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菊英

   摘 要:高中生物学是与生态文明教育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有关生态教育的内容。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对于学生生态知识的掌握、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和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两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中生物;生态意识;策略;生态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1-0121-02
  过度使用能源、破坏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已然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受外界因素影响,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更应该重视生态文明的渗透。这既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教育,又符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学生未来成长具有深远影响。生物教师应主动担负起生态文明的教育责任,在生物教学中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渗透,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一、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生态文明是人类素质修养、思想品德等的一种全方位体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的程度,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其生态文明教育显现的结果更像一个拥有精准度量单位的直尺,测量出一个国家整体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程度,展示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能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有效解决国家目前的一些环境危机,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阶段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拥有创建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情怀。高中生物学是与生态文明教育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有关生态教育的内容和体系,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对学生生态知识的掌握、生态意识的转变和生态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寻求解决目前所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观念,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带领学生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转变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效果。
   二、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
   1.更改课程资料,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在当前的高中课堂教学用书中,缺少关于生态文明的教育。为此,教师可对课程资料进行适当添加或更改,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建立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生物教学体系,生物课堂教学就要实现多元化,为此,教师可将社会实践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以国家新提出的有关生态文明的一系列要求为基础,重新审视高中生物教材,并适当进行更改。例如,可提出对高考生物必考题中的一些内容进行调整,建议出题者出一些与生态文明教育有关的考题,让教师更加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可在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中添加环境保护的课题,在“必修三”生态环境及其稳定性中添加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可将较为难以理解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融合,抓住环境教育的重点融入课堂教学。比如,教材在介绍有关环境的问题时,可以融入如何改变现状的方法,让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学生生活。也可以针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教育,这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让他们重视生命,敬畏生命,深刻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在高中阶段的科目中,生物课程具有其独特性。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内化,并付诸实际行动。为此,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师可以对生态文明教育方式进行改变,比如,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生态资源,举办一系列的观景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例如,在教学“爱护身边环境”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融入广袤的大自然,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能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更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珍惜环境。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公益事业,如植树、捡垃圾等,为环境保护做贡献。开展课外活动,不仅能将生态文明教育落实在行动上,还能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3.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强化生态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大自然的奇异景观,并把一些已经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与之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难以理解的生物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把生态的多元文化融入学生的记忆中。
   4.阅读生物材料,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面对生态系统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好奇心强出发,通过介绍一些环境现状,比如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此,教师要大量寻找和筛选生物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提升生物素养。教师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不断求知、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教师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高中生物学是与生态文明教育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有关生态教育的内容。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对于学生生态知识的掌握、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更改课程资料,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阅读生物材料,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陆林.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2016(15).
  [2]靳婷.高中生物学教学与生态道德教育[J].内蒙古教育,2019(29).
  [3]袁國强,孔勇.让生态文明之花在高中生物学课堂绽放[J].中学生物教学,2019(02).
  [4]李加政.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观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5]李嘉颖.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