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考说明文阅读技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说明文是一种常用的文体,也是高考现代文测试的重点内容之一。说明文就是基于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章,它主要包括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它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文体形式,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内容,成为高中语文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說明文;高考;阅读技巧
  一、 说明文阅读的现状
  首先,部分学生的说明文阅读量不足,对于说明文的特点把握不够准确,对于说明对象的特点缺乏精确分析的能力。虽然教材中有专门篇章的说明文教学内容,但学生平时对于说明文的阅读仅限于教材的内容,很少有学生能够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造成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缺乏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学生对说明文的名词术语理解不透,阅读内容不够深入。对于说明文的阅读,学生往往只局限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等三要素上,而对于文本的语言特点、美学价值及科学知识等并没有得到深刻的理解,而且由于说明文中通常会有一些专业的、科学的术语,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造成对这些术语理解不透,因此,学生对于说明文的阅读只停留在表层,阅读视野不够开阔,同时也会造成高考说明文阅读答题顾此失彼、无法准确表述问题的缺陷。
  再次,学生对于说明文阅读的练习量也达不到要求,部分学生甚至是认为说明文阅读较为简单,只要通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了,造成学生不能形成说明文所必需的阅读方式,也容易造成与“议论文”相混淆的现象。另外,教师在说明文阅读课的教授过程中,没有能够对阅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细节上予以明确,学生往往在阅读时无法抓住关键环节,造成学生在答题时对于答案的精准度较差,容易忽略细节而使得到的答案不够全面,致使学生高考说明文得分率较低。
  二、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一)“说”是说明文最突出的特点
  “说”即说明、阐明,而这种说明与阐明不是简单的介绍和罗列,而是既要说明“是什么”,更要说明“为什么”。也就是说,既要说明事物的表象与形态,更要说明事物的本质与内涵。说明文的“说”具有丰富的知识价值,由于说明的事物必须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事物,必须表明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二)说明文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而科学化的体现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高速发展,说明文成为不可缺少的表达方式,它与时代发展现状密切相关,也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际相关联。说明文能够真实而科学地记录事物,为人们提供工作、生活的参考与依据,为人们更好地、科学地了解客观世界提供帮助。因此,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成为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将更多更广泛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比如,以我国著名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为现实内容《中国石拱桥》一文,就是让人们不但认识中国石拱桥具有的形式美,而且理解石拱桥结构的坚固与实用的建筑学知识。
  (三)说明文具有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严密准确性
  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是指说明文以传授科学知识为目的,如《中国建筑物的特征》(梁思成)、《宇宙的未来》(霍金);说明文结构的条理性是指说明文的结构严谨而有序,如《人们如何作出决策》(曼昆)等;说明文语言的严密准确性是指说明文的语言严密准确、通俗易懂,如《说“木叶”》(林庚)、《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俞孔坚)等。说明文表达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说明、阐明”,而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使得说明文同其他文体一样能够具有丰富而生动的文采。
  三、 说明文阅读知识及答题方法
  (一)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事理说明文,其主要目的在于阐明道理。事理说明文的说明中心可以概括为:这篇文章说明了×××的道理,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也就成为本文的中心句。第二类为事物说明文,其重点说明的是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物说明文的说明中心可以概括为:本文主要介绍了“    的    特点”,也就是“说明对象”与“特征”。
  (二)说明文的阅读知识
  说明文的阅读知识主要包括:确定说明对象,即对于事理说明文为被解说的事理、对于事物说明文为被说明的事物;明晰语言特点,即准确性、严密性、简洁性;理解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辨析文章结构,主要有以下形式:“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明确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这些基本阅读知识必须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得到熟练的掌握与强化,才能灵活、高效应对各类试题。
  (三)说明文阅读答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说明文阅读题考查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稳定,只要掌握住基本的答题要领、准确的表述,就能够对说明文阅读题进行有理有据、准确完整地作答。
