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柯著前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解题难度;让学生逐层递进、从易到难地解决梯度性问题;利用微课平台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形象化;梯度性问题;分层教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1-0064-02
  数学这门学科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数学能够在其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效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重视数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对一些数学题找不到解题思路,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受到了自身解题能力的限制。因此,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师的一项重点教学内容。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1.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数学这门学科不单单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等。但是,目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应用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讲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2.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学生面对有些数学习题时会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里寻找突破口进行解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学习得十分认真,对一些理论知识也掌握得十分牢固,但是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阻力。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解题难度
   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引领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进行学习。因此,数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解题难度,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保证数学课程设计的有效性,确保本节课教学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标。例如,教学“分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图片,图片上有三个苹果、三个香蕉和一个蛋糕。教师提问道:将这些东西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应该如何分配呢?学生回答:每个小朋友分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然后将蛋糕分三份再分给小朋友。教师接着问:蛋糕怎么分三份呢?每份一样多吗?学生回答:是的。由此,便可以顺势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如此一来,就把难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具体化,降低了问题难度。
   2.让学生逐层递进、从易到难地解决梯度性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案。数学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针对一些加减乘除法的简单运算。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合理安排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做。对于新课教学内容,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安排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与巩固。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每堂课的课后练习与单元结束后的综合练习任务时,应该对数学题的难易程度做到合理的调整和安排。应该让学生先做简单的题目,以培养学生对解题的信心,然后再做一些具有难度的题目。例如,无论在考试中还是课后练习中,总会出现分值较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在解答这类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将其看作由多个小问题组成的大题,先对简单的问题进行作答,然后逐层递进式地探究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避免学生直接面对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丧失解题的信心。先解答简单的问题,然后逐层递进式地解答难度较大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收获自信心。面对题目时拥有自信,才能让思维更活跃,才能解决难点问题。
   3.利用微课实施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都不同,有的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强一些,有的学生则弱一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力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并进行相应的课堂安排,实施分层教学。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微课形式是一种不错的途径。对于解题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微課平台布置一些拔高题,以此进一步提升这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解题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平台布置一些简单的题目,以此帮助这部分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利用微课实施分层教学,能够实现提高所有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目标,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4.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
   青少年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而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仅仅凭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来理解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不妨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转换,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入手理解数学知识,这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调动起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真切、更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游戏的特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抽象、逻辑性强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而直观,从而激发学生的解题热情。例如,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呈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品,当学生说到篮球场呈长方形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篮球场,让学生估算一下篮球场的一圈有多少米,这一圈的米数是不是篮球场的周长。然后,安排一名学生围绕篮球场走一圈,让其他学生在一旁观察。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解题难度,让学生收获解题成功的快乐;让学生逐层递进、从易到难地解决梯度性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利用微课平台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帮助各种程度的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细娥.探讨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
  [2]赵玲.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例谈[J].内蒙古教育,2016(12).
  [3]毕红梅.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