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会交织,产生彼此的共鸣,我们的生活也会互相平行发展,有各自的轨迹,而生活中自然累积的经验,生活中不断养成的智慧,正促使我们成长,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语文知识中蕴含了很多的生活经验,语文中的信息也与生活密切相关,高中教学完全可以打破课堂的桎梏,让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让语文融合在生活中,让生活趣味与语文哲理关联起来,建构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空间。
   关键词:高中语文  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072-02
   高中是学生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最忙碌、也最为紧张的阶段,他们面对高考的压力、面对身边教师的催促、家长的担忧、同学的竞争、社会诱惑,学生们在学习中不仅有案牍劳形之苦,还有身心俱疲之难。高中语文需要学生灵活思辨,不要一个问题一板一眼的去回答、去联想,而很多比较新颖的问题,更加需要学生借助生活的经验,组织语言进行合理的描述,教师应在生活化的场景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降低学习的压力,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环境解答困惑。
  1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语文的教材中,也许联系古今中外的情境,蕴含了诸多时代哲理,但这些情境也多能够从高中生的生活中找到影子,将学生生活的场景腾挪到课堂上来,一些难以理解的、较为抽象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如教学“故都的秋”,郁达夫文中所称的“故都”是今天的北京,从标题看,我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那么不妨从景物着手,看看郁达夫的文章里真的只有秋景?还是蕴含了其他的内容。教师可先让学生回想当地的秋景,想想秋天比较有特点的画面是哪些,学生联想到秋风扫落叶,满街的落叶飘荡,还有的学生联想到一岁一枯荣,想到秋风瑟瑟下树木孑然而立,那么从秋继续深入,询问学生们:“秋天的时候,看到这些场景,你的心情一般是怎么样的?”学生们又继续联想,有悲凉、有愁苦、有感叹,如此一来,教师只要稍加点拨:“那么郁达夫所描绘故都的秋,是否也如同我们在生活中一样,蕴含了愁苦情绪呢?”学生们转而明朗,对文章有了更深入探究之心,文中虽主线是描绘北国之秋,但南国之秋也毫不逊色,笔墨众多,相对来说,在郁达夫的笔下,南国之秋更加淡,北国之秋更浓,南北对比,以“南”衬“北”,作者借助景物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念乡情,故此教师可提出近期网络上热议的话题“南北之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说说:“南北有何差异?”学生打开了话匣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积极表述,这时候学生自然的形成了一种“我的家乡我自豪”之感,大部分学生都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毫不掩饰的在南北差异中更倾向于为自己的家乡“代言”,教师此时让学生来感受“秋色是这样的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可爱。”学生的共鸣之感十分强烈,但在课堂都形成了思维一致性的时候,教师打破了这种统一,导入了作者在写作时的生活背景,学生从现代的生活转瞬间被传送到郁达夫写作的时间去,他们才发现原来郁达夫长期郁郁不得志,那时候受到了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我们的国家并不安稳,很多郁达夫一样的文人志士离群索居,而恰恰此时,郁达夫结束了苦闷的游历,最终回到了北平,也就是文中的古都,他的心情是复杂的,学生们结合自己离家的经历慢慢揣摩,终有浸于文中的深层次领悟。
  2   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高中时期,学生的基础逐渐搭建好,他们在文章的理解时,本应有生活之联想能力,自然的引发学生系列的遐思,但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思考问题比较狭隘,看文章就是看文章,阅读也就是解词说句,他们还不能形成语文学习本该与生活关联的意识,从语文到生活,将学到的知识利用起来,树立三观,从生活到语文,将积累的经验用作课堂问答上,提出意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的问题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有足够的生活领悟力,那么语文的理解也不会偏差太多。如教學“兰亭集序(王羲之)”时,有些学生就觉得文言文太难理解,古代人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这些只能死记硬背,树立了生活理念后,一切看似不同,学生的视角发生了改变,文人雅士汇集于会稽山阴,岂不如同学生在寒暑假聚集在KTV一般,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来分析文章,不仅有趣,而且理解的也比较容易,一些学生记性差,关键句式都记不住,通过这种生活化联想,恐怕学生想忘记也难,兰亭有流觞曲水,KTV有瓜果茶盘,王羲之的朋友们群贤毕至,一起吟唱词句,学生们不也是KTV聚会,点播表演吗?文言文中的每句话其实都可以与学生生活的实际场景相连,每句话都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上找到影子,传统教学,教师总认为,文人雅士之事,当代高中生如此浅薄怎会效仿,实际上时代变迁人们的乐趣不便,只要教师乐于创新,相信会给学生留下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课堂印象。
  3   生活化作业设计
   高中教师布置作业多采取题海战术,学生们练习的题目多了,自然能够纠正其中的错误,再次考试中遇见同样的题目、类似的题目就不会犯错,这种基础作业自然要留,但只适用于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学生的思维仍旧得不到释放,如同被关在条条框框之中,被锁在试卷、练习题目里,没有了自己的灵魂,教师不妨在基础的作业之外,布置一些有趣的生活任务,如引导学生去做一个发现者,在教学“归田园居(其一)(陶渊明)”时,鼓励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亲友,他们都是什么工作,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什么看法,如节日聚会的时候,一些家长都会炫耀自己的孩子如何,一些人也会对自己的工作无限感叹,让学生们不要只知道吃,还要去看去听,看看现代人都有什么样的生活想法,回到课堂上来,想一想,现代人有几个还想要归田园居?有几人愿意归田园居?现代人的追求是什么?引起学生由古至今一个宏观的思维联想,借助生活中真实收集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后续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时,让学生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梦想,课后留下任务,让学生结合“做一个悠闲自在的人,还是做一个勤奋进取的人更有价值”进行思考,课堂上组成小队进行辩论,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视角更加开阔,语言更加精炼。
  4   作文写作的生活化
   要问高中生在语文学习阶段的一大困境是什么,十有八九学生会回答你:“作文”,别的题型还可以“蒙”,但作文可不允许学生滥竽充数,教师们对学生作文的评判是公允的,但作文毕竟没有一个标准线,教师的评分结果也许与学生的预期不同,这让学生总是对写作充满畏惧,实际上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可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学生们大多的写作问题,都与生活体验浅有关,比如写人,写环卫工,学生们路过街道,只会想到环卫工很辛苦,这样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而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就会发现环卫工在夏天会躲在树下休息,累了直接坐在地上,很多环卫工都是老人,行动迟缓,而路边有很多店铺愿意为环卫工免费送水,从生活中获得灵感,生活有体验,写作有思路。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可衔接生活内容,关联生活知识,强化生活体验,引发学生的系列畅想,提高生活意识与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娄鑫.生活有源下笔有言高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选材及布局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2):15-17.
  [2] 杨志平.探析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8):103.
  [3] 董洪焉.以生活之源灌溉作文之花高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命题及立意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30-32.
  [4] 左莉.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4(11):33-34.
  [5] 王胜利.情境教学在普通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1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