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丽云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毕竟只有读懂题意,才能进行正确的解答,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在读题的时候,都只是粗略地看一遍,没有认真研究题目的习惯,这很容易漏掉重要的信息,使得错误率较高。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多画图、多练习、多反思、多分享等,这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也能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形成,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等都较强的课程,涉及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等较多,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也只停留在表面,这使得他们的理解难度增大,审题能力也较弱,无法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以大量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感受为依据的,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等入手,进行审题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全体小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一、 多读
  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关键。作为教师,一定要培养小学生反复、仔细、认真读题的习惯,通过不漏字、不添字的阅读来化解小学生读题中出现的小障碍。当然通过多读,小学生也能敏锐地捕捉到题目中故意设置的陷阱,能有效防止他们因粗心大意而做错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学习“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部分知识时,有如下题目:动物园里上午来了850名游客,中午的时候有255名游客离开,下午又来了403名游客,此时动物园内共有游客多少人呢?动物园内全天共来了多少游客呢?通过认真读题,第一个问题很容易解答,但是在回答全天一共有多少游客时,小学生会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回答。此时教师就可鼓励他们在多次阅读题目的基础上,思考能否对问题换一种说法,即来多少人就是卖出去多少门票,全天一共有多少游客,就是共卖出去多少张门票。从这个角度来进行审题,小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清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简单,解题的正确率大大提升了。
  总之,通过多读,小学生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题目内容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看法,解题效率提升的同时,出错率也会大大降低。
  二、 多画
  多画是指在审题的过程中,小学生要养成“不动笔墨不审题”的良好习惯,即他们要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圈点勾画,以准确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等,尽可能地从题目已知条件中获取信息。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常常读了后面的知识之后,就把前面的内容忘记了,做题效果非常不好。因此,通过多画,小学生能快速发现题目中的隐藏条件,能帮助他们找到最佳的解题方式。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学习《因数与倍数》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掌握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并能熟练地确定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从而对应用题进行熟练的解答。这样在面对题目“某公共汽车站点有三辆不同的公交车经过,1路车每隔6分钟经过一次,2路车每隔10分钟经过一次,3路车每隔12分钟经过一次,三辆车在早上8:00同时经过此站点,试问多长时间之后他们又可以同时经过呢?”时,教师就可鼓励小学生在读题的时候进行圈点勾画,即题目中出现的车次较多,小学生可用横线画出与1路车有关的信息,用圆圈画出与2路车有关的信息,用曲线表示与3路车有关的信息等。当圈完之后,解题思路就变得非常清晰了。而在学习《简易方程》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在应用题中正确列方程。这样在面对题目“学校买来8个足球和13个篮球,一共用了939元,已知一个足球比一个篮球贵15元,试求足球多少钱?”时,通过圈点小学生能快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足球的个数乘单价加上篮球的个数乘单价是总钱数939元。那么应该设足球价格为x还是篮球呢?通过圈点勾画,小学生可采取两种解题思路解答题目,这能促使他们深入了解与方程相关的知识。
  总之,通过圈点勾画,解题的难度会大大降低,小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抽象思维的形成。
  三、 多练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较多,小学生经常要做题到很晚。虽说只有多做题,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但是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精力集中的时间也有限,太多的练习题很容易使他们丧失数学学习的信心。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应该本着“题目在精不在多”的理念,鼓勵小学生多练习一些不同类型的题目,从而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最终实现他们数学成绩的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部分知识时,本章节涉及的计算题有很多,小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计算错误。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鼓励小学生练习不同类型的题目。即可布置小学生先做2.3×0.6等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算题,鼓励他们认真审题,在乘法计算题中,并不是小数位数对齐的,而是末尾对齐的,在乘完之后,小学生还应认真审查自己的解题步骤是否正确,积的小数点有没有点错位置等。当小学生掌握了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算题之后,后面再循序渐进做多位小数相乘的题目,这能促使小学生更加用心的审题,并及时总结做题规律。
  总之,在小学生的精力和时间范围内,鼓励他们多加练习,能促使他们认真审题,发现类似题目的异同点,并对解题方法进行总结等,这有助于小学生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储备,实现他们举一反三能力的提升,可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四、 多思
  学而不思则罔,审题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深入的思考,只有多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小学生才能理清题目的来龙去脉。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鼓励小学生认真思考,即题干中给出的信息到底有什么作用,解题的方式有几种等,这有助于小学生快速解答题目,可实现他们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部分知识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乘高除以2,很多小学生都能把面积公式背过,在做题时也能直接拿来使用。但是在新课改下,有很多应用题是从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来入手考查的,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小学生多一些思考,到底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呢?和之前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有什么区别和聯系呢?对于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思考,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对图形的认识也更加深刻。而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部分知识时,有如下题目“哥哥和弟弟去摘桃子,哥哥摘了5个,弟弟摘了3个,哥哥给弟弟几个桃子,他俩能摘的就一样多?”,小学生通过审题会发现哥哥摘的比弟弟多,问题中的他俩摘的一样多是与平均分有关的知识。那么如何计算平均分呢?有的小学生表示可以先算一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再平均分给两个人。那么还有其他解题方法吗?通过思考,小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在后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部分内容时,小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清晰,审题的效率也会更高。
  总之,通过思考,小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都联系起来,并在审题的过程中,提取出重要信息,这有助于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专业术语,实现学习效果的优化。
  五、 多说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的特点,而且在课堂上经常会交头接耳,较为活跃。这样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可经常组织分享交流活动,鼓励小学生多说,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以提升他们的审题能力,促使他们对题目有更全面的认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学习《鸡兔同笼》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解答该类题目,包括列表法、假设法和列方程法等。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就可要求小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多说多交流,从而促使他们掌握不同的解题方式。即在题目“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子,从上面数共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试问鸡和兔子各有几只?”时,小学生通过审题会发现鸡和兔子的个数一共是8个,一只鸡有2只脚,一只兔子有4只脚。有的小学生会想到假设法,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小鸡,那么8只鸡一共有16只脚,每多一只兔子就会多出来2只脚,所以可通过假设法给出答案。但有的小学生表示假设法的逻辑性太强,而且很麻烦,很容易出现错误,还是方程法比较简单,可以假设鸡的个数为x,兔子则为8-x,就可以列式计算了。通过讨论,小学生会发现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有很多,审题的角度不同,解答问题的方式也会不同。当然在讨论之后,小学生也会对各种解题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总结,整体效果较好。
  总之,通过交流,小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集体的力量进行审题,能使小学生的审题思维进一步强化,从而具有清晰的思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正确的审题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水平。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审题能力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以促使小学生审好题、做对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关键条件等,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利锋,魏晓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83.
  [2]郭冷红.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8):83.
  [3]许一芹.谈小学数学审题习惯的养成[J].华夏教师,2019(22):15-16.
  [4]许洪丽.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85.
  作者简介:
  陈丽云,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8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