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移动终端+SPOC的高职专业实训课程建设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瑶星

  摘  要 专业实训课程是高职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对高职院校的在线课程现状进行分析,反思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都可以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展开,以达到差异化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移动终端;SPOC;高职;专业实训课程;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2-0122-03
  Consideration 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urse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SPOC//XIAO Yaoxing
  Abstract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urse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learn vocational skill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nline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lects on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can be divided into basic modules and expansion modul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Key words mobile terminal; SPO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
  fessional training courses; micro lectures
  1 引言
  2016年12月,国务院网站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方法继续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构建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规划还提出“在线教育普惠行动”项目,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和在线课程的建设、支持高等院校的优质共享课程开放、推动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促进高校将在线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信息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化,即主要目标为培养技术型人才,即既具有高等教育知识也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主要是以实用技能为本,而讲授知识做到能用为度即可。党的十七大对教育问题有一系列的重要阐述,其中提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中永远不变的主题[1]。
  2 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发展现状分析
  从MOOC到SPOC  近年国内高校对在线教学的建设、研究越來越重视[2]。MOOC近几年发展如火如荼,但是MOOC高注册率、低成功率的缺点不容小觑[3]。鉴于MOOC的缺点,与之相对应的SPOC应运而生。SPOC模式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多·福克斯教授提出,并运用到“云计算与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成效并逐步向全世界高校进行模式迁移。
  国内对SPOC模式的探索自2014年开始出现,到2016年的两年时间中,只有60多篇文章发表。截至2018年,在CNKI以SPOC为题进行检索,共有1013条结果,论文总量逐年上升,反映了SPOC在教育领域的热度。但是以“SPOC  高职”为题进行检索,只有163篇,可见SPOC在高职领域的研究文章较少。并且从文献检索的数据看,将SPOC平台应用于高职英语课程的研究较多,而应用于高职专业实训类课程的研究很少,偶有几篇均是关于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并且大多数文章对于SPOC的研究是建立在MOOC平台或者SPOC平台上的。
  当前对SPOC的研究大部分都肯定了SPOC在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学生的满意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的探索,多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成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没有考虑到个体学生的差异[4]。
  另一方面,SPOC课程内容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的SPOC资源直接照搬MOOC资源,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于SPOC课程资源的建设主要围绕课内资源进行,采用知识点分解、内容模块化等多种方法,对于课程拓展资源建设的具体措施涉及不多。
  实践表明,SPOC课程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但是对SPOC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仍然存在一些缺点: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发展;对于学习完成度高、主观能动性强的学生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的具体措施;基于移动终端设备建立的实训为主的在线课程很少。
  移动互联网对于在线课程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8月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而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同时,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2018年进行在线教育课程学习的用户数为17 186万人,占网民使用率的21.4%;使用手机进行在线教育课程学习的用户数约为1.42亿,占网民使用率的18.1%,相比2017年末增长2.3个百分点,处于逐步上升的状态。
  随着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入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领域逐渐扩大[5]。许多高校的教师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平台(如微信、微博、云盘、课堂派等)设计实施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碎片化学习习惯,将移动学习贯穿至学习的各个阶段,多维度增加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形成对应的考核评价,促进了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当前对于移动终端的教学研究基本都肯定了移动终端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 高职院校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训教学内容是高职学习的重中之重,高职学生多数不喜枯燥的理论,更喜欢从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同时以后迈入社会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然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训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现有的高职实训课堂教学达不到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的实训课课堂授课时间较短,教师教学任务量大,相对于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存在学了不够用的现象。同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基本由校内教师完成,而校内教师不一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的情况。
  学生实训课程学习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实训课完成任务的时间差异很大。同一个实训任务,学习能力强、专业兴趣度高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完成,而学习能力差、专业兴趣度弱的学生可能需要四节课才能完成,甚至需要在别的学生的帮助下才可完成。教师为了达到教学同步,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差生跟不上、好生完成任务无所事事的状况。
  MOOC、微课、SPOC等模式在高职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如果依赖于学生在课下时间通过在线课程进行视频等学习,有部分学生将放弃学习或只根据教师的要求刷视频时长而没有真正进行学习。同时,学习能力强、学习兴趣度高的学生很快就能通过在线课程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他们对于在线课程具有课外专业学习内容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基于PC进行在线课程学习的教学效果会受到多方面影响,如实训机房没有联网、学生没有PC等。
