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问题为驱动 铸就深度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形成的关键时期。数学又是一个考验学生逻辑思维的学科。所以,在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数学学科的基础上,采取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活躍其思维,促进其主动思考,这就对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既然以问题为驱动,教师就首先要找到问题,然后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对问题感兴趣,最后要让学生弄懂问题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问题驱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主动积极的学都是从问开始的。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驱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本质。因此,创设好问题,以问题为驱动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求知的环境中成长。当然,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有明确的目标,要难度适当,要贴合教材内容。
  一、提炼问题,增加问题的科学性
  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学情和教材大纲要求的问题。并且要求教师提炼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疑问是最强的推动力。所以,基于这些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和教材,提出适合学生的问题。对于学情的把握是教师创设的关键。太难或太简单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太难的问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太简单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骄傲的情感,不利于求知欲的产生。教材是教师创设问题的基础,教师在提炼问题时,一定要先全面、细致地了解教材,读懂教材的意图,读懂教材的每句话,读懂教材的插图,读懂教材小精灵的话。依据教材提炼的问题应该是为教材中的知识服务的,不能脱离教材而随意提炼问题。在提炼问题时,一定要将学情和教材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问题的科学性。同时,还要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具有多样性和主体差异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提出适合学生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清晰掌握教材内容,教材主要是从对边平行的角度来解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从平行四边形的生活原型出发,抽象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接着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容易变形。基于此,教师要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可以用比赛的形式,展示一些图形,并提问:怎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征?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充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样的提问,可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引向深入。其次,引导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做垂线,只能一点吗?这样的提问,可将学生引向深度体验,把关键的知识内化、深化。最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各有多少条?学生展开探究,这样的问题,给予学生再次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联系生活,提高问题的生活性
  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甚至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一个无用的学科.因为他们难以发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因此认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因此,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还能降低学习难度,能让学生爱上学数学,并且可以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简化数学问题,还可以增加问题的趣味性。不管哪个时期的数学,都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不管是古代的结绳计数,还是现代的加减法,都是为生活服务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掌握真理的唯一方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可以通过身边的例子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检验物理知识。除了在创设问题时与生活实际想联系,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活类的问题情境。比如,在教学“百分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出示混合橙汁成分表,让学生解释其中的含义,并追问:有一种品牌的橙汁号称纯果汁,你觉得应该怎样来配置?它的橙汁含量该用哪个百分数表示?能不能配制出橙汁含量为125%的果汁?2.出示高铁速度是动车速度的125%,让学生解释125%的含义。3.出示日本、美国、印度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情况,让学生明白百分数分母是100,并对这三国森林覆盖率进行比较,并且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可以提高学生的绿化意识。4.出示电脑拷贝文件的进度条,例如76.5%,让学生发现,百分号前面不仅有整数如14%,也可以有小数如76.5%。这样来看,生活中的例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交流中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将学生的思维走引向深入,在充分的生活例子支撑下,完善对百分数的意义的再建构。
  三、深化问题,加强问题的延展性
  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想象力丰富的时期,你给他提供一个问题,他可以给你反馈很多答案。问题驱动不是一个单个的环节,而是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给出了答案,教师也要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所以,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延展性。也就是说,问题驱动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不仅要让学生增加思维活力,更要让学生增加思维的创造力。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教育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合作探索问题,运用问题知识等。所以,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延展性。并且,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方面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创设的问题也应该具有多面性,具有讨论价值。并且,从这个问题中得到的某些知识,或者某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进行迁移。卢梭说:“人最可怕的不是有错误不改正,而是没有掌握知识却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所以,教师创设问题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知识上水平的差距,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状态有所了解,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求知欲。
  在讲“位置与方向(二)”时,教师可以以这样的问题作为驱动:1.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表示出班级“xxx”同学的位置,指一生说。(这位同学是用数付表示的)2.以学校为参照点,说一说某建筑的位置。以家为单位,说说家里附近的建筑的位置。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小地图让学生动手体会一下方向与位置的关系。学生也可以把这种动手能力迁移到其他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最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确定一个方向,需要哪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延伸。
  以问题为驱动的数学教学,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围绕学生认知上的困惑、知识本质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引领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困惑进行指引和点拨,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不断将课堂学习推向更深的层次.这样才能铸就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宋慧娴,刘荣.小学数学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模式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16(9)
  [2]余小.大数据环境中微课程个性化学习的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7):126-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9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