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大学英语的拓展课程,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实践中面临着学生多且英语水平差异大、课程内容多但课时少,以及教师专业水平不足等问题。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普遍应用提供了客观基础条件,同时也给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本文以广东省某重点高校为例,探讨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案例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在解决课程教学中诸多问题时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跨文化交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153-03
  随着“十三五”建设时期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推进,国家对外语人才提出更高水平、更多元化的需求。2016年4月16日,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开幕,发布了“国际人才英语考试”,面向国际交流需要,培养中国特色的国际人才。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把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模板。跨文化交际第一次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被体现出来。一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近些年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兴起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也给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契机。
  一、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现状
  胡文仲通过对我国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使用的教材进行调查统计指出,我国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仍以讲课为主要方式,而讲课只能传授知识,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并不一定十分有效,并进一步提出跨文化交际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建议使用个案研究、讨论、电影等多种教法[1]。高一虹也指出,以知识为中心的跨文化交际培养模式虽然易于操作,但往往灌输性强而启发性弱,与学习者本人的切身体验缺乏关联。因此,高一虹指出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理念应该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对批判性反思能力方面的培育[2]。
  此外,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大学英语的拓展课程,在目前的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多且英语水平差距大。作为拓展课程,跨文化交际采取大班上课,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课堂凝聚力弱,而且课堂教学语言为英语,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大,容易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又吃不了”的情况,授课和讨论内容很难符合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
  2.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跨文化交际课程涉及到跨文化意识、跨文化语言、思想和行为交流以及交流技巧等各个方面,既要探讨跨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分析,也要顾及到学生对跨文化交流技巧的需求以及对知识点灵活运用与巩固内化的必要性。然而,作为拓展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只有2个学分32课时,在实践教学中,师生常常苦于课堂时间不够,顾此失彼,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也影响着实际教学效果。跨文化交际是一门相对较新的外语拓展课程,许多教师并没有受到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专业训练,一些教师的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经历也非常有限,在上这门课程时候也显得非常不自信。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
  微课是相对常规45分钟的面授课堂(face-to- face lecture)来说的一种短视频课程,微课视频“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短小精悍”、使用方便[3],着重讲解一个知识点,目的是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内,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进行讲解,从而取得最高效的学习效果[4]。微课视频可以存储在电脑或手机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并且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时间等)反复观看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是指把知识传授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而知识内化的过程则是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一种教学形式。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做作业的教学过程[5]。
  微课虽然实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是离开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其实质仍然是以知识点为中心的被动学习,而把微课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比如把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让学生课前学习微课,课堂上与教师和同伴面对面交流互动,小组合作完成课堂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主动“探究性学习”。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既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征,也能够解决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基于微课的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
  本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广东省《跨文化交际》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建设的基础之上的,课程网站的内容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文化视频、自测题库以及互动交流等主要模块。主讲教师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按照知识点分别录制微课视频,每个视频专注于一个知识点。每个微课视频会超链接相关的课件、教案、案例分析以及文化视频,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点。互动贴吧是师生交流的线上平台,教师在这里答疑,学生讨论课程作业以及相关话题,也可以分享跨文化经历或案例,或者自己的反思以及理解。
  (一)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经历了三个步骤,即确定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框架并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安排课堂内外教学活动。
