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不长,中职教育在不断的建设和发展中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培养出很多技能型的人才。但是中职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德育教育工作中开展力度不强,效果不明显现象在很多中职院校中出现。本文针对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转变身份;教材教辅;课程设计;评价机制
  一、中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课程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
  很多中职院校的德语工作,完全依靠课堂的德语教育课程,并且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相关内容照本宣科的讲解出来。课堂讲授在以往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教学方法应该不仅仅是讲授,这会造成课堂气氛枯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逐渐失去兴趣,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教学材料单一
  德育工作开展很多老师和班主任沿用以往德育教育工作的经验,通过德育教育的教材进行授课。这已经不能满足中职院校教学快速发展的需求了。要通过实践和活动积累文件和视频素材,还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和德语工作自我总结,很多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教材的编写和申请出版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工作中总结材料,编写文件,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材料。也可以在后期申请出版,丰富自身的工作经历。
  (三)课程设计工作不足
  要让课堂丰富多彩,让德育工作富有生命活力,就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这需要班主任和教师在课下进行德育工作课程设计、工作实践设计。但是在很多中职院校中,这个环节往往被忽视掉。
  (四)硬件环境不足
  可能有的人会提出,德育教育又不是软件设计或者机械加工,需要什么硬件环境,其实不然,环境能够起到促进德育工作进行的作用。比如舒适的德育工作活动角,给人们舒适的感觉,能够融入学习的氛围当中。再比如,社会公益帮扶活动,准备活动的各种工具,让学生什么时候都能够进行帮扶,不会因为工具匮乏而无法进行公益活动实践。
  (五)评价机制不科学
  德育工作开展的成果,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获得的提升如何进行评价,很多中职院校通过一次考试来實现,这不够充分。又或者让从教师的视角进行直接评价。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本着公平的角度进行评价,但是教师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生,有的时候甚至需要负责几百名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很难对每名学生都有深刻印象,也很难做出完全正确的评价。
  二、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建议与对策
  (一)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师身份
  避免课堂枯燥,教师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通过齐心协力完成某个小任务,解决小问题来丰富课堂。教师主动让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通过朋友的身份进行参与,可以与聆听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当然在学生的思路和行动明显存在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指导者的身份进行指正。
  (二)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
   过硬的德育教育教师团队,能够解决课堂枯燥以及课程设计不足等问题。而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要通过多种举措来实现。首先,引进德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结构。年轻并且富有活力,能够把绝大多数的精力奉献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其次,要让富有工作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沟通,将他们教学当中的好的经验传授给这些青年教师。同时,给德育教育教师提供深造或者带薪培训的机会,拓展他们的视野,让德育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具备这样多元化的过硬的教师团队,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先决条件。
  (三)实现科学的评价机制
  德育工作开展既然不局限于课堂了,也从实践活动进行锻炼与提升,那么对于学生德育学习的能力提升就不要仅仅通过考试和教师评价来实现,可以通过平时活动的材料堆积,通过基础测试,通过实践活动的表现给出分类成绩。评价者也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融入家长、同学、和企业的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到实处要在生活中体现,家长与学生接触最多,对于学生的进步能够看在眼里,家长的评价也有一定的价值。实践活动中,往往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那么同学就是德育教育实践中的伙伴,他们也能够给出中肯的评价。另外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人才,实践中接触的企业的评价,对学生更为重要,也是教师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反馈。
  (四)进行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现阶段,中职学校依旧引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案,但其并不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师教学内容,因此为了解决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以德育课程为重点进行生活化革新。了解以往教学案例可知,整体德育教学内容非常单调,不符合学生现实生活,且很难激起他们自主参与的兴趣,长此以往导致最终教学效果并不达标。教学课程作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教师要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进行优化,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
  参考文献:
  [1]第九届全国德育学术年会述要[J].教育研究.1999(03).
  [2]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政策研究现状与反思[J].刘晶,宋俊成,肖家赋.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1).
  [3]大数据助力学校德育精准化探析[J].李潮林,何宇惠.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2).
  [4]关于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思考[J].胡国伟.西部素质教育.2019(23).
  [5]学科德育的价值及边界[J].赵虹元.中国德育.2018(22).
  [6]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德育现状之忧思[J].杨洋.才智.2018(34).
  [7]德育的知识化与德育的生活化探讨[J].张伟.知识经济.2019(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0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