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整合视频资源 构建有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翁晓兰

  摘 要: 视频是指借助电信号来捕捉、记录并呈现音像资料的先进技术,可以综合调动人们的视听能力,使其在直观画面的驱动下进入直观情境,由此对视频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发丰富的视频资源可以切实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落实课程教学目标。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利用视频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从开发娱教类视频资源,优化课堂情境;开发微课类资源,优化教学互动;开发网课类视频资源,实现远程教育;开发专业类视频资源,丰富学科内容四个角度来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视频资源来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视频资源;开发策略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一直都是围绕教材知识来设计课时活动的,目的是要尽快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却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割裂了现实生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在关联,导致学生习惯性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背诵理论内容,并不会结合自己的现实成长需求来迁移所学内容,无法真正获得成长启示。目前,我国教育部鼓励一线教师根据教学现实需求来开发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也要积极开发并整合视频资源,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全面探究学科知识,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 开发娱教类视频资源,优化课堂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面很广,既包括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成长问题,也科学预设了初中生进入社会之后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由此整理了丰富的教材知识,目的是要及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让学生真正受益。其中,有不少娱教资源也有明确的德育教育主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他人的人生经历来思考人生道理,发散学生的德育思维,使其生成成长经验。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开发娱教类的视频资源,创设课堂情境,促使学生全面展开德育探究,深化学生的德育感受,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
  就如在“守护生命”一课教学中,初中生需要通过教材知识了解生命的脆弱性与不可重复性,使其懂得守护、尊重生命,使其自觉关心个人身体健康情况,懂得生活自理、自我保护,也能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让学生懂得为生命负责。在本节课上,笔者播放了《Love life》这部由明星陈建州所拍摄的公益片,由此创设了课堂情境。这一公益视频中认真记录了多位患病儿童的心酸故事,展现了病童及其家人为了抗癌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这些身患癌症的孩子们对生命的渴望之情,让本班学生深受感动,切实激发出了本班学生的恻隐之心。其中,不少学生都主动表达了自己的观影感受,表示自己从未想过世界上有一些同龄人
  每天都在病房中与病魔做斗争,却依然时刻承受着生命结束的威胁,所以他们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在谈话中,一些感性的学生始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直在流眼泪,表示自己为视频中的主人公感到可惜,也因此懂得要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如此,初中生就可以带着情感去探究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结合自己不爱惜身体、不珍惜生命的不良行为进行德育反思,自主归纳有效的德育结论。
  二、 开发微课类视频资源,优化教学互动
  微课是随着信息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教学工具,以微视频为依托,基本上是围绕一到两个知识点所录制的微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十分钟。这一视频资源内容比较集中,短小精悍,可以让初中生集中注意力突破某个重点知识,一经问世便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工具。而且,大量的教学实践可以证明,微视频资源更易于产生导学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开发并整合微课资源,让学生主动利用微课来实现自主学习,切实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师生互动模式,科学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的教学主导能力。
  就如在“我们的情感世界”一课教学中,笔者就主动利用微课制作软件,围绕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情感的作用这两个知识点录制了微课。在录制微课时,笔者会以多媒体课件为基本媒介,并不会出镜,但是会坚持以清晰、洪亮的旁白来解说情感、情绪之间的关系,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来分析情感的作用,重点突出要始终保护积极乐观、愉快奋进、坚韧自强精神状态这一德育主题,希望可以及时改善学生的精神世界。接着,笔者就将微课上传到班级QQ群中,学生可以在线观看,也可下载观看微课内容,结合教材来预习本课知识。通过微课指导,本班学生知道不管是正面情感,还是负面情感,都会始终伴随着自己的一生成长过程,尤其是要学会从负面的情感经历中提炼人生启示,要学会自主承担个人负面情感,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化为自己成长、学习、奋斗的动力,反思现实生活。再者,笔者也会让学生在课后复习时自主利用微课视频来复习所学知识,反复巩固课堂所学,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在初三总复习阶段,微课教学模式十分重要,可以切实优化学生的复习行为,使其自主利用微课资源来巩固知识记忆。因此,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实现异步成长,笔者也会反复筛查互联网上现成的微课资源,与学生共享,分类整理微课主题,希望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需求来使用微课资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开发网课类视频资源,实现远程教育
  网课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实时教学的网络直播课程,一种是提前录制的网课资源,都是以视频形式来组织线上教学活动的,二者均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形式。从本质上说,网课类视频资源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时空限制,让学生居家也能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而且,如果可以构建完善的网课教学平台,那么也可提高学科教育的风险承受力,只要学生身处网络环境,则可及时学习学科知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开发网课类视频资源,组织远程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网课视频资源来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自主利用数字化平臺满足个人学习需求,让学生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互联网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网课资源库,还有与教材配套的光盘材料,由一些重点学校的优秀教师负责解释学科知识,初步推进了现代远程教育活动。而且,现在又有许多智能化工具也可由一线教师自主录播网课,只要学生在相应网站上输入、搜索学科关键词,便可通过线上平台来学习学科知识。因此,笔者就引导本班学生自主利用网课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除此之外,笔者也尝试录播网课,比如会在日常教学时安装视频录制软件,全面录制课堂教学过程,然后让学生利用网课来学习所学知识,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或者,笔者也会利用现在用户量很大的网课直播软件来组织实时的线上直播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站,观看网课。在此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直播平台的弹幕留言功能来表达个人观点,笔者会认真观看留言内容,根据学生观点进行答疑解惑,让学生及时内化所学知识。而且,网络直播平台存在录屏功能或回看功能,所以即便学生在上网课的时候无法全面内化所学知识,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重新观看相应网课内容,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以便真正内化学科知识。
  四、 开发专业类视频资源,丰富学科内容
  现在,随着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普通群众会竭尽全力来满足自己的精神发展需求,我国广播电视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等都已经开设了多个专业的节目频道,如法治频道、时政频道、民生频道等等,以便多方位满足人民群眾的发展需求。这些视频资源本身也是组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媒介,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开发专业类的视频资源,及时丰富本课程的学科知识,让学生及时展开学科探究,有效发散学生的学科思维,让学生实现学习进步。
  尤其对于法律类知识,专业法治视频往往更全面、更专业。就如在“预防犯罪”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直接观看了央视的法制频道栏目,围绕“预防犯罪”这一关键词挑选了相应的专业视频,认真审视了这些视频活动是否全面阐述了预防犯罪的方式方法。如此,初中生则可通过法律专家的解释、真实的案例信息来了解常见的犯罪行为、预防犯罪的方式方法,可以使其更有效地形成法治意识,懂得自我保护、自我规避犯罪行为。因此,笔者就在课堂上播放了视频资源,让学生了解防卫过当、过失伤人或杀人等都需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此,初中生则可切实受到法治教育的熏陶,能够真正做到知法守法。再者,为了让初中生全面了解与个人权益有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我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还有关于家暴、校园欺凌、网络暴力等多种问题处理方式的法律知识,笔者也针对性地整理了法制频道的节目资料,以及互联网上的视频资源,让学生每天观看一期法律节目,使其利用这些视频资源来学习法律知识。如此,则可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可以真正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让学生能够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人身权益,也要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法律观念,让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五、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发并整合视频资源可以有效丰富感性资源,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道德与法治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人生启示。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全面开发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频资源,结合教材知识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王超.微视频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王亚婷.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8.
  [3]刘德东.用PPT及微视频搞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34-36.
  [4]戴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翁晓兰,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第十六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3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