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目前高校长期以来的教学与学工彼此独立开展工作的传统模式入手,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围绕高校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都是以培养人才为共同目的,试图通过引入学生成长核心素养的思路和理念,以培养“德才兼备、红专并进”的人才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维度,探讨与教学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索、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等机制运行要素的指标贯穿设计。
关键词: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022-02
育人工作是一项全面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二者的工作对象也都是学生和学生事务,工作的目标也都是通过服务和培育学生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帮助学生成长的目的。但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存在疏离大于协作的状况,没有形成合力。本研究试图从目前高校长期以来的教学与学工彼此独立开展工作的传统模式入手,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因而在借鉴教学活动设计的成熟系统的基础上,从学科教育学的角度,研究设计思政教育计划,并引入学生核心素养概念和研究成果,从路径探索、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思政工作与教学工作融合的新机制。
一、思政融合教育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国外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可以回溯到几百年前。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以及学生工作者们都十分积极地开展各类研究,并为国内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具体到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关系问题研究,目前也形成了一些较好的研究成果。Trow的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UK and the US(《英美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详细梳理了西方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历程,为理解应该高等教育的现行体制、机制提供了宏观背景材料;在专著方面,Scott的The Meanings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和Shattock的The Creation of a University System探讨了西方高校在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的育人系统构建。目前认为西方高校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关系的历史过程整体上可以确立为三个阶段。当前,关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研究成果较多,在各个具体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较多,但在思政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融合方面的探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尤其在全教育观观念的树立方面还有待研究。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思政工作维度
结合高校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都是以培养人才为共同目的,试图通过引入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的思路和理念,以培养“德才兼备、红专并进”的人才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与教学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索、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等机制运行要素进行贯穿设计,从而实现协同育人,以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育人效果。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政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将思政政治教育相关工作和具体活动开展进行课程化设计,并重点把握相关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计划与实施环节规划等方面,本研究重点研究将思政教学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设计。
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程的标准建设中是前提,进而重新梳理学生工作的拆解模块课程化标准的基本框架、厘清核心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质量标准,重点推进采用探究式项目管理模式,改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政教育活动课程实施,改善活动项目设计编写结构和教育教学方式。
三、课堂思政融入核心素养的工作路径探索
1.试点实施“三全”班项目。利用“三全”班项目,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介入,实现教学与思政一体化,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专业教师、学工导师、研究生助教的三导师制的配合指导下,研究学生素质提升的目标,设定班级以及每位同学成长成才的特色项目,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试点思政教育计划的执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考虑思政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这三者的结合,综合提升学生的主干能力,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教学中结合第二课堂(如将思政课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突出课程的课外实践考核,作业实践化),使辅导员和专业老师能够充分配合,研究生助教在课堂提问回答、交流讨论、大作业数据监测等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学生追求自主发展,形成行动素质,通过探究性项目和活动设计实践,加强育人效果,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
2.实行探究式项目管理制。为了将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素养融入教学过程,实行探究式项目学习的管理方式显得尤其必要。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学生实践相关项目来达到增强问题意识,并以验证效果为目标。在实行探究式项目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两个因素:一方面学生完成对复杂和真实问题的探究项目,掌握所需知识以及能力的一套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项目驱动而进行的自主实践、提高和发展。这两点都突出了探究式项目学习教学的本质,通过将教学活动进行项目化设计和管理,注重按照科学探究的思路开展活动和学习,从活动选题、背景调研到思路分析、开展途径和结果预估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做到自主和专业,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3.运用“绿色成长报告册”评价。在真实情境下来测量学生问题解决、科技创新、道德素质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与能力。绿色自主评价方法逐渐应用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当中,通过建立学生动态的绿色评价报告册档案,记录学生成长成才轨迹。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个是通过大规模测试来调查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估和相关的问卷调查,前者主要参照学业质量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综合考查;后者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身心状态、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核。一个是通过对日常数据积累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观察法、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等几个方法。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修养、身体形态机能以及好奇心、求知欲和潜能发展等在大规模的笔试中不太容易准确获取相关信息,那么可以通过行为观察、情景测验以及学生成长记录等质性评估的方法来更好地掌握。
四、结论
1.厘清了思政核心素养与专业素养的关系。核心素养驱动的课程以及教育教学改革,是从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出发,便于打破学科的界限,从而促进学科融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本文是将学生思政核心素养的具体指标拆解到不同的学科专业的课程中去,尤其重视跨学科的统整性。这样既可以充分地了解如何通过不同课程的合力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可以实践不同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的侧重点。
2.建立了基于思政素养概念的绿色质量标准。通过核心素养的理念设置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考核目标、内容以及方式,进而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角度对课程进行解析,对能够学到什么、学到多少进行量化、分级,统一综合表现标准。
3.构建了基于思政素养指导的考核评价体系。绿色质量标准是思政素养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依托核心素养体系制定的绿色质量标准,重点关注学生在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专业的学习内容后应该和可以达到的目标要求,从而促进评价打破学科限制,使跨学科能力的综合评价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夏安.论“双课堂”模式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优化[J].科技资讯,2017,(30).
[2]余波.試论以“专业为导、践行为标、提素为念”的高职思政课教改新思路[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
[3]邓光芒.大学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
[4]张海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以扬州地区高校为例[J].科技风,2017,(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8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