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怀宝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农村教育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更需要教师在教学管理上多加关注,因此,本文结合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浅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管理策略,以提高小学教学管理水平。主要立足于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巧用图画工具完成教学、制定严格管理教育制度、营造高质量的教学环境四个方面开展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活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很重视,也有偏斜的政策加持,为提升农村学生的生活保障和学习保障,国家拨款和义务支教,都是帮助偏远地区的学生去获得更高质量的教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小学的教育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这和学校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学生求学需求以及家长不重视息息相关。
一、 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整体资源差
即使国家拨款给偏远地区开展教育活动,农村教学质量一直也提升不上去,这和闭塞的区域有关,学校与外来沟通并不是很频繁,能得到的教学实时信息很少。艰巨的教学任务很难有设备支撑,教师只有依靠自己,没有可利用的多媒体设备,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收到的知识十分有限,所以,教学效果不良。尤其是有限的资金支撑,对于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只有少部分区域得到改变,面子工程导致城乡地区学校资源更加畸形。
(二)农村小学教学设施少
教学工具设施的缺少,让课堂教学仿佛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学生们只是在完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任务也很轻,教师不会强制学生去真正完成学习。例如,在上美术课时,学生们依靠教师在黑板上的图画,去了解画画,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在黑板上完成图画,十分浪费时间,往往一节课实质性利用到的时间少之又少。即使有的学生对美术和音乐感兴趣,热爱这些学科,家里没有条件支持,也只能没了后续。
(三)农村小学师资力量弱
常常能听到义务支教的消息,这些教师来到农村小学,匆匆几年过去,又回到了城市之中。而农村小学的本地教师资源是基本没有的,有快退休的老教师,有刚开始教师生涯的新教师,教师之间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学生频繁地换教师,教学途径不统一,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且很多农村学生并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再者,教师能够备考的时间也很少,农村小学常出现一个教师担任多门功课,卫生和学生生活,都依赖着稀少的教师资源。
(四)农村小学家长观念旧
家长的教育认知观念还处在极为落后的状态中,并没有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的繁忙或者其他原因,不愿意也没有时间去管理孩子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在农村小学里存在,且家长还抱着腐朽的思想念头,重视男孩子教育,轻视女生,认为孩子的教育和学生本身无关,无视学生的教育需求。最后,家长的法律观念薄弱,一旦学生在学习出现问题,喜欢在学校里吵个天翻地覆,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学生对于学校教育很抵抗。
二、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管理策略
(一)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水平
要改变农村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弱,一定要从教师源头开始纠正,教师自己都没有做好领头羊,妄想着学生自己能主动改变,是十分不理智的。学生的行为,往往模仿身边人的行动,他们没有自己的认知意识,在小学阶段也很少产生“我”的行为主体意识,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话语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未来。所以,教师自己的师德水平要高,不仅是自己的学术水平,还要在生活中给学生做一个好的表率,让学生能够改变自己不成熟的小习惯。首先,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里开班会,让学生和教师互相都能了解到学习动态,教师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里的疑问,学生回到家后,帮助父母做事,能够解决学习问题的时间也很少,尽量少让学生将更多的疑问带回家。其次,教师之间要有和谐的学习心得体会,交换最近工作上出现过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情况。农村的小学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切记要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再做出改变,针对学生的学习特性,挖掘学生的真正价值。
(二)巧用图画工具完成教学
喜欢图片不喜欢文字,这是大多数人的喜好,小学生也不外乎于此。对于鲜艳的插图,发现学生看图的时间更加长,也容易被图画吸引。在农村教学中,要适当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利用辅助工具去完成教学任务,适当地更新学习途径,学生也会慢慢沉浸于新的学习方式,有兴趣去学校学习,而不是在教室里发呆开小差,被逼着去学习的状态,学生即使勉强完成小学阶段学习任务,相信家长也很难让自己的孩子去继续学习,认为自己的孩子无慧根,让孩子从小便走上辍学的道路。在实际教学中,用多幅图片去进行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就产生学习兴趣,形象直观的导入学习新任务,引导学生走入自己的学习世界。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导入环节时,自己提前制作了几张包含关键信息的卡片,让学生猜测未学习的古诗包含的中心情感,这样,学生再深入探索教材,在教师的讲解之后,对意象和意群更为了解、贯通。
(三)制定严格管理教育制度
教师的品德水平和知识水平提升,只是教育管理小学生的敲门砖,在农村小学区域,教师自身要受到更高的管理限制,为提升管理学生的教育水平,去建立合理的教师监督制度。小学教学问题中,教师的懒惰、松懈也是一大问题,认为学生的教学任务不能与城镇相比,不会特意去赶学习进度,疲于教授知识,使学生也有疲惫学习的认知态度,不愿意去学习功课。教师监督制度,指的是教师之间可以组成监督小组,随机为其他教学教师的课堂匿名打分,并写上优点和弱点,让教师能有忧患意识,大力去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其次,建立学生监督小组,除了日常要遵守班级守则,学生要互相鼓励对方去努力学习,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要主动走进学习的世界,而不是整天在课堂上浪费时间。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互相理解对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肯定,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也要给予教师肯定,肯定教师,教师才能有更激情的信念去完成課堂教学。 (四)营造高质量的教学环境
要想真正完成改变农村教学状态,去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还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学习氛围,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只会越来越少,整个班上的学习风气随之越来越差,这样的学习课堂,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农村的小学教师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去改变农村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减少自卑心理,去完成小学教育。国家财政的拨款,可能只能改变学校一小部分的环境设施,因此,学生和教师都要去为营造好的教学环境做出改变。教师可以利用周边公共场所,去完成实践性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完成二次学习。例如,将网课引进教学课堂,创建微机房,学校去购买足够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与信息接轨,跟上现代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利用图像、音乐和视频去更新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在快乐学习中实践问题,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多媒体教学,方便教师去开展抽象思维的学科,让学生建立转化学习思维意识。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主动学习的氛围,推进整个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
(五)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如若学生能够获得公正、合理的评价,并且从评价当中逐渐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自身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我们可以建立完整的教育评价制度,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表现,来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参与到课堂当中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对回答问题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回答不上来的学生也应当进行鼓励,并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一定的分数,定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数进行统计,对分数较高的学生给予文具、玩具等相关的奖励,让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加积极努力,以此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将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考察,使得教师能够重视评价工作的开展,站在合理、公正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评价。
(六)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管理
领导班子是学校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决定教育管理质量水平的基础。作为农村学校的领导班子,应当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为教师以及学生树立好榜样;规范化自身的作息时间,按照学校的标准来进行上下班,绝对不允许出现迟到早退的情况;组织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将教师组织起来开展集中化的学习等等。对于自身负责的管理工作和领域,应当恪尽职守,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避免出现工作上的疏漏。领导班子要加强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与沟通,明确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了解真正的教学情况,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来提升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要对教师进行公正的评价,将领导班子的评价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之一。要学会发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优势,年轻教师在工作中更有活力和积极性,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应当利用好教师独特的优点,来开展更加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做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对于农村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培养新一代的人才。因此,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管理中,首先需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其次,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创新教学方法,用图画代替文字,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喜爱度。在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需创造高质量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如何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A].教育理论研究(第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5.
[2]雷红敏,王保全.论如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192-193.
作者简介:
何怀宝,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广西合浦县山口镇永安小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14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