  首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作者选择了三个班作为教学实践,每个班60-70人,均是2016级的大二学生(大二第一学期),分别来自数信学院、公管学院和农学院。由于学校规定只有大一第一学期期末大学英语考试在90分以上的学生才可以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以各个班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都不多,数信学院70人,有8人(11.42%)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农学院66人有6人(9.09%)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公管学院64人有10人(15.6%)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我们的调查显示,200个学生中只有9位学生有过出国经历,比例为4.5%,22名学生有出国计划,比例为11%。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水平一般,跨文化经历非常有限,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也比較有限,这些情况也基本符合我校(农业院校)的本科生一二年级的整体情况。因此,我们将教学基本目标确定为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态度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具体体现在:(1)培养学生识别并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尤其是让学生学会比较和分析母语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2)培养学生接受、尊重并欣赏文化差异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对待自己文化和其他文化的态度[6];(3)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技巧。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展示情况。期末考核一改以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闭卷考试,设置为开卷考试,学生活学活用跨文化知识对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案例进行分析,使用语言为英语。   其次,根据教学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框架,并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学习需求,我们将课程内容设置为跨文化交流的五个层面,即跨文化意识层面、语言交流层面、行为交流层面、思想层面、跨文化交流技巧层面[6],这五个层面分别体现在各个章节中,虽然每个章节侧重点不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却贯穿始终。
  最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内外教学活动。主要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即学生在课前自学2-3个微课,包括微课视频、课件、案例分析以及短视频欣赏等,课堂上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项任务,比如小组头脑风暴、相关跨文化经历分享、案例分析、电影或其他视频赏析,既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也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有趣。课后学生还可以在网站上的互动贴吧发表评论或者分享看法。
  (二)课堂教学实施案例
  下面以课程第六章和第七章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为例进行说明。
  第六、七章的内容涉及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传统课堂上老师的“满堂灌”讲解只会让学生云里雾里,即使能听懂的学生也是转头就忘,知识得不到巩固和内化。新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反复观看学习视频,学习过程中要求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学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首先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由教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开展其他教学活动。
  第六章是关于Hofstede的四个文化维度,即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权力差距、刚性与柔性文化以及不确定性规避。课堂上小组(4—6人一组)内部分享并讨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之后,以抽签的方式领取小组任务。小组会基于自己对某个文化维度的理解进行作图展示,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并给出解释,其他同学可以对进行展示的小组提问,教师在活动结束后适当纠正学生理解有偏误的地方。经过不同小组对同一概念的不同展示和解释,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刻,教师再趁热打铁提供一些相关案例,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活动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中的人和事进行分析和比较。课堂结束后学生可以在课程网站的贴吧发表看法、疑问或者分享感受等。第七章是关于Hall的高低语境,在布置自学内容的同时,还布置了一个小组活动: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短剧展示高低语境的差异。课堂上由学生们分组展示短剧,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具体教学流程见表1。
  这两章典型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第六章的小组作图活动不仅让学生课前复习巩固了知识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同一个概念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展示角度。在分享了各个小组的作品之后,学生基本上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理解这些概念。第七章的短剧展示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既练习了英语口语,也巩固了对跨文化交际中高低语境知识的理解。在小组展示活动之后都会让学生对相关跨文化交际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站在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案例中的跨文化现象。
  (三)课程教学评价
  该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很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课程视频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多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学生课前利用微课视频和课件等网站资源进行自学,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安排学习进度,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微课视频可以反复观看,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集中学习一个知识点。
  2.学生课前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知识点,既解决了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少的问题,也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因为有了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任务,也使有些学生迫于同伴压力在课前不得不进行自主学习。
  3.教学形式和活动多样化。而是根据不同内容设计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头脑风暴、小组课堂展示以及视频欣赏等活动,有助于学生运用并内化相关知识。此外学生们在相互分享、讨论和质疑的过程中更能提高自己的反思批判性思维。
  4.合作与探究式的小组学习与讨论有助于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教师不再需要“一言堂”式地向学生灌输跨文化知识或是分享自己的跨文化经历,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与分析更加专注于问题和技巧而不是純粹的知识,鼓励学生分析不同的文化现象,有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和反思,并提高跨文化意识和技巧,培养其积极的跨文化态度[7]。
  然而,该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前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教学材料并录制微课视频,同时,也需要教师严格把控学习流程以及师生转变教学理念和意识[8],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巩固并内化所学知识,同时也挑战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与控制能力,如果控制得不好,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课堂散漫、效率低的感觉。此外,学生在课堂外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抱怨比较多,因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理念。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探讨[J].中国外语,2006,(11).
  [2]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4]李晓东,曹红晖.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9).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04).
  [6]赵勇.大学英语选修课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设置[J].海外英语,2015,(11).
  [7]Byram,Michael.,Nichols,Adam.& David Stevens.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Practice[C].England:Multilingual Matters Ltd,2001.
  [8]吴九占.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7,(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8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