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综合实践课程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强调小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进行现实生活实践,对锻炼、发展以及提升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创新实践等能力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就在实际主题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在生活化实践过程中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深化锻炼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素质。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
  《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教学是与生活相联系,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 教学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兴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應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例如,在教学《意外伤害的预防与自救》时,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易发生一些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发生时孩子们往往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处置,因此耽误了诊治,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从而确定该主题。为了使《意外伤害的预防与自救》这一主题开展的好,我引导学生拟定活动方案,指导学生分阶段进行,确定各个阶段主题开展的时间,任务、目标,以及所需条件等事项,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调查、研究。活动方案的制订比较具体,学生较容易实施。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合成活动小组,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各小组的活动策划书,通过校内外的采访家人、周围同学遇到的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记录电视新闻报道,查找收集,问卷记录亲身经历,调查统计,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严重性。
  一周后,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经调查统计,班级里57人,曾经受过意外伤害的就有52人,占了全班的
  91.2%。其中,跌伤和被动物咬伤的同学也有。此时,学生纷纷给大家支招,都是提醒大家平时要注意的安全,特别不要去摸小猫、小狗,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在该主题的研究中,老师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关于借铅笔、借小刀的生活场景,比如,同学借铅笔、小刀的时候,将笔尖、刀尖对着对方递过去是否安全;如果不安全,会引发怎样的安全事故以及如何将铅笔、小刀递给同学。学生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生活化情境,很快就能与自己平时生活学习中不安全的情境回放于脑海中,从而提高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并避免了意外事故的伤害。
  再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小窍门》这一主题时,教师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的一件新衣服不小心被同学的油笔涂上,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后,教师小视频出示解决的办法:将酒精倒在涂到油笔的划痕上,接着把两瓶盖的漂白水倒入清水中,稍作搅拌,然后把衣服放入水中浸泡20分钟,衣服一点痕迹也没有了,从而引出了课题《生活中的小窍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制订收集资料和开展调查设计活动方案,指导学生依据活动方案分阶段开展活动,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工合作,学生有的调查走访、有的查阅资料,然后将调查、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资料卡。
  通过一星期的实践活动,学生深入地进行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小窍门,各学习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分为吃的窍门、穿的窍门、用的窍门等,并且形成《生活中的小窍门手册》,采用文字介绍、图片展示等,生动地介绍各种小窍门的操作方法。
  二、 教学方式多样化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得到发展。
  在《上学路上保安全》这一主题的学习中,因为学生在上学路上涉及的地点不单在学校,而是延伸到了家庭、社会、这三个场所,于是同学们在研究时能做到合理分工,有的同学侧重于研究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从路况、交通工具,并针对每天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的安全头盔进行调查;有的同学对过采访值勤的交警和当医生的亲属,得出出现安全问题后应如何及时救护;有的同学则通过网络搜集、整理材料,并进行展示。在这一活动中,学校的活动不紧紧在课堂上,同学们要走出校园,在路上做调查,做采访,这时,学生就注意到这其中也有安全问题应该注意,也只有学生亲身实践了,才会在实践中产生新的问题。在这一主题的学习中,学生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已成为主题开展的探究者,参与者、合作者。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调查、分析和研究,学生提高了在上学路上的安全意识,并向全校同学的家长发出倡议,家长和学生在骑非机动车辆都应该带好安全头盔,而且还向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建议在学校建立了一支交通安全督导队,对每天接受同学上下学的家长带安全头盔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为学校同学的安全上下学多了一层安全保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例如在完成《小窍门大搜索》这一主题之后,为了让学生验证收集到的小窍门是否有效,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们来试一试》,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实验过程,熟悉操作步骤和环节,以及学生的分工合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有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紧接着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有的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这时教师让学生不要轻易地断定是窍门本身不好用,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反思实验过程是否有失误或不合理,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反复进行实验,同时注意详细地记录操作过程。通过多次地实验、探究、验证,得出准备的答案。通过一系列活动,对生活中的小窍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小窍门操作的方法。
  三、 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家庭、学校、社區的持续互动中,不断拓展活动时空和活动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获得发展。实践是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的关键点,教师要在客观评价以及总结基础上有效延伸、拓展课内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以生活化教学为出发点、落脚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各层次学生在走进社会生活中进行多样化实践,锻炼能力的同时培养思维品质。
  以《街头小摊食品卫生状况考察》为例,教师要在客观评价、总结课内开展的相关综合实践活动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化延伸、拓展,在课堂内外深度衔接中开展关于调查学校周围街头小摊食品卫生状况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课外第二课堂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明确调查要求、要点以及主要任务基础上让班级学生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通过不同的形式了解学校周围街头小摊各类食品的卫生情况,比如,烤羊肉串、凉皮凉面、冒菜、烤饼,真实、详细记录的同时整理、归纳、总结的同时以电子版的形式呈现出来,再在组织语言基础上编排相关的情境对话,模拟街头小摊现场,在诠释不同角色中进行情境表演,录制表演的全过程,在班级微信群、QQ群中进行分享,促使各层次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实现高效的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
  四、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要深化解读指导纲要,在探索新思路、新路径过程中革新综合实践课程生活化教学各个环节,促使学生准确把握综合实践课程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课程生活化实践过程中活用掌握的基础知识、重难点内容,提升对社会、生活的感知以及认知水平,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核心素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更好地张扬个性,实现个性化以及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113.
  [2]宋佳.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的有效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38-139.
  [3]邵春瑾.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主题的开发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165+167.
  [4]曹妍.小学综合实践课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0):102-103.
  [5]王波.生活化:综合实践课程高效课堂的必然之路[J].小学教学参考,2018(9):61-62.
  [6]沈功勋.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路径探析[J].华夏教师,2018(1):32-33.
  [7]崔静.浅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J].科技教育,2015(4).
  作者简介:王秋颖,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9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