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今社会,文旅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旅游产业的必然选择。那么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邢台市的文化和旅游将如何实现融合发展?本文从政策、资金、推广、人才、品牌几个方面探究了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 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4-183-002
一、全域旅游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相关解释,全域旅游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区域范围内,以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导,通过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和社会共同参与,实现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发展理念或模式。
近年来,邢台市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建设,成功推出邢台县、内丘县、临城县和沙河市4个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举办三届市级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旅发大会为契机,全市建设上百个新项目,重点推进建设了“邢窑三馆”、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等新业态旅游精品景区,实现了全域旅游多元发展,全市全域旅游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日,邢台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壮大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邢台市文旅融合现状分析
1.文旅融合
在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景点本身已不是旅游唯一的卖点,精神层面的深度需求使得“文化+旅游”的出行方式逐渐成为主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这就是文旅融合。文化滋养身心,旅游开拓视野。如果用“诗”比喻文化,用“远方”比喻旅游,那么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
全域旅游视角下,文化和旅游的合并,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域”的放大,跟文化的结合正好有助于改善目前很多区域旅游发展缺乏特色的困境。产品功能很容易复制,但是唯有一种东西是不能复制的,那就是属于这个区域的文化。“文旅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旅游产业的必然选择。以“文化性提高旅游产品的内涵”的思路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长时期的一条新路径。
2.邢台市文旅融合现状分析
(1)有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亟待进一步的深入。邢台近几年以三届市级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确实做了一定的工作,推出了一些旅游精品项目和工程,建成了一部分游客集散中心,推出了一些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加快了文旅融合的步伐,但是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2)政策、制度以及资金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邢台当地相关部门态度积极,在政策上倾斜,在规章制度上给予了一定的保障,在资金方面也有一部分的投入,但是文旅融合问题复杂,涉及的方面众多,需要的政策、制度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还远远不够。
(3)高素质复合型的文旅专业人才缺乏。邢台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但是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缺乏,尤其是旅游和文化领域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缺口很大,难以满足文旅融合发展的人才需求,缺少必要的智力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文旅的融合发展。
(4)文旅特色不够明显,品牌形象不够突出。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的文旅资源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全面,文化挖掘不够深入、文旅产品品牌形象不够突出,文旅特色也不够明显。邢台还是需要创新推出更多的有代表性的、特色鲜明的、有内涵、有底蕴的文旅产品,树立更多的让人记得住、想得起、说得出的文旅品牌。
三、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1.加固政策支撑,加大资金投入
真正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地方政策的支撑、制度的保障以及资金的支持。相关部门要科学规划、宏观设计、统筹安排、把控全局,制定有利于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可行政策,加大文旅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想办法拓宽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本,助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2.进行多渠道推广,加强多方互动,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有宣传与营销。所以,必须进行多渠道推广,利用报纸、杂志、網络等新旧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尤其要充分发挥微信、微博、抖音app、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吸引人们对邢台旅游资源的关注,提高邢台文旅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通过对创新的文旅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对旅游消费者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的熏陶和文明的渗透,增强旅游消费者文旅融合的整体意识,改变他们原来的“到此一游”的旅游心态,引导他们进行文明旅游,文化旅游,提高旅游消费者的整体素质。
想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也需要有人们的反馈。通过微信、网络、报纸、调查问卷等,可以与旅游消费者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对于文旅项目和文旅产品的体验后的反馈。完成的文旅项目,推出的文旅产品,需要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有了旅游者对于自身体验的反馈,才能对相关的文旅项目和产品进行必要的改进、改良与改善,才能使文旅项目和产品更趋完善。另外,通过微信、网络等,还可以搞一些诸如“我为家乡文旅融合献一策”的活动,让广大群众都参与到邢台的文旅发展中来,加强多方互动,形成邢台文旅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文旅融合发展本就是为了满足旅游消费需求,而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和美好体验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推进文旅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3.增强文旅融合意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高素质复合型文旅行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邢台市文旅融合的一项制约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对已有的文旅行业人员进行培训,多组织一些诸如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于2019年5月24日举办的“邢台市文旅大讲堂”的培训活动,以此来增强文旅行业人员的文旅融合意识,提升文旅行业人员素质。另一方面,加强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学院等邢台高校和河北省内其他高校的合作,合力培养相关的行业人才、专业人才。此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留住人才,吸引并引进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文旅专业人才,为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献策献力。 4.加強品牌建设
为加快邢台市文旅融合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推出更多的特色鲜明、有代表性、内涵丰厚的文旅品牌。邢台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邢台是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已有3500年的历史,是“商殷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国、五朝古都”,被史学家誉为“燕赵第一城”,是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之一,素有“鸳水之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之誉。邢台又称“牛城”。相传古时候某年天降暴雨,洪水逼城,有一神牛从天而降卧于城头,呵退洪水,“牛城”由此得名。文旅融合发展,就需要进一步深挖邢台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以及“牛”的精神内涵。千年牛城,古韵邢襄,让“牛城”之名更响更亮,“牛城”更牛。
邢台有3500年建城史所形成的邢都文化,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邢窑文化,源于黄巾起义体现慷慨邢台风骨的黄巾文化,以梅花拳、临西弹腿、沙河藤牌阵为代表的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以郭守敬、僧一行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文化,牛郎织女故事原生地孕育出的七夕爱情文化,冀南抗日根据地、抗日军政大学延承的冀南革命文化,禅让制起源地的尧山文化,祖籍邢台隆尧的李渊、李世民为代表的李唐文化,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佛教文化,作为华夏医祖扁鹊的行医故里的邢台内丘所形成的扁鹊医药文化以及拥有四股弦、威县乱弹、内丘神码等文化遗产精品的戏曲民俗文化。邢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崆山白云洞、太行奇峡群、天河山、九龙峡等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有清风楼、英谈古寨等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有前南峪抗大纪念馆、冀南烈士陵园、冀南革命纪念馆、吕玉兰纪念馆等红色经典旅游资源,有七里河旅游观光带、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秦王湖度假区等休闲度假旅游资源,有鱼林沟、南沟门等乡村旅游资源,还有“邢窑三馆”、富岗生态观光园、清河羊绒制品城、德龙钢铁文化园、兴台古镇酿酒工艺产业园等工农业旅游资源。这些文化与旅游资源,都应成为邢台文旅特色来源、邢台品牌建设的资源,经过深挖、提炼,形成更多的文旅品牌。
加强品牌建设还需要树立精品意识,眼光放长远,不搞重复建设,不做面子工程,不要烂尾项目,要做就做有长期竞争力的文旅精品。
总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政策是支撑,资金是保障,人才是关键,宣传是手段,品牌是特色。邢台要立足自身丰富的资源,以“守敬故里,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为统领,构建全域旅游品牌体系,打造适合自身的旅游文化,才能真正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葛雪梅,关占阁.河北省文旅融合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1):36-37
[2]张清荣.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塑造[J]文化产业,2019(24):1-3
[3]潘洋洋,田莹,于艳雨.葫芦岛市文旅资源深度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0(1):190-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5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