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语文教学要既教文,又育人,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的思想水平、文字能力获得双赢。文以载道,教学中如何将“道”巧妙地与“文”结合,有机地塑造学生的心灵?笔者在探索中思考,在实践中感悟。
  在“读”中渗透。读是语文教学的主线,是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有效途径。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教师通过范读、评价读、配乐诵读、引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把文字还原成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在聚焦细节、品味语言中,感悟文字背后深沉的母爱。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深刻领悟母爱的伟大,体味流淌在血液里的“舐犊”之情,与作者梁晓声产生心灵共振,在一遍遍品读中潸然泪下。这是文字的魅力,更是学生感恩之情的升华。
  在“思”中同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透过语言文字表面,潜心思考文字背后的深意,在理解中同化。教学童话《风娃娃》一课,理解风妈妈的话“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一句时,教师这样引导:“如果你是受了委屈的风娃娃,听了妈妈的话,你会怎么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畅所欲言:“我会想,以后做事不能凭力气,还要看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我会想,以后帮助别人做事,要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会想,以后做事要多观察、多动脑,不能帮倒忙。”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说明已经充分读懂了风妈妈话语中蕴含的道理,明白了“助人要为乐”,同化了作者的用意。
  在“说”中明晰。学习语文离不开师生交流,在思维碰撞中,学生对文本渗透的思想理解得更透彻、更明晰。学习文言文《司马光》一课,在了解故事大意后,教师设计了“夸一夸”:请你用自己的话(或文言文)夸一夸司马光。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多角度夸赞自己眼中的司马光,有的夸“司马光急中生智,智慧地解决问题”;有的夸“司馬光镇定自若,沉着应对危险”;有的夸“司马光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在“夸一夸”的说话训练中,学生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演”中体验。表演是语文教学的直观手段,是对课文文本的内化,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学生将故事“演一演”,在真情演绎中深化体验,明白事理。学习了《狐假虎威》后,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环节。学生兴致勃勃,小组内分好角色后上台表演。老虎的半信半疑,狐狸的摇头摆尾,百兽的惊慌失措,学生表现得淋漓尽致。表演故事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化理解,是对故事情节的再次创编,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表演结束后谈收获时,有的学生说道:“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欺骗了大家,是不道德的。”有的学生说道:“狡猾的狐狸靠老虎的威风仗势欺人,不可取。”……学生在畅谈中渐渐明白了故事的寓意,懂得了人与人相处的真谛。
  在“写”中内生。读是输入,写是输出,更是扎根内生。语文教学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将学习课文获得的方法、感悟,迁移于笔端,使学生一吐为快,言意兼得。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学习“辉煌”部分时,老师借助资料,将文字变成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让学生仿照例句,用“有……也有……”“……或者……”“……还有……”等关联词语造句,使学生充分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毁灭”部分时,观看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段后,让学生将面对熊熊大火中的圆明园的感受写下来。许多学生奋笔疾书,表达了痛惜、愤怒、甚至憎恨的强烈感情,“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成了他们心中的最强音,浓浓的爱国情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内生。“写”是情感爆发的催化剂,更是品格形成的加速器。
  语文教学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语文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用好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整体渗透,润物无声,通过文字浸润,自然熏陶,花开有声,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南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3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