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的学问》教学案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丽虹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包装都讲究什么呢?
师:包装的学问真不少,但如果因此过度包装,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本节课就一起从节约包装的角度研究——包装的学问。
二、探究体验
活動一:探究包装一盒牛奶需要的包装纸
明确求所需要的包装纸,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我们先来研究一盒牛奶的包装,大家看它的形状,熟悉吗?那这盒牛奶需要的包装纸会和长方体的哪些知识有关?
小组合作,计算一个牛奶盒的表面积(测量长度取整数),记录在研学案上。
学生汇报,统一数据。约定取长7cm,宽4cm,高11cm。计算出表面积:298cm2。
质疑:牛奶盒的表面积是298平方厘米,那么298平方厘米的包装纸就一定够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了一个“包装盒装牛奶”的问题情境,一方面结合生活实际引出课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三个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认识到包装要注重节约、计算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计算表面积等要点,还回顾了表面积的计算过程,这一切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探索2个两盒牛奶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学生在操作、对比中感知最节约的包装方式。(出示课件,提出要求)①小组合作,把2盒牛奶包装成1包,会有几种包装方式。②估一估哪种方式最节约包装纸?并说明理由。③分好工,做好记录。
展示摆放方式,交流中发现最节约包装纸的方式,感受优化思想。①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结论呢?②原因谁听明白了?(板书:4个大面重合最节约)③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什么学问呢?板书:重合的面积越大,减去的面积就越多,就越节约包装纸。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活动内容是“探索两个长方体叠放的方法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观察对比,小组交流,发现了最节约包装纸的策略,也在“摆一摆—估一估—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实物观察,为全体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舞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练一练。3个完全一样的肥皂盒包成1包,不计算,你能知道哪一种包装方案最节约包装纸么?为什么?
活动三:4盒牛奶的包装
激发研究欲望,分享研究问题的方法。(1)如果牛奶的盒数再多一些,会不会有更大的学问呢?想不想再研究一下?通过前面的经验,你想怎样研究这个问题(请几位代表说一说)
合作探究,积累活动经验。(出示课件,提出要求)首先,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把4盒牛奶包装成1包。其次,摆摆看有几种包装方式。边摆边记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第三,估一估哪种方式最节约包装纸?说明理由。
学生展示所有摆放方式,交流中感受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按照四个步骤开展活动:首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研究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包装的方式,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接着让学生估一估哪种方式最节约包装纸,教师适当引导学生选择最有可能的方式,避免浪费时间,最后通过计算进行验证,发现和归纳结论“重合面积越大,重合的面越多,表面积越小,越节约包装纸”。这几个步骤层层推进,流程清晰,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力求有效突破难点。
三、课堂小结
“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包装的学问,请大家到超市观察一下,关于8盒,18盒,24盒物品的包装,或者其他商品的的包装,看你能发现什么学问?”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是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组织教学时,笔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索和研究,真正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锻炼,充分体现“综合与实践”“重在实践、重在综合”的理念。
课堂上,笔者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活动,在小组活动前,向学生讲明活动的要求,确保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提醒和解释,帮助他们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充分起到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责任编辑 韦英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1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