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含了爱国主义、进取精神、顽强不屈的品格以及坚韧不拔的品质,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当中,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利用问题式、生活化、场景化教学模式,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以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传统文化是我们一直追随的文化内容,也是展现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展现出我们国家国民智慧的结晶,逐步融入小学教育当中,出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材中展现出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作为课堂环节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不断改变课堂阅读的形式与手段,明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最新要求,知道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基本内容,联系课内外的阅读内容,做出合理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具备爱国精神、进取精神、实践精神等。
  一、 中國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展现出的主要精神
  (一)展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将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出来,引出各个英雄的爱国事迹,通过对作者的分析,展示出作者创作时抒发的爱国情怀,继承和发扬这些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具备爱国主义精神。在爱国教育的熏陶下,学生能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认为自己国家的强大与自己相关,在阅读中品味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一位爱国人士对国家的奉献,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国家,为实现我们民族的富强、我们国家的中国梦而做出真正的努力,形成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在品味文章的同时学习到爱国事迹。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教师将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引入进来,展示出周恩来先生
  的感受,周恩来先生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表现出的爱国情怀非常浓烈,学生从中励志为我们国家做出奉献,形成了忧患意识。
  (二)展现出自强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形成顽强拼搏的意志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方方面面,主要展现在阅读方面,除了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外,还表现出了自强进取的精神,我们国家只有拥有自强进取的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让每一位国民都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形成顽强拼搏的意志。在小学阶段,语文材料便展现了各个英雄在奋斗历史上的顽强精神,表现出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承担的品质,将每一个英雄的事迹做出具体的分析,培养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展现出务实实践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格
  务实是我们每一个国民需要具备的品质,只有做到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得到发展,保障我们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现出了务实实践的精神,引导学生不断追求真理,向着事实出发,一切事情用事实说话,让学生能够在幻想的同时,利用真理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将想法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与促进我们国家的发展。
  (四)展现出和谐相处精神,促进学生学会待人处事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当中,展现出了和谐相处的精神,不仅表现出了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更表现出了与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相处,培养学生形成和谐相处的品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懂得如何待人处事,更了解到如何与环境、与自然进行相处,懂得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掌握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明确如何与人、与自然、与环境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就会感触到大自然的风光,感悟到微风的和煦,聆听到溪水的叮咚声,领会到大自然的威力,更加知道如何与大自然进行相处。
  (五)展现出完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
  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道德素养的展现,不断要求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展现出道德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道德培养渗透到语文阅读当中。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许多文章都与道德素养相关联,展现出了道德文化的情感,有的展现出了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道德素养,有的展现出了花的无私奉献,有的还展现出了诗人的顽强不屈,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了作者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具备完善的自身修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挖掘教材阅读材料,诵读深化传统文化内涵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需要阅读的主要内容,成为了夯实他们文化基础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阅读材料当中,从阅读材料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内容,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认识到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知道各地风俗特色,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悟。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会挖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将父子之情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地震中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不断诵读文章内容,细细品味地震中父子之间的相互关爱,明确父子为救活孩子而做出的努力,了解父亲舍己救人的品质,采取关爱家长的生活行动。
  (二)引进历史故事阅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文教材与历史故事有着一定的关联,创作背景展现出了一系列故事体系,引出了古人事件的发展过程,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文化背景。小学语文教师会将历史故事引入课堂教学当中,引进历史故事进行阅读,将英雄的历史故事汇集到一起,引导学生体会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学生通过历史故事能够体会我们国家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明确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从故事中感悟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在传统文化的文学殿堂中欣赏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较高的精神素养。例如,教师将虎门销烟历史故事引入,讲授了林则徐销烟的具体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林则徐的心情,让学生感悟到林则徐对我们民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通过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感悟到国家民族富强的真理,领会到顽强拼搏的精神,体会到林则徐不畏强权的品质,建立起强烈的民族精神。   (三)注重课后名著阅读,深化传统文化财富
  传统文化渗透于名著阅读当中,需要教师去注意,要求教师将名著带入课堂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将四大名著带入语文课堂当中,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将名著当中的传统文化展现出来,促使学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例如,为满足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将《西游记》引入课堂当中,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师徒四人取经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西游记”感受到师徒四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在名著中感悟到师徒四人取经遇到的危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怀着不一样的心情,有着不一样的体会,在遇到不同危险时会反应不同,仔细研究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的性格特点,学习到如何与妖怪斗智斗勇,获得了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四)开展探究性阅读,做到文化疑问的自现自消
  探究性阅读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疑问为途径,展现出文章中的传统文化,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小学阶段,教师利用问题开展阅读,带领学生多读、多看、多品味,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以问题作为载体,利用释疑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品味。在学习《晏子使楚》时,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教师提出的问题:“晏子如何到达楚国?”“晏子在楚国遇到了何种刁难?”“晏子如何摆脱这些刁难?”作为探究的主要对象,细细品味每一句话的含义,利用多读做到文化疑问的自现自消,体会到晏子展现出的高尚品质,明确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跟随文章情节的发展树立起坚韧不拔的精神。
  (五)开展欣赏性阅读,利用图片展示传统文化
  多媒体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直观地展示出阅读材料当中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师通过多媒体开展欣赏性阅读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教材相关的传统文化图片,不仅欣赏到文章传统文化的文字信息,更加引导学生欣赏到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促使学生从思想上认同传统文化,帮助他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时,教师将丝绸之路的开发过程展示在多媒体上,学生懂得了丝绸之路的起源,明确了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深刻体会这条路承载的传统文化,更是通过这条路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扬到西方国家,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不仅影响了我们本国国民,更是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六)開展创造性阅读,创新传统文化思想
  阅读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内容,更可以融入学生自己独特的想法,形成创新性阅读的形式,给予学生创新传统文化思想的机会。在阅读中,学生融入创造性阅读当中,形成独特的思想体验,思考传统文化的内涵,将现代化的元素加入传统文化当中,在领略到文化魅力的同时创新文化,形成不同的感官感受。创造性阅读就是要做到改革和创新,开展不一样的传统文化渗透形式,不断革新传统文化,将文化的精髓提取出来,强化学生的思想品质,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 结语
  阅读教学一定要把握住传统文化的渗透,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带领学生感悟到文化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教学形式,渗透传统文化内涵,利用探究性、创造性、欣赏性阅读方式,启迪学生的文化思想,熏陶他们的文化情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底蕴的感受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水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好家长,2017(37):52.
  [2]王敏.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神州,2016(21):97.
  [3]郗传玉.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9(8):219.
  作者简介:王小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四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3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