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学生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兰石桥

  摘 要: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从一名教师的角度谈起,从“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为课上有针对性的学习奠定基础”“课上养成回答问题的意识,踊跃回答教师课堂中设置的问题”“课后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以此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与体系”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初中学生显著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质量;课前预习习惯;课堂回答问题;课后完成作业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学生所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优质、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端正的人生观、世界观及其价值观,显著增强其法律意识及其素养,能更好地推动其日后获得长远性的发展,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可是,纵观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我们却不难发现由于学生并未掌握学习的方法,导致其学习效果始终难以获得有效的提升与发展,从而大大影响了本学科的教学效益及其质量。针对这一情况,我立足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力图从教师的专业角度出发,向学生传输正确的学习技巧与方法,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效率与质量,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活动也能得到有序的组织与高效的开展。
  一、 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为课上有针对性的学习奠定基础
  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做任何事情,若事前有所准备,则很容易朝着预期的方向与目标前进最终获得成功;相反,若事前毫无准备,则很可能在事情过程中遇到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甚至出现失败的可能。这一客观规律同样适用于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之中。大量的教育实践已经充分表明了,若是学生在课前进行认真的预习,则很容易就能对要学习到的新知识形成初步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做到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聆听教师们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其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也通常会更好。由此,我认为我们初中阶段学生要想学好《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有必要且必须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为课上集中精神与注意力突破学习重难点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工作。
  而为了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更有质量,我通常会提前制作好一份微课视频,让学生跟随着微课视频实现对预习内容的高效率预习,此举效果良好。例如,在引导学生对“集体生活邀请我”这一节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时,我便将我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分享给了他们。该微课时长较短,总长仅有3分50秒,学生无须消耗较多的流量就能实现对其的下载与观看。该微课视频首先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你经历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集体活动?请尝试用一些关键词对其进行描述”。这一问题由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入手,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思考積极,也能让他们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在“集体”这一关键词的基础上从而顺利展开关于“集体生活邀请我”这一节知识的学习;接下来,该微课视频便向学生详细讲解了“集体”的概念以及“我们需要集体的原因”,其中“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这一核心概念以及“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这一集体的重要性以深化的形式出现以深化学生的印象……就这样,在3分50秒的微课视频的带领下,学生能更有针对性地预习“集体生活邀请我”这一节内容中所涉及的具体知识。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高了,他们在接下来课堂中真正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自然便能将更充足的时间与注意力放在自己预习过程中所未能了解透彻的知识点上,从而以更集中的精神及其注意力高效学习“集体生活邀请我”这一节知识,这节知识最终的学习效果及其质量自然也会更好。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为课上有针对性的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质量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 课上养成回答问题的意识,踊跃回答教师课堂中设置的问题
  我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相当一部分学生非常抵触回答,因此举手回答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不高。其实,课堂提问是教师们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及时进行教学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学生踊跃回答,我们教师才能由此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像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的内容,等等,也才能据此想方设法以其他的方式与途径向学生进行讲解,以强化学生的理解程度。同时,课堂提问还是教师们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为此,学生需要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同时还要养成在课上积极回答问题的意识,踊跃回答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这也是学生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而为了激发学生课上回答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教师应面向所设置的问题下功夫,以确保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推动他们在认真思考、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踊跃发言、积极回答进而使得其学习效率显著优化与提升。例如,在教学“法律保障生活”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便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守则、社会道德以及国家法律这三者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然后给出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资料的查阅以及思考。经历了认真的思考,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相对高涨,有的说“学生守则的适用对象仅仅是学生,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则对每一个人都适用”,有的说“学生守则是教育部门或者学校自己制定的,社会道德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并没有明文的硬性规定,法律则是由国家立法部门制定的”,还有的说“学生守则是要靠学校教师及其各教育部门行政力量发挥效果的,社会道德则很大程度上看个人的习惯、信念以及社会的舆论,法律则是要靠国家执法部门强制执行的”,还有的学生对学生守则、社会道德以及国家法律这三者的相同点发表了自己的认识与看法,认为“它们都对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提供依据”……就这样,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回答问题、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的过程中,他们关于学生守则、社会道德以及国家法律这三者的本质已经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显然这要比我死板地告诉他们三者的联系与区别要更有效,也更能让他们产生深刻的印象与记忆。如此,学生关于“法律保障生活”这一节知识的学习效果及其质量便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课上养成回答问题的意识,踊跃回答教师课堂中设置的问题。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知识的必要意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 课后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以此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与体系
  我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学生会较为抵触教师们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一提到“作业”,学生便哀嚎一片。虽然能理解孩子们在面对课后作业时的行为及其表现,但是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我认为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排斥作业,而应当意识到作业是帮助自身梳理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载体,思考作业、完成作业的过程将有助于自身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而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可以说,有效的作业也是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及其质量的重要突破方向。为此,我在自身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中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所布置的作业,此外,更是想方设法让自己所布置的作业不再单单是“题海战术”,而是更具效率与质量,让学生在较少题目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作业完成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节知识之后,我没有像以往那样为学生布置下枯燥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辩论赛。赛前,我首先为他们创设了一个问题:有人认为“网络是自由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随后,我便鼓励学生立足这一问题情境积极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这一看法进行认真思考与分析。当学生都准备好了之后,我们的课下趣味辩论活动也就开始了,支持“网络是自由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学生自由结合成了“正方小组”,反对“网络是自由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一看法的学生自由结合成了“反方小组”。在辩论赛的过程中,正方小组与反方小组们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将能阐述与证明各自观点与看法的论据一一展示了出来。最后的结果是反对“网络是自由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学生小组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他们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强有力地论证了网络世界也是有着其特定的规则的,我们应当遵守网络规则,正确利用网络、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而不是滥用网络,仗着网络平台做种种不道德、不规范的事情。如此一来,在全员参与的课后趣味辩论赛过程中学生对网络的“自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能将这一认知更好地运用在自己日后的学习及其生活之中。这种借助趣味形式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形式显然要比我单纯只是布置给他们死板的作业更能推动学生高效率完成课后作业,也更能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梳理知识、运用知识,建立起自身的完善知识结构体系。课后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以此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与体系,对于提高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质量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四、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学生获得更好进步与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其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步伐。为此,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一定要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找到更多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实际情况且同时符合本学科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效率与质量,他們自身的道德素养与法治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晴晴.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5):124-125.
  [2]张寿华.基于“让学引思”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10):130.
  [3]庄芸.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9(18):106.
  [4]吉灵珠.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路径: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9(9):39.
  作者简介:
  兰石桥,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四都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