  互联网的出现使高职学生更易分散注意力,利用手机脱离课堂教学  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度已经很高,高职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容易出现大面积“低头族”的情况,而在实训课时有实训任务需要动手完成,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然而不少高职院校由于机房、设备、资金等原因,需要将专业课程分成理论课在教室教学、实训课在机房教学。
  正是因为高职实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一直在寻找适于学生差异化教学、扩大专业知识容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缓解移动终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的方法。建设基于基本模块加拓展模块的在线课程,在移动终端上引导学生进行正确使用,是应对上述问题的一种方式。
  4 基于移动终端+SPOC的高职专业实训在线课程建设思路
  课程资源建设  建立5~6人的教学团队进行课程资源建设。课程的资源以团队开发资源为主、外部资源为辅助。根据高职专业实训课程的学习目标与技能要求、高职学生的素质,选取教学内容,将实训课程分解成基本模块任务和拓展模块任务,课程的整体大项目按照碎片化原则,将模块内容进一步分解为小的实训案例,提取知识点。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上传课程资源,以微课为核心,同时开发辅助学习资源,如课程简介、课程标准、PPT、模块案例源代码、实训文档等。按照上述思路,构建图1所示SPOC课程开发流程。
  1)课程定位。在课程建设之前,首先对课程的课程定位、学习对象、学习目标等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构建符合需求的SPOC课程。“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学习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命令,实践性较强。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大一学生,他们的基本学习风格是喜欢动手操作,在实训案例中学习知识点、掌握技能点。专业基础知识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学生是职高毕业,具有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学过一些网络设备的配置命令;其他学生是普高毕业,没有接触过网络方面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有区分地布置梯度性的学习任务,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同时,本门课程是实训为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侧重过程考核,如课程实训任务、拓展任务等。
  通过分析专业对应的岗位需求以及相关后续课程的需要,确定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同时,根据学习目标,分析各个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2)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部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将课程所有需要掌握的技能点融入真实环境中的大项目,根据技能点,将大项目分解为六个基本模块任务:IP地址规划、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广播流量管理、DHCP服务、冗余链路的管理、网关备份。每一模块的理论教学后,通过实践任务让学生掌握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命令,理解交换技术的知识点。在基本模块任务之外,设计拓展模块任务,如RSTP、MSTP等。同时,考虑到现在企业环境中有很多用的是华为的设备,将搜集到的华为设备配置命令的实训相关资料作为拓展模块的资源,方便学生的拓展学习,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3)内容选择与确定。根据大项目的分解模块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模块的需求出发,对SPOC的课程内容进行选择与确定,进一步细分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基本模块内容和拓展模块内容。比如模块五“冗余链路的管理”中的子任务“以太通道的配置”的内容分解后如表1所示。课程的内容是以思科设备的命令为基础进行教学,所以在基本模块中讲解知识点,并以思科命令进行实训教学;但是考虑到现在企业中也有许多使用华为设备,所以在拓展模块中加入“华为模拟器实现以太通道配置”的内容。
  4)内容设计。SPOC课程的内容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设计开发,主要包括视频资源、文本资源、测试资源等。
  视频资源以微课为核心,以每个基本模块的任务需求展开理论知识的讲解,并在模拟器上演示完成任务的实训步骤。拓展模块的视频以实训任务的演示为主,在实训的完成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的讲解。
  文本资源由基本模块任务和拓展模块任务的PPT、实训文档及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标准等文件组成。PPT主要是方便课程讲解使用,实训文档可以帮助学生按需求完成实训任务,以达到技能点学习的目的。实训文档由基本模块任务实训及拓展模块任务实训组成大量的案例资源,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灵活授课,也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及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以后的就业竞争力。   课程资源的应用
  1)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和互动,特别是在理论课上,使用课程平台上的一些互动模块(如点名、抢答等)与学生互动,发挥移动终端的学习功效,缓解移动终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课后,学生在学习中如有问题,可在平台上的留言板块进行留言,教师需及时查看板块进行处理。
  2)引导学习能力强、学习完成度高的学生在基本任务完成后学习专业实训课程的拓展内容,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以后能更快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如果在课上的学习后还有困惑,可继续通过在线课程进行基本模块任务再学习。通过在线课程的灵活运用达到个性化教学、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目的。
  3)引导学生开展课下学习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需求灵活进行拓展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4)通过学生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在线课程应用的效果,对SPOC课程的运行、实际应用、教学效果进行跟踪监测,保证SPOC课程的良好运行,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改进,使在线课程可以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
  5 结语
  高职教学中实训课程所占比例较高,学生的大部分专业技能通过实训课程教学获得,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与移动终端学习媒介结合,弱化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端,使手机成为师生进行互动的新型媒介。另一方面,高职学生个体差异情况较大,结合学生专业实训课的个体差异情况建设和應用SPOC课程,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中,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建设SPOC课程的拓展部分,改变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无所事事的状况;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亦可通过SPOC课程进行再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习潜力,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铭.“互联网+”时代开放大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9-13.
  [2]吴伶琳.高职“软件测试基础”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7(10):66-68,72.
  [3]孟燕.基于MOOC的高职“C#程序设计”在线课程开发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7(12):63-64,66.
  [4]阚宝朋,刘英杰,杜文龙.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高职SPOC课程构建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7(10):177-179.
  [5]王红艳.移动学习环境下云班课支持的大学英语SPOC教学实践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8):69-75.
  [6]席鑫宁,徐金鹏.基于新建构主义的工业机器人技术SPOC课程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8(6):56-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6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