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段数学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慧玲
【摘 要】数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得二者相辅相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研究性学习、教材内容、数学家故事、课堂讨论、评价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教学;多种有效途径;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2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学校的重视,但是由于这个课程的课时有限,多维度的从其他的科目中进行渗透就可以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数学教学是中小学包括高等院校部分专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能在其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得二者相辅相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发。
一、利用数学日记,使得师生心灵零距离交流
小学中段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他们自己每天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通过其中的情感形日记,可以很好的把控同学的自信或者焦虑心理、依赖心理等情绪和情感。比如:“学习了半个学期,第一次考试上了100分,心情真是比蜜还甜”,“又快考试了,是时候离开地球了”,“今天感觉在倒数第二题的第三步的时候听不懂了,又不敢问,怕您今天太忙没有时间,我准备晚自习的时候再想想,还不会的话明天再向您请教”。从上面数学日记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把考试成功的甜蜜或者失败的忧伤,自己遇到的挫折以及如何鼓劲疗心灵之伤都真实的呈现出来,通过数学日记,学生不仅有机会宣泄心理焦虑、烦躁不安的负面情绪,也可以分享自己获得进步、取得成功的喜悦等正面情感。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控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波动、心理压力等等多方面的真实感受,多了一条多方面了解学生的途径,能有效提高预见性和主导作用,做到有的放矢。
二、利用数学研究性学习,促进主动探究与合作互助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研究性学习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有些研究性学习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小组同学的合作探究。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不仅使得知识得到拓展,潜能得到激发,而且会涉及到观点、方法、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协调,在这个协调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集体主义荣誉感等。在研究性学习中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数学方面的内容,所以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也要抓住这个机会。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发现同学们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哪怕只是一小点,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这样能有效地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个性。另外,教师要握好自己的角色,注意发现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或者困难,及时点拨,使得小组成员能真诚的沟通,更好地合作,通过研究性学习也能有效防止自私型、孤僻型、自大型同学的产生。
三、利用数学教材,充分发掘真善美
数学老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表现,就可以将教材内容延伸并拓展到心理健康教育上来。比如高中学生遇到三角函数觉得比较难时,可以结合正余弦函数图像,点评一句:其实人生有顶端有谷底,取得一些成绩时不要沾沾自喜,跌落低谷时也不要自暴自弃。在讲三角形时,可以让同学们多角度的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美……充分挖掘数学中的图形、公式、原理来源等中蕴含的真善美,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给予他们一些非智力方面的引领,促进其情绪情感得到正面的熏陶。
四、利用课堂讨论,进行思维碰撞
目前的数学课堂早已经不再是老师一个唱独角戏,吸引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对于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样不仅能让同学主动参与其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张扬个性,更能在讨论中得到思维的碰撞,绽放智慧之花。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能学会思考,给予自己观点的主动阐述;能学会聆听,给予别人以尊重。所以老师要抓住课堂讨论这个途径,认真思考选择一些开放性的或者一题多解的题目,或者在课堂中发现一些同學们有疑议答案的时候,尽力给同学时间,让他们能积极的参与其中。
五、利用作业或者试卷评价,告诉学生你不是被遗忘的角落
对于数学老师给予自己的评价,特别是小学中段数学老师,同学们留下来的印象基本上就是一张张试卷上留下来的分数或者作业上批改的优良中差,以及一个个红艳艳的对号或者叉叉,这样难免使得学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也是由于中小学数学课时多,任课老师批改作业量大有关,客观上也造成数学老师课余与同学们的沟通时间较少的问题,所以数学老师可以尝试在试卷或者作业本上开展交流。偶尔这样的方式的评价也能使得学生乐于接受,记忆深刻,特别是一些自卑的或者成绩差的同学,如能发掘到其闪光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或者鼓励,可以使得他们增强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一步一步的走向自信。
六、利用教师的言行,功夫在平时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精神饱满的状态、关注的眼神、亲切的话语、规范的板书、认真的作业批改……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教师在平时应积极践行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在知识、讲课水平等专业方面的硬实力,提高在谈心谈话技巧、形象气质等方面软实力,杜绝语言冷暴力、杜绝傲慢粗暴、杜绝敷衍了事等不良现象,用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学生佩服、用真诚地为同学服务的态度赢得学生的尊重、用较好的行为规范赢得学生的效仿、用较高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赞扬,这样也能更好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
七、总结
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通过数学日记、研究性学习、教材内容、数学家故事、课堂讨论、评价等多种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渗透,使得数学课堂多多盛开心理健康之花。
参考文献
[1]吴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3:1.
[2]符春蓉.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3:1.
[3]尚文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8):1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4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