  1. 找准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即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找准说明对象的基本方法:一是看题目,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题眼”,很多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从文章题目中体现出来的,如《说“木叶”》;二是找首括句和中心句。大都说明文通常都会采用首句或末句以及中心句来表明想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如《宇宙的未来》第21自然段中的首句:“暗物质的另一个证据来自星系团。”及末句:“所以,在星系团中我们观测到的星系以外必须存在额外的暗物质。”
  2. 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说明文的核心内容,因此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成为高考的常见考点。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首先要找到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关键词句,而这类词句通常会出现在文章题目、首段或末段以及中心段落之中。其次,要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时必须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找出文章中的中心句和连接词,既要分清层次还要整体把握核心,从而准确全面地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要点。   3. 提炼说明文中心
  每一篇说明文都会有一个确定的说明中心,但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也会使得说明过程体现出一定复杂性,因此要准确把握说明文中心,准确提炼出说明中心的具体内容,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分清楚文章中的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間的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是能够画出文章结构示意图,确定出中心段落,然后根据文章结构归纳出各个说明点,并判断出这些说明点是为哪一核心要素服务的,从而提炼出该说明文的说明中心。
  4. 理清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是说明文的基本要素,任何一篇说明文都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表述,否则就会杂乱无章、语无伦次。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存在方式、发展规律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才能使被说明的事物让人们得到正确的认识。因此,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必须理清说明顺序,主要应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辨顺序,或者是根据时间、空间、逻辑关系分辨顺序,或者是根据文章中的一些关系词和重点词句来分辨顺序。
  四、 说明文阅读训练
  【题目】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题。
  ①1999年版《辞海》中是这样释文的:尺牍,文体名。牍,古代书写的木简。用一尺长的木简作书信,故称尺牍。《汉书陈遵传》:“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后相沿为书信的统称。亦指文辞。杜笃《吊比干文》:“寄长怀于尺牍”。
  ②另外,古人用“尺书”代指“书信”,用“尺素”(长一米,用于书写的绢帛)代称写文章的“短笺”。这两个词与“尺牍”作“书信”解时有点关系,但还是有区别的。这“尺牍”也不一定书写在木简上,也可以书写在绢帛、麻纸、蚕纸上,哪怕是按尺牍文体样式写在今天的宣纸上、书写纸上,均可称为“尺牍”。
  ③由于古人,甚至民国时期的传统文人在写私信时一般都是从右向左,竖行写下去,一行一行书写过去,这一类书信体都被称之为“尺牍”形式,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从左向右、从上到下、横行书写方式的流行,书信虽可用毛笔写,格式体例从以前的竖式变成了横式,但实际上这仍是尺牍之类的文体。
  ④今日电脑风行,能用毛笔书写汉字的人在锐减,用钢笔、铅笔书写私信的人也在减少,如果文体形制相同,而用硬笔书写的书信不可称之为“尺牍”,那么,毛笔书信“尺牍”这一传统书信文体样式,在时代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的实质意义也会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⑤传统尺牍书信在国人而言是礼貌用语,是一种文化修养、一种文明体现,写书信还是一种有品位的文人礼仪行为,在晋唐文人之间流行的“月仪贴”,就是以十二月令制为尺牍,按月给亲戚朋友写的问候信。
  ⑥因此,尺牍首先是一种礼仪实用的文体形式,其次,在书写尺牍时并未在意书法创作,尺牍在“书物意乃佳”之中成为后人尊奉学习的法帖,并进而成为一种书法创作的固定样式,但在书法展览中,传统的尺牍样式已甚为少见,代之一种放大了的“尺牍”样式,并配以多种色彩、印章等装饰手段,故展览会上的“尺牍”更为好看了。“尺牍”也有了视觉冲击力了。
  (选自《中国书法百科全书》,有节删)
  1. 下列对“尺牍”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尺牍”是一种传统书信文体
  B. “尺牍”是一种书法艺术创作的固定形式
  C. “尺牍”是从竖式变成了横式其实质仍是一种实用文体
  D. “尺牍”是现代书法艺术创作中的一种独立形式
  2. 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尺书”“尺素”“尺牍”都是指书信
  B. “尺书”“尺素”“尺牍”在古代都是写在木简上的
  C. “尺书”“尺素”“尺牍”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形式
  D. “尺书”“尺素”“尺牍”是完全不同的三种问题形式
  3. 第①段中的“寄长怀于尺牍”,对其含义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尺牍”是用以抒发情感的文章
  B. 说明“尺牍”是用来写文章的木简
  C. 说明“尺牍”是一种书信文体
  D. 说明“尺牍”是一种写书信的木简
  4. 第④段中说明“不同时期的实质意义也会与时俱进”,那么在“尺牍”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1. B 2. C 3. D 4. 形式上的变化:从书信到书法;材质上的变化:从木简到多种材料,如绢帛、宣纸等。
  作者简介:
  李秋辉,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8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