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常谈的话题,而对于农村小学中的一些学困生,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其学习成绩,还应当注重对其心理发展的正确引导,让其实现健康的成长。如果学困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因此,针对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为学困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于学困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需要为学困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以此才能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方面的困难,实现其心理健康发展。首先,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尽可能多地给学困生一些关怀与鼓励,当他们取得一定进步时,就要由衷地进行表扬,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其次,要为学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满足其表现欲望。班主任要了解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他们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等,再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机会,让其能够在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也能体现出自己的长处。比如在某农村小学有一位学困生,虽然他的成绩不好,但是其喜欢画画,在画画方面有专长。班主任便鼓励他发挥他的兴趣爱好,让他负责画墙报,并当众表扬他做得很好,这位学生的自信心便得到了很好的增强,并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再次,可在班级内提倡合作学习,采用“一帮一”的方法,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摆脱其自卑感,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同时多与学困生沟通交流,使其感受到班主任真诚的关怀,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后,班主任还要积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拉近自己和学困生之间的距离。有时候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鼓励话语,或是一个表示赞同的眼神,都能够对学困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其发生改变。
  二、对学困生展开耐心指导
  有很多学困生出现心理问题,大多是由于学习方面遇到困难而导致的。高年级的农村小学生已经开始懂得和他人比较,体现出一定的自我意识,若是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就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对学困生展开耐心的指导,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办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指导学困生针对观察、思维、阅读、记忆和动手实践等方面展开训练,让学困生懂得如何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并逐步引导他们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同时班主任还可以让学困生强化学习技能练习,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转换为实际的能力。其次,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才能找到学习动力。对于学习目标的设置应当坚持具体化的原则,要做到与学生的实践相符合,不可设定太高也不可太低,要形成梯度性,让学生“跳一跳”即可达到为佳。最后,学困生在日常的学习与行为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复的现象。比如有一位学困生喜欢和同学打架,屡教不改。班主任没有指责他,也没有打击他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是从中挖掘问题,了解其中的缘由,慢慢化解他的心结。
  三、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农村小学高年级班主任要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对学生实施正确心理健康教育,就应当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首先,需要引导其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将被动的“要我学”的意识转换为主动的“我要学”的理念。同时和学生一起寻找到希望点,重塑他们的自信心。即使是农村小学的学困生,也会有着自己的优点和学习潜能。只要采用了适当的方法,通过刻苦的努力,就一定可以改变现状。比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当其答对之后就及时进行表扬,让其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逐渐增强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其次,班主任也可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農村小学可能存在设施与设备不够完善的情况,作为班主任,就应当把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深挖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比如在课堂上开展百科知识竞赛,把多方面、多领域的知识都整合起来,设计为竞赛题目,让学生争相抢答。有的学困生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太擅长,但在其他一些领域也有自己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困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信心,不再厌倦和畏惧学习。
  责任编辑 罗 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