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训课程移动智能教学创新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结合高职实训课程,探讨了移动智能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包括硬件环境存在不足、教学资源手段存在问题、多名教师协作教学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以高职机电类专业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为例,结合移动智能APP常用软件,从实际教学问题出发,充分利用移动智能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详细说明了移动智能教学创新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为其他实训课程的移动智能教学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 实训课程 移动智能教学 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2(a)-0206-02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2],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高职院校也理应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创新模式的个性化学习、智能教育的教学改革[3],探索创新应用。目前,移动智能教学可以结合移动终端,即智能手机来实施教学,构建移动课堂。笔者结合高职实训课程,从实际教学问题出发,充分利用移动智能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其他实训课程的智能教育应用提供经验和参考。
1 实训课程移动智能教学现状及问题
移动智能教学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得到极大的重视。自2016年起,美国从国家层面规划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蓝图[4],莫斯科教育技术现代化研究中心曾经举办过以“移动教育”为主题的会议[5]。国内近年来开始重视设计开发基于移动设备支持的智能教育APP,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普及、无线wifi、网络等通信技术的成熟,以智能手机为学习终端的移动学习模式,已逐步成为信息化教学方式中的常用手段[6]。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形成的课堂形式,移动智能教学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实际教学中构建教学资源实时推送、师生课中互动、协作学习,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充分体现教学、互动数据化和智能化的特点。目前,移动智能教学主要侧重于技术实现,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高职实训课程,针对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应用的研究十分有限。实训课程移动智能教学在创新应用地探索中往往涌现出不少待解决的问题,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提前考虑和准备。
1.1 硬件环境存在不足
移动智能教学应用于教学,需要满足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电脑、wifi网络通畅或4G、5G网络通畅等基本硬件条件,才能正常开展教学活动,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活动主要通过智能手机平台完成,硬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网络问题。考虑到花费,老师和学生使用免费的wifi网络登录移动智能应用APP进行移动智能教学、互动,如投屏、直播、观看微课等是最理想的。当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同时观看微课等视频资源、或使用直播手段时,wifi网络容易出现网速不够顺畅、卡顿等问题,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而采用4G、5G网络,又会出现师生自费使用流量,教学活动花销巨大,部分学生无流量、信号差等问题。
1.2 教学资源、手段存在问题
要想获得较好的移动智能教学效果,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动画资源、题库资源、电子教材资源、仿真实验和游戏模拟实践操作资源等,基于强大的移动智能教学资源,教师还需要选择一个教学手段多样、丰富,互动灵活、简便的移动智能应用APP,并训练学生熟练应用该APP。教学资源、手段不足,会引起诸多问题,影响教学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移动智能教学效果不如传统教学。另外,在教学应用中,手机投屏功能是利用移动智能平台进行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教学手段,分为三类:移动智能应用APP自带投屏功能、专用的手机投屏软件、利用专用数据线连接手机和多媒体电脑投屏。这三类投屏手段中,移动智能应用APP自带投屏功能是最好的,因为自带的投屏功能,在软件设计时就会考虑投屏后字体大小、图像清晰度,较少出现投屏后,学生看不清楚文字、图像的情况。而专用的手机投屏软件、利用专用数据线连接手机和多媒体电脑投屏则只呈现手机的竖直画面,其余背景为黑色,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不够清晰,现在有些投屏软件也设置了放大镜功能,可以由教师指定位置部分放大,但仍然会影响整体观看学习效果。
1.3 多名教师协作教学问题
在高职课程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允许存在不同的、多名教师一起上课的情况,不同的教师移动智能教学能力、评价打分的不同,造成了教学不连续、不统一等问题。比如同样的移动智能应用APP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师可能存在使用熟练度不同、软件平台不一致的问题,导致教学资源、手段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教学效果;再比如同样水平的实训项目评价打分,即使采用相同的评分标准,不同的教师可能会给予不同的分数,如果采用教师评价打分为主,则会出现评价分数不客观的问题。
2 实训课程移动智能教学创新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训课程使用移动智能教学创新应用之前,需要对教室进行网络环境的改造,如完善教室的网络布线,添加USB网卡开通台式机的wifi功能等,满足教学要求;对于教学资源、手段和移动智能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鼓励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師积极参与移动智能应用相关的信息化教改培训,提升教学能力,以便能更好地运用移动智能应用相关的信息化手段及软件、硬件环境;对于多名教师协作教学问题,APP平台的教师团队一般自带主讲教师、多名助教或管理员等岗位,可以将课程教学团队的多名教师添加进入,构成移动智能课程的教师团队,协作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团队的教师成员均可通过该课程共享教学资源、进度、活动和学生信息等内容,实施多名教师协作进行移动智能教学的创新应用。 以高职机电类专业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为例,结合移动智能APP常用软件,这类软件往往自带云盘,最终可以构建移动课堂平台和云盘资源库,根据实训课程项目任务,把课堂打造为线上自学、线下指导、课外自学、课内指导四位一体的混合教学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该平台上教师发布的任务书和对应的学习资源,如图片、文字说明、微课视频、互动游戏等,进行自主学习、发言、点赞等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考勤、选人回答 、在线测试、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
2.1 移动智能教学课前创新应用
课前,教师通过智能应用APP发布电子教材、任务书、专业软件、预习课件等,预习课件包括二维码视频、游戏等资源,通过采取课前线上发布任务的方式,学生以移动智能教学为主,课程网站资源为辅,结合仿真软件等,自主学习相应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智能应用APP发布线上测验,组织主题讨论发帖,用于学生摸底,了解学生学情,学生完成线上测验和回帖,实现与教师的课前线上互动。
2.2 移动智能教学课上创新应用
课上,教师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实施分组竞赛并考核,组员协作实操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学生互动、分组讨论,对项目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教师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演示,重难点问题提前讲解,微课视频可以集中播放或由学生根据需求APP自主观看、对照着实操,体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则针对个别学生单独指导答疑,体现翻转教学。APP平台一般自带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功能,如在单元项目中,学生通过APP上传项目成品图片、设备运行的视频,并进行自评、互评、师评,形成过程评价。
2.3 移动智能教学课后创新应用
课后,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布拓展延伸任务,对于不懂的学生进行补充辅导,体现差异化教学,并进行教学小结整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经验总结。
在完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移动智能教学手段,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通过分组协作,培养学生动手实操,现场安装、调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上教学环节,依托智能手机APP,以線上发布任务、在线资源学习、在线讨论、在线提交作品、在线考核评价、在线测试为主;线下教学环节,以小组竞赛讨论、重难点讲解、集中演示、分别指导、多元考评等方式进行;尝试课外学生自主学习,课内教师分别指导,解决重难点问题的翻转教学模式。
3 结语
由于师生智能手机、网络流量的普及,移动智能教学对于教学硬件条件的要求比较低,教师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和网络即可实现手机、屏幕教学同步,不需要大型的电子屏、教学触摸一体机等设备,在建设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实训课程较多,移动智能教学创新应用具有较好地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文娟,黄尧.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变革及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9(7):1-7.
[2] 张熙,潘志松.智能化进程中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上海教育科研,2019(9):87-90.
[3] 高丹阳,张双梅.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特征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3):28-32.
[4] 严晓梅,高博俊,万青青,等.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发展趋势——第四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9(7):31-37.
[5] 黎子达,邓清华.基于智能移动设备的移动教育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107-108.
[6] 荆宝坤,王凯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1):25-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4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