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数学能力,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都会有所发展和提高。文章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了几点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审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5-0053-02
学生审题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出学生解决问题和学习数学的能力。目前,大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都喜欢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数学问题,不认真分析问题的内容,进而会导致学生误解题目中真正的含义,给出的答案自然也会存在偏差。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积极地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只有有效提高学生的审题质量,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审题能力的意义
审题,就是指理解问题的中心思想并充分理解其含义。审题时,必须突出显示其中的重要信息,并分析信息,找到问题中包含的条件,然后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仔细审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可以降低学生的错误率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调查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上有很多不良习惯,做题粗心马虎,不仔细看题,只注重速度和结果,等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可以说是由于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缺乏审题能力所导致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接收和处理信息的重要能力。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感知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并应逐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增强数学审题的能力。
二、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1.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由于数学作业数量的增加,教师经常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立马布置新的作业,并希望学生既能够快速提交作业又能够确保质量。不管学生在阅读问题和思考问题后是否已经审清题意,教师都会提前将问题中的重点和易错点告知学生,再让学生解题。这种情况下,学生似乎可以清晰地理解问题,并且作业质量也会看起来很高。但是学生如果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完成作业,则作业错误率急剧上升。数学教师应该思考,自己是否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果教师自身并不关心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又如何督促学生去提高审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对审题能力的训练,不能只将教学进度和学习任务作为首要目标,要想取得好结果,必须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生审题意识不强
许多学生在课后做题时,为了快速地完成作业而去片面追求速度,在阅读问题时,他们缺乏耐心,甚至题目没有读完或者只读最后的问题就开始动笔。最后发现自己错了之后,没有认真反思,一味将原因归结于自己粗心、马虎、看错题目了,等等。审题不清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大,学生往往由于不仔细、不认真,问题的某些要点常常被忽略。小小的数字、字词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只有少数学生会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仍然没有明白,要减少错误,他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并重视审题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意义。
三、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重视概念的理解
在数学学科中,概念是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学科的灵魂,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石,也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好材料,是增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基础。数学概念通常是相对抽象的,小学生如果难以正确而透彻地理解数学概念,将会直接影响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适当的演示或过程来介绍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以使其尽可能具体,并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基本含义。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单元知识时,计算面积,其周长可以转换为长方形的两个长,半径可以转换为长方形的宽度。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很难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例如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剪出一个圆,然后将其分成六等分,最后自己尝试着去拼出一个长方形并观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就很容易能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而且自己动手操作之后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数学概念相对抽象。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之后得到的收获和感知也会更多。同时,教师必须使用各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识别和分析概念,并帮助他们逐渐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最终真正地掌握这个具体概念,在做题时,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也会更加清晰透彻。
2.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审题的基础,而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审题的关键。综合是指从条件(即因果关系)引入问题;分析指的是根据条件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是审题的核心环节,通过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审题时,他们不仅可以理解问题的含义,而且还可以通过在脑海中进行综合分析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找到解题的关键。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每个数学问题都有它的突破口,但有時会被题目中设定的情节所掩藏,学生无法一次全部找到它们。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寻找数量关系并找到突破口。
例如“体育场用37.5立方米的煤渣铺在一条长100米,宽7.5米的直跑道上,问这些煤渣可以铺多厚?”这是一道已知长方形的长、宽、体积,需要求出高的题目,而题目中并没有直接问高度,而是间接地说成厚度,也没有说明37.5是体积,而是用立方米的单位间接表示,此时,就需要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出解题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同时,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也在于学生是否能找到适当的知识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重视审题习惯的养成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审题的指导,并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做题时,可以指示学生仔细阅读问题两次,并且在阅读问题时,圈出一些关键字或条件和问题,并建立数量关系。通常,出现关键字为增减、比大小、增减量等,学生经常容易出错。读题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首先分析条件。
例如,一家玩具厂生产一批毛绒玩具,最初的计划是每天加工200个,并在10天内完成。实际上,每天可以加工250个,那么实际多久可以完成?分析方法,计划10天完成,每天生产200个,总工作量为2000个,实际天数根据总工作量除以每天250个计算得出。换一种思路,需要实际天数,就要将总工作量除以实际处理的250个,整个工作量是一个未知的条件,再观察题目,发现可以用计划的200个乘以10天得出,这种从问题出发,推到条件中,最终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法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效率。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摆脱固定思维,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还要帮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思考和发挥创造的能力,回顾和总结学生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并经常进行指导与反思。
[参考文献]
[1]汤丽丽.注重细节 引用生活——提高小学生应用题审题和解题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4(24):53.
[2]沈晓峰.新课改下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54.
作者简介:黄振祥(1969—),男,壮族,广西田东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0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