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有助于开展进一步学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助于开展探究式教学。但是,小学高年级数学审题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马虎、不仔细导致的审题不清;其次,审题时出现思维定式;最后,生活经验缺乏导致无法正确审题。为此,我们应该加强老师的引导和示范、开展发散性解题教学、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数学审题习惯 引导 发散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打基础阶段,在之后的学习中会陆续接触到一些复杂的题目,因此,应当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审慎的审题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已经备受关注。而探究式学习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展开的,其中发现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并且对隐含的信息充分领会。只有这样探究式学习,之后的步骤才能有效展开。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审题存在的问题
  1.马虎、不仔细导致的审题不清。马虎、不仔细导致的审题不清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审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本身是有能力解题的,但是却因为审题不清而计算错误,显然是很可惜的。这一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做题目无法集中注意力,审题过程一再被打断,因此,无法全面把控题目。其次,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作业和考试都敷衍了事,长久下去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最后,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弱,无法从复杂的信息中挑选有助于自己解题的信息。
  2.审题时出现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是在大量做题之后形成的习惯性思维。而这种惯性思维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首先,学生可能无法审清题干。他们一直接触的题目是“以下答案正确的是”但是有的题目出现了“以下答案不正确的是”,学生仍会以前者做题,导致题目做出。其次,学生无法审清题目内容。以一次小测验为例,一个填空题是“一副三角板有几个直角”,但是学生们将此题想成了常做的“一个三角板有几个直角,”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1”。这种错误并不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而是因为思维定式导致审题形式化。
  3.生活经验缺乏导致无法正确审题。数学题目的解题过程一定程度上是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的过程。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远远不够,因此,很多题目的内容根本无法想象。以一个题目为例:讲一个长140厘米的木料锯为七段,每锯一次需要花费2分钟的时间,那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极有可能会认为需要14分钟。生活经验的缺乏导致无法正确审题与前两者有明显的区别,这是一种知识储备不足的表现。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培养的策略
  1.加强老师的引导和示范。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依然十分依赖于老师的引导和示范。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审题教学培养学生形成仔细认真的审题习惯。老师在教学时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首先,在教学时通读题目,对题目有整体上的了解;其次,对于题目中的重要信息予以标注,从而养成学生读题标注的习惯,防止由马虎产生的错误。再次,在逐句分析题干的同时,分析通过这句题干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解题思维。最后,如果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时,应当重点予以重点关注,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开展发散性解题教学。首先,发散性解题教学指的是在遇到一个题目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题目学习,防止思维定式的产生。其次,老师可以通过频繁改变题干的问法来解决思维定式的问题。比如,将“正确”换为“不正确”,改变已知条件的单位,等等。最后,培养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掌握的知识更加准确,因此,老师在进行解题教学时,应当将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产生具体、直观的印象。
  3.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将数学生活化,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时,尽可能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此外,老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经验。
  三、结语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审题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难题的先导,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须具备的能力,良好的审题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用。但是,审题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当加强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冷美丽,李双艳.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 :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5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