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钻模型”下设计类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葛菲

  摘要:“双钻模型”是英国设计协会提出的设计方法,“双钻模型”的教学方法是针对设计人才培养特色、设计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种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在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情况下,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体验式教学激发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设计思维,通过反思达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
  关键词:双钻模型;混合式教学;设计类人才;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194-03
   “互联网+”行动计划,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工作重心与趋势,信息技术引领教育现代化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心。同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正在改变师生的互动、课堂的教学,也对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信息化时代,复杂的城市、空间、人群,为艺术设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不断探索科技创新成果与艺术创新的同时,打破专业界限的壁垒、跨专业的合作、培养设计思维能力,是在信息化教学中急需探讨的问题。而优化和探索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也成了现阶段的重点。
  一、混合式教学的趋势
  面对互联网时代学习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两大挑战,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个人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选择相关的信息与知识,采用零存整取式策略进行学习,可以建立起个性化知识体系。基于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分享与交流,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协作与探究,在教师示范与指导下,逐渐实现知识碎片的加工与整合,开展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最终实现知识创新。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1]混合式教学以资源建设与移动教学为核心,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给予更多的时间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能及时让老师获取教学效果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节奏与内容并让这些成为其优势。混合式教学如何针对设计类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配合教学改革的发展是本文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总结。
  二、设计类学科教学特点
  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说:“设计的本质在于发现一个很多人都遇到的问题,然后试着去解决的过程。”设计的过程在于设计者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定义核心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与整理解决思路,最终到解决。因此在设计类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的讲授,视觉表现技巧的训练,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人对外在世界的认知过程解释为一种心理现象,在认知心理学中将其解释其为“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2]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将人的思维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认为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相似,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3]其中就包含了“问题求解”这一复杂的人类行为。
  遵循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特点,结合设计的本质,再进一步思考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在设计类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提高设计人才的创新思维、设计思维与设计能力的培养,就必须遵循认知特点,用问题式导入知识内容,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的,训练学生将可行有效的方法运用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最终才能理解知识点,获得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设计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设计结果上,而更在于运用设计思维创新与掌握设计过程上。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设计类专业课程与传统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相似,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等问题,学生专注度不够,参与度下降,且很难满足不同学生认知特点。而通过建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特色课程体系,在满足学生求知和专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的情况下,使学生的设计思维及专业设计实践得以拓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突破了教学时空限制,明确了教学与学习目标,改善了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推动交互式、体验式、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一统天下的格局,教学形态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并存。
  具体体现在:(1)教与学之间存在能力鸿沟:学生鲜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即使教师讲解非常清晰,教学进度也尽可能放慢了,学生仍然普遍存在听不懂课的现象,学习体验差。学生学习能力不够,这种教与学之间存在的能力鸿沟,导致部分学生从听不懂课发展至不听课,甚至放弃学习,造成教学效果日益下滑的教學现状。(2)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精准性:教师对学生情况关注、了解不够,教学设计及实施缺乏针对性及精准性也是导致教学质量下滑的因素之一。(3)学生参与度不够: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效低。(4)传统教学注重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课堂环节上,不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学生的吸收内化过程大多选择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导致课堂缺乏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
  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将技术、知识、方法有效融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满足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在遵循认知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提高设计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呢?我们遵循“双钻模型”理论中的设计方法,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三、“双钻模型”理论在设计类教学中的应用
  “双钻模型”是英国设计协会提出的设计方法,里面概括了在设计项目中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思维。其来源于IDEO.org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通过正确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设计的目的在于服务;设计的结果是为了带来更好的体验,围绕“以人为本”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双钻模型中,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探索阶段。此阶段是通过探索和调研方法的运用,深入洞察问题的本质。也是思维发散的过程。(2)定义阶段。将第一个阶段发散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界定要解决的问题。(3)构思阶段。在此阶段将问题具体化,寻找潜在的解决方案。(4)实现阶段。最终的解决方案。   双钻模型理论是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核心,需要对用户有充分的了解,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艺术设计类混合式在线课程建设的课程目标与特色,不仅仅是教授理论知识,为学生搭建一个知识框架,而是通过掌握设计理论并通过实践的过程来掌握设计原理,这其中包含人认知的过程—反思。也就是说,不仅获得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边学边做”来体验设计,并随后反思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学习设计的过程。同时,在设计教学中也不仅根据设计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估,而是把重心放在评估学生如何进行设计的过程上。
