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制膝跳反射模型 实现思维可视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璟晗

  摘  要 将抽象的机制形象化、将内隐的思维可视化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以此为出发点,选择初中生物中抽象性较强的膝跳反射神经机制作为切入点,成功研发膝跳反射兴奋传导模型,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对该模型的研发、制作、使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归纳,以期利用该模型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
  关键词 膝跳反射;教具;初中生物学;理性思维;核心素养;思维可视化;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1-0044-03
  1 前言及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進,生物学科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维提升,理性思维也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是建立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比较分类等理性思维方式进行机制发掘的基础理论学科。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全面建立,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对于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理解和活学活用。因此,生物教师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通过模型制备等活动,将抽象的机制形象化、将内隐的思维可视化。
  要想实现思维的可视化,笔者认为有两点关键因素:
  1)将复杂机制抽丝剥茧,形象性地加以展示;
  2)这种形象化的展示必须具有延展性,能够引导学生对机制进行更深入挖掘,进而解决一系列的科学问题。
  膝跳反射是初中生物学“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该内容完整地展示了人体最基本的反射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反射弧这一重要科学概念[1]。学生就膝跳反射神经传导机制进行深入剖析,是从神经系统结构学习转入生理功能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但是,笔者发现,学生在理解膝跳反射神经传导机制方面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首先,初中生对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缺乏认知;其次,神经传导的机制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抽象;最后,学生对兴奋传导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如先膝跳还是先感觉到韧带被叩击,阻断反射弧某个特定组分导致的现象等)感到无从下手[2-3]。这三方面因素严重制约了学生对神经传导机制的正确理解。因此,研制膝跳反射模型,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就显得尤为迫切。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以膝跳反射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成功构建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模型。
  2 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模型的可操作性
  之前见到的一些膝跳反射模型过于复杂,如以电力驱动、用灯带等模拟神经纤维[4-6]。当然,这样的模型的优点在于形象展示了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但是,灯带同时点亮不能模拟神经信号传递的连续性,更为重要的是,初一的学生还没有学过物理,更没有学习过电路方面的操作技能,很难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设计并掌握电路连接并确保安全操作,因此只能用于演示,学生无法制备,推广性较差。
  基于上述考虑,本膝跳反射模型的制备必须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其材料工具(如硬纸板、塑料三通阀、橡胶管、矿泉水瓶、透明胶等)收集方便、价格低廉;制备手法和操作技能简便易行,符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模型成品如图1A所示,模型详细制备过程见附件。正因为如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制备该模型的物质条件、知识储备和操作基础。
  3 从兴奋传导出发,实现机理解析的可视化
  学生普遍对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缺乏认知,而这正是制约他们对神经传导方式正确理解的关键因素。要突破这一难点,就要求模型一方面能形象模拟电信号的传导,另一方面要能体现出传导的连贯和快速。本模型以橡胶管模拟神经纤维,以红墨水模拟电信号,红墨水在橡胶管内的流动模拟了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将电信号传导的连贯和快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图1B所示。
  神经信号的传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仅仅是以静态的图片拼凑成反射弧模型,将大大削弱兴奋传递的动态模拟,同时大大降低模型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冲击。因此,本模型用液体颜色的变化生动模拟感受器产生的动作电位(红色)、肌肉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橘黄色)和大脑皮层对膝盖韧带叩击的触觉感受(紫色),如图1B所示。
  由漏斗处注入红墨水模拟膝盖下方韧带被叩击;红墨水模拟神经信号;橡胶管模拟神经纤维;塑料三通阀起到枢纽作用,位于“脊髓”区域;三通阀联结的一条橡胶管末端开口于“股四头肌”处,此处放置一盛有黄色颜料的透明容器,当红墨水流到此处时,染料变成橘黄色,形象模拟了在运动神经元中引发动作电位,引发膝跳反射;三通阀联结的另一条橡胶管末端开口于“大脑皮层”处,此处放置一盛有蓝色颜料的透明容器,当红墨水流到此处时,染料变成紫色,生动模拟了脊髓中有通向大脑的神经元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向大脑,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
  这一连串的液体流动,将兴奋传导的快速和连贯体现得淋漓尽致。更关键的是,伴随着这些动态变化,抽象的机制被层层剖析并形象化展示,学生得以更具象地理解复杂的神经生物学机理。
  4 从问题解决出发,实现演绎推理的可视化
  膝跳反射的兴奋传导过程经常涉及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1-2,7],对这些抽象而复杂的问题,学生往往一时不知从何入手。本模型创造性地从问题解决出发,具有引导学生对机制进行更深入挖掘的前瞻性。
  问题1:先膝跳还是先感觉到韧带被叩击?
