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整合生活资源,构建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生是社会的重点培育对象,他们正处于初步认识社会的年龄,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信息,为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巧用生活资源,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结合学生实际的要求,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本文目的在于借助生活资源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对整合生活资源进行进一步探讨,希望可以对他人提供有效性参考。
  关键词 生活资源 小学道德法治课堂 构建策略
  生活就是教育,从生活中汲取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生要从小培养道德观,法治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课程资源,积累资源,提高自己在法治学习方面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自主探索法治学习,并将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俗话说得好,一切从娃娃抓起,教师一定要从小教育学生学习法制理念,在学生心里先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运用生活资源提高学生多方面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对道德法治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借助生活资源,营造教学氛围
  法治社会必然是法治学校,法治学校必然有法治学习,让法治走进小学课堂,深入小学教学是构建道德法治课堂的重要内容。道德与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借助生活资源的辅助作用设置教学情境,使法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利用生活资源,学生可以真实地走进法治课堂,拉近学生与法治学习的距离,亲身体验法治课堂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体会法治学习不一样的教学色彩。
  比如,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可爱的动物》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带了好多可爱的动物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你们喜欢吗?然后一边出示动物朋友一边说出名字,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气氛。再问学生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充分调动学生挖掘已有的生活资源,激发表达的主动性。接着教师把《我和小蜻蜓》的绘本故事通过学生的现场演说来展示,一下子把学生拉近到他们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小蜻蜓的心情,现场放飞小蜻蜓,更让学生清楚明白正确的对待小蜻蜓的方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把生活引进课堂中再现的目的,教师再设计“你养过动物吗?你和家人是怎样对待动物的”环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交流分享,学习生活中更多与动物相处的正确方法,知道怎样与动物和谐相处,学会善待动物、保护动物的方法。这样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发挥自主学习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巧用生活资源进行反馈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门应用科学,他和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有一定的反馈训练,通过反馈训练,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所学习的知识起到一个巩固的作用,加强知识点的记忆,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转换能力,提升实际应用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反馈训练中,要有目标。有目的的进行练习,注意反馈学习的“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小学法治教材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其中二年级教材中有一个课题是“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的时候要和家人一起团聚,一起吃月饼等知识点。教师在备案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动漫效果将月饼的制作过程投在屏幕上供学生学习,打开准备好的课件,课件背景最好是温馨的,颜色以暖色调为主,营造温暖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同伴共同庆祝佳节的快乐。等动漫效果演练完,学生也对中秋节有了一定的熟悉,了解中秋节的背景和来历,此时,教师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中秋节具有什么意义呢?,能否想到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呢?关于秋天的节日还有那些呢?等等这些反馈问题,除了教师教授的知识,要从其他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思维,从多方面进行教学,利用反馈信息,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进度,了解学生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最终实现道德法治教学的目的。
  3利用生活资源发现规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中有规律可循,可以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压力,遵循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这就是学习中遵循规律的意义。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借助多种方法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法治课堂的教学,体验不同的思想教育方式,增强学生对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视。而且,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学习阶段着重培养的能力,要切实抓好教学机会,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学习“假期有收获”这篇教材时,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假期小结,然后引导学生回顾假期生活,体验假期生活带来的快乐,最后通过学生发言结束这堂课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假期吗?假期里你们都做什么了?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在假期里,我帮妈妈种了一棵小树,而且从中我发现自己动手的乐趣。学生继续说道,刚开始我不愿意帮忙,觉得种树是很麻烦的事情,会耽误我玩耍的时间,结果妈妈一脸无奈说,咱们一起去看看花园里的大树吧,这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树,在观察的同时,妈妈说,树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么茁壮的,它有它生长的规律,要勤浇水,勤施肥,每天都要细心呵护,就像你一样,呵护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成长为一颗为人们遮风挡雨,遮阴避凉的大树。这时妈妈问,你还愿意和我种植小树吗,我开心地说,当然了,于是,我亲手栽下树苗,小心翼翼地将它种植在家门口,还在妈妈的指导下完成了施肥和浇水的步骤,就这样,完成了小树的种植。通过这件事,我想我们应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也许不经意间会有惊喜发生,就像我,我收获了很多道理,知道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精心呵护的,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而且自己动手实践,会体验不一样的乐趣,还能够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
  4巧借生活资源,巩固学习内容
  每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布置合理的课后小练习,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当天所学内容的回顾,并加以练习巩固,布置的小练习要有针对性,还要有延伸性,既能强化所学知识,还能扩展思维,开发学生脑力,培养多种思维学习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比如,在进行“学习伴我成长”的教学时,教师的教学内容是成长离不开学习,着重讲解成长中学生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提议学生通过讲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论证这一个观点,就像是:我们是怎么学会说话的,我们是怎么学会走路的,我們是怎么学会写字的,我们是怎么学会跳舞的等等变化,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到成长离不开学习这一重要观点,甚至可以延伸到大人们已经学会很多本领了,为什么还要不断学习的这个问题,通过教师讲解,加深学生认识学习与成长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布置小练习,可以是:“写两句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也可以是“学习一首儿歌,一支舞蹈”,或者是学习做一件家务事也行。总之,要巩固当天学习内容,加深学习印象,并将学习内容应用到生活当中,达到新课标下提出的明确要求,促进小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整合生活资源是构建道德法治课堂的有效手段,在新课标时代下明确要求将生活资源整合纳入到小学教学当中,在选择资源的时候尽量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贴近学生校园活动的资源,并且这些资源不能难度太大,要易于教师讲解,易于学生理解,以便在后期教学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杰.整合生活资源,优化小学自然学科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03):48-51.
  [2] 常小芳.整合生活资源 创设小学数学快乐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62-63.
  [3] 孔祥杰.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与学科教学资源整合例谈[J].文教资料,2015(31):185-186.
  [4] 林学军.整合生活课程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J].学周刊,2015(10):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3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