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众所周知,书本是除实践外最重要的知识来源,广泛地阅读书籍,可以了解不断变化着的世界。强大的阅读能力,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浏览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制约着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关乎着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生。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深入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学习语文阅读实用技能。除了日常的阅读,老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的讲授,帮助学生更快融入阅读环境,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和能力。本文通过对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查阅。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研究
  阅读是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积累阶段,阅读掌握积累的素材可以为语文提供生动鲜活的例子。由于词汇量少,社会实践不深刻,许多小学生都缺乏主动写作的积极性,为了适应小学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完全掌握课本内的知识,还要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实在好处,通过反复阅读,增加写作的知识储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效果。
  一、将学生个性和阅读活动联系起来
  众所周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知识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经历,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个人的经历和喜好。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定位再阅读,从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事迹等方面进行思考,某些学生喜欢阅读心理描写句子,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外貌描写句子。再者,学生的爱好不一致,有些学生喜欢看科幻小说,少数学生喜欢浏览诗歌散文,还有的学生喜欢阅读神话故事和传说。个性化阅读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根据学生的个性,选取喜欢的图书,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很多老师不重视个性阅读,分离了学生个性与阅读活动。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通过阅读会、讲故事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喜好。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绊脚石”是常有的事,生僻词汇确实给阅读理解活动带来了一些困难,老师应当及时解惑和指导,引导学生将个性与兴趣融合,将文字和爱好融合,在琅琅书声中,绽放个性,在阅读体验活动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
  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强化阅读环节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教材为根,依托教材文本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優美的文章,老师可以摘取其中的精华部分,要求学生阅读和品味。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成语,老师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任务,类似收集某些有趣的成语,和身体器官有关的成语:狼心狗肺、巧舌如簧、眼高手低,耳聪目明等等;还可以积累一些和数字有关的成语,比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四通八达等等。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选择、有目的的进行阅读活动,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经典课文。例如,老师在讲解《少年闰土》时,关于闰土形象,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强化阅读过程,这样的做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三、拓宽延伸课外阅读领域
  首先,通过课外阅读,我们可以知道更多新奇的事物,包括传统文化知识、世间万象,科学秘密等等,这些小知识可以让我们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培养阅读的主动性,增长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课外阅读,可以凭借科学、正确的“三观”,洗涤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最后,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对生活中从没见过的事物有大致了解,学到很多没有学过的知识。关于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老师可以在教育局推荐的小学生读物中,向大家推荐几本经典的书,例如科普类专著《十万个为什么》,精神类专著《钢铁是怎么练成的》等世界名著,阅读中如果有产生困惑的地方,老师应结合解析,对大家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产生的困惑得到解决,从而达到学生自我阅读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晨读那半个小时时间,举办读书交流会和好书推荐会,一方面,学生可以跟同学交流分享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自己的阅读体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肯定每位学生的阅读成绩,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阅读与学生个性特点密不可分,小学阶段的阅读积累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积累,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好像无病呻吟,没有内容。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同时,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当不断弱化自身的角色,做学生朗读的倾听者,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让学生从阅读的文本中感受语文的迷人魅力,从而全身心投入到阅读过程,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龚弋兰.小学语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J].考试周刊.2015
  [2]洪柳.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技巧[J].教育周刊.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5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