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积极向上的心。“评选好习惯形象代言人”的活动过程其实也是潜在价值观的树立过程。
  4.成长导师的跟踪关注评价。
  教育没有“旁观者”。为了弥补班主任精力的不足,我们建立了“全员成长导师制”,把课任教师聘任进来和班主任一起成为学生的好习惯养成“成长导师”。每位导师分到约12名学生,努力消除学生成长过程被边缘化现象,真正实现习惯养成的“私人定制”。导师的具体任务与职责: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指导,家校沟通交流,学科教学与小组活动的辅导,小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习惯培养与矫正。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动态,真正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8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