  基于以上设计类学科培养的目标,以及双钻模型的特征,将其运用到设计类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来。在双钻模型中,“双钻”模型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其模型核心是: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构思方案—解决问题。“双钻“模型的教学方法是针对设计人才培养特色的一种教学方法创新与运用。在此过程中通过“边学边做”体验设计并随后反思自己的经验来学习设计,同时在每个阶段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其通过动手实践来“体验设计”,同时反思自己的经验来学习设计。从兴趣唤醒,到激发自主探索,到知识体系的构建,最终以设计实践完成。
  四、以《设计心理学》线上混合式课程为例
  1.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基本理念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在线课程资源重塑教学环节,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学生参与度,帮助学生跨越能力鸿沟,解决上述教学问题: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力支撑。同时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集成在线课程学习、师生互动、在线答疑和教学管理等功能。
  2.双钻模型的应用。按照双钻模型中提出的“发现、定义、开发、交付”,将课程知识内容分解,并定义成四个阶段,设定课程结束后的终极目标。每周或每一阶段都专注于设计过程中的单个步骤。并在此期间教授一种或多种设计方法,教授学生在每个设计步骤中会使用到的知识点和相关信息。例如:在《设计心理学》的课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培养方案的需求设定本课程的终极目标。针对设计管理班的同学,进行完整的产品项目策划案的撰写;针对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广告策划与广告设计的创作;针对信息设计的同学,进行数学化产品的产品功能输出;针对产品设计的同学,进行某一产品的功能改良等。在完成课程目标过程中,又是由不同阶段目标组合而成的知识小模块,在这些小模块中除了提供知识理论的讲解外,还包含完成终极目标所需要的设计方法,并期望学生将其应用到设计实践中。
  整个课程按照四个阶段设定不同的知识模块,引导学生使用设计方法进行具体的设计。同时,在每一个阶段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延伸阅读、案例分析、设计工具、设计指导、设计评价体系。通过设计项目或问题的导入让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与设计实践得来的经验来反思所学到的课程内容,并将这一过程转化为自己的设计经验,运用到更多的设计实践中去。
  3.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设置。(1)发现阶段: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通过线上视频、线下案例分析、视频资源共享、学习工具、网络、书籍资源的共享的方式提供学生多维度、多途径的学习内容。(2)定义阶段:知识内化阶段,通过设计练习实践理解知识要点。此阶段为深度学习,通过翻转课堂、设计调研方法的实践、拓展性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理解知识与课程目标。(3)开发阶段:研究性学习,问题的解决。此阶段注重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运用课程所授方法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设计练习、小组活动围绕问题展开,应用设计方法,提出解决方案。(4)交付阶段:设计完成。按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输出,评价过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通过线下作业分享、点评、建议、讨论与反馈等方法完成课程。在此过程中强调设计反思,通过分享以及实践的过程强化知识的应用。
  4.该模型为基础设计的混合式在线课程特点。
  (1)灌输式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通过知识的分解,问题的提出与导入,传统课堂不再是单一的老师讲授,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如何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知识的获取由被动转向主动,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自己专业发展方向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理论知识。(2)技术型培养到设计思维与方法型培养的转变。设计类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人才的创新性思维,如何创新?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包括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一直都是问题求解的过程,在“以人为本”“体验经济”下的当下更是如此,发现人的需求就抢占先机。(3)盲目学习型到目标学习型的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碎片化,难以让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运用到设计类课程的实践中,明确了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清晰每一阶段的学习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感。(4)标准化培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的转变。每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会有不同,双钻模型下的混合式在线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学习规律和步调以及学习的侧重点。模块的提供,线上资源的共享,随时随地地调取与学习,让学习更灵活。(5)量化学习标准与教学任务。设计优劣的评判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那么,如何定义和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呢?只有通过对其设计过程的管理。在教学设计中,将课程的知识点量化成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清楚自己学习的进展情况,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依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相应的设计实践。
  五、双钻模型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的展望
  通过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的项目建设,重构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的内容体系,提供完备的教学资源,实现多终端混合式教学,从而为反转课堂提供条件,使该课程达到内容系统化、案例翔实化、操作可视化、自主学习化。以双钻模型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方法遵循“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教学”的组织建构逻辑,强化共享应用的功能与设计,有效地解决师资力量和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更好地推动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机制,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为特点的教学机制,以质量控制为導向的管理机制,实现探索一条地方高校快速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改善师资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的目标,从而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成长成才,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快速缩小与发达国家高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差距,促进教学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道一云.“什么是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什么优缺点?”[EB/OL].https://wbg.do1.com.cn,2019-07.
  [2]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
  [3]柳沙.设计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3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