  由于“大脑皮层”在硬纸板上的位置高于“大腿肌肉”所在位置,当模拟神经兴奋的红墨水被注入后,学生可以形象地观察到红墨水会稍快地先到达“大腿肌肉”,由此可知,先膝跳后感觉到韧带被叩击。
  问题2:阻断反射弧某个特定组分(如阻断传出神经功能)会导致哪些现象?
  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学生能够理解将其中任意组分阻断后,反射均不能完成,但是阻断其中任一成分,被叩击的感觉还会被体会到吗?尤其是阻断传出神经纤维后,还能否感受到膝盖被叩击?这一问题的解答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本模型中,学生只需要用一个燕尾夹夹住模拟传出神经纤维的橡胶管,就可以模拟该阻断过程的发生。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墨水无法再在“传出神经”中流淌,进而无法到达效应器,引起膝跳动作的产生;但是红墨水仍然可以通过“上行神经”到达“大脑皮层”,所以人们依然会感受到膝盖下方韧带被叩击。   这种直观形象的操作,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类似的机制阐述,使原本抽象的演绎推理过程得以形象化展示,学生轻松掌握相关知识。
  5 总结及展望
  理性思维是一个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作出正确判断的思维基础,而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靠在长期的教学点滴中有意识地引导培养起来。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才是“授之以渔”。思维可视化的展示不仅是攻克教学重难点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摸索,笔者成功研制了创新型膝跳反射模型,不仅实现将复杂机制抽丝剥茧,形象性地加以展示,而且这种展示具有延展性,能够引导学生对机制进行深入挖掘,真正实现思维的可视化。
  本模型的研制原则还可以推而广之到更多教具、学具的制备。有些教师在研制学具、教具时,过分强调高新技术的使用,或过分注重模型的外观美观。诚然,高新技术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外形的美观也能够反映生物体的美感,但教学模型研制的根本出发点更应该是科学实用,能用来攻克教学重难点,能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和条件参与制作过程。只有这样,研制过程才能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受益。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研制该膝跳反射模型过程中,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发散思维;
  2)要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奇思妙想;
  3)要充分给予每个学生验证假设、实践操作的机会。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类似模型制备的创新活动时,要尽可能落实以上三点,对学生充分鼓励、肯定、放手。这样一来,研制活动不仅完成了一个教具、学具的制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杨守菊,张杰芳.在主动探究中构建生物学概念: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为例[J].生物学通报,2015(2):38-41.
  [2]步全红,谢念东.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的几点建议[J].生物学教学,2015(4):67-68.
  [3]王慧.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182.
  [4]杨善禄,张文霞,赵枚.膝跳反射电动教具的研制[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4):90-93.
  [5]李金芮.膝跳反射演示器[P].中国:CN201220522812.9,2012-10-13.
  [6]侯建平,双灵仙.人体膝跳反射演示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2(3):22.
  [7]张铭.有关膝跳反射的几个问题[J].生物学教学,2016(10):60-61.
  附件:模型制备步骤简介
  1)在硬纸板的适当位置粘贴画好的或打印好的“膝盖下方韧带”“股四头肌”“脊髓”和“大脑皮层”等标签和图片。
  2)将塑料三通阀与橡胶管联通,并在接口处涂502胶以密封,如图2A所示。
  3)将塑料三通阀固定在“脊髓”处,三根橡胶管的末端分别固定在“膝盖下方韧带”“股四头肌”和“大脑皮层”处。注意调整橡胶管长度和橡胶管末端高度。
  4)在“膝盖下方韧带”的橡胶管末端开口处联结并固定一个漏斗。
  5)在“股四头肌”和“大脑皮层”的橡胶管末端下方固定兩个透明容器(矿泉水瓶瓶底剪成),如图2B所示。“股四头肌”处透明容器中放入浸有黄色染料的滤纸,“大脑皮层”处透明容器中放入浸有蓝色染料的滤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0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