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域旅游视域下的沧州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体验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正在由单纯的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进行转变。沧州市自2017年发展全域旅游起来,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基于全域旅游的视域,对沧州市旅游发展概况进行阐述,从政策制度、区位、资源三方面对沧州市开发全域旅游的发展基础进行分析,对沧州市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于全域旅游视域下的沧州旅游路径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全域旅游;沧州市;旅游发展路径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主要的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以及其他的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进行优化、提升,从而促进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在进行全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区域内的行业尽量地融入旅游业之中,不能操之过急,需要一步一步地对当地的相关产业进行整合。在保障旅游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从而实现通过发展旅游行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沧州市旅游发展概况
   要发展全域旅游,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悠久的人文环境。而河北省沧州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南部,其东临渤海、北靠天津,距离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北京也仅仅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因此,沧州市是十分适合作为一个全域旅游城市进行发展的。
   从沧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看,目前多以运河文化、杂技文化、诗经文化和武术文化等观光资源为主,沧州渤海新区依托特色的海洋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打造了一批旅游景区(点)。
   2017年,借着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发展势头,沧州重点发展全域旅游,并确定了“全域旅游,大美沧州”的宣传口号。2017年,沧州举办了以“瀛州寻古·渤海听潮”的主题的首届旅发大会。2018年,沧州第二届旅发大会重点围绕西南部四县,包括泊头、南皮、东光、吴桥,以吴桥“杂技”文化为核心,地域特色旅游为重点。自2017年开展旅发大会以来,沧州旅游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综上所述,沧州市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但仍有一部分的旅游资源尚未被完全开发。因此,为了促进沧州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快沧州全域旅游路径的构建。
   二、沧州市开展全域旅游的发展基础
   1.良好的政策制度支持
   为了响应沧州市全域旅游的发展,我们不但需要加快沧州市其余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我们还需要为沧州市的旅游行业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为统筹推进沧州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2019年底完成《沧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为了使沧州市旅游形象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崭露头角,还大量斥资对旅游行业的相关基础性建筑进行维修以及新建。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9年沧州市在全域范围内共改建、扩建厕所高达90余座。这一系列的文件以及相关措施均体现了沧州市政府对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支持。
   2.区位优势
   沧州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沧州地处首都经济圈和环京津枢纽地带,可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雄安新区建设等战略带动当地旅游发展。天津乘高铁到沧州约0.5小时车程,北京乘高铁到沧州约1小时车程。8条高速公路全域覆盖,城市交通畅通。京沪高铁途径沧州及沧州下辖县东光、泊头、吴桥等地,交通便捷。与北京、天津都在1小时都市圈内,客源市场范围大且便捷。
   3.资源优势
   截止到2018年,沧州市共有31个A级景区,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6个(表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所,旅游资源类型较为丰富。
   结合沧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可以把沧州的旅游资源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沧州大运河旅游资源:京杭运河全长1700公里,其中沧州段253公里,占整个大运河的1/8,是大运河流程最长的城市。沧州段运河文化遗存较多,有古城、古镇、渡口、码头等特色古建筑群,而且有沧州全国知名的武术、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洋旅游资源:沧州本意是沧海之洲,东临渤海,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同时是河北省东南部唯一的沿海城市,渔文化和盐文化所形成的风俗丰富,同时包括被沧州人称为大洼的南大港湿地。
   乡村旅游资源:黄骅市突出度假港灣休闲黄骅,依托贡枣文化、海洋文化和滨海文化、大洼文化,以贡枣树、贝壳堤、人工沙滩为主题,以“旅游+”概念,打造贡枣小镇、渔村小镇、滨海小镇,成为集乡村旅游、海港商贸、度假、餐饮娱乐的旅游休闲示范区。
   此外,在沧州市内还具有许多尚未完全开发的旅游资源,接下来需进一步深度挖掘沧州市旅游资源的潜力,开发新型旅游资源。
   三、沧州市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过渡追求资源内涵从而导致缺乏旅游特色
   沧州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选择想要突出的东西太多,而缺乏一定的新意,无法向游客展示沧州独特的魅力。长久以往,沧州就会由于没有特色而失去广大游客的青睐。
   2.缺乏旅游品牌知名度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沧州市整体的旅游品牌刚刚完成建设不久,在全国范围内以致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其次主题不够鲜明,缺乏核心产品的突出宣传,再分解到每个县市的宣传没有办法和主品牌相呼应。导致总体旅游品牌和形象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产业融合度低,整体区域范围内合作不足
   在沧州市全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还暴露出了与当地范围内合作不足,产业融合度较低的问题。当地知名的农作物、海鲜类产品所延伸出来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都未能与旅游业很好地融合。同时,沧州范围内各县市在旅游资源整合以及客源市场共享等方面缺乏合作,甚至存在严重的区域内竞争,各自为战。    四、沧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以沧州原有宣传口号前半部分“运河古郡·渤海明珠”为依据,根据各要素与沧州全域旅游的关联程度以及与旅游者接触的密切程度,将沧州全域旅游划分为核心圈层、外围圈层和附加圈层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的圈层实施不同的发展路径。
   1.核心圈层
   核心圈层是全域旅游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地的拳头产品,是沧州全域旅游需要重点发展的部分。
   (1)核心圈层的范围
   核心圈层部分围绕原有宣传口号“运河古郡·渤海明珠”展开,运河古郡包括大运河沧州段253公里沿岸景观带沿途所有的文化遗存(杂技文化、武术文化、诗经文化、府衙文化等),渤海明珠包括沧海文化景区、南大港湿地景区、黄骅历史文化景区等。同时包括这些景观带周围所有的餐饮、酒店、购物、休闲娱乐、交通(包括大交通和小交通)等配套设施及周边的居民生活区。
   (2)核心圈层的发展路径
   深度挖掘运河文化和海洋文化。提升核心景区品牌影响力,打造京津冀重点旅游目的地,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错位发展,突出沧州特色。同时,借助河北省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的势头,推进核心圈层内各景区A级水平的提升,推进核心圈层内5A或4A景区的建设。
   运河文化部分:围绕整个大运河沧州段建设城市核心休闲带,体现周边的特色及民俗文化,可考虑建设以武侠文化为主题的功夫小镇;继续发挥以杂技文化为主题的吴桥杂技大世界等系列景点;凸显诗经文化为主题的河间诗经文化及河间府署。海洋文化部分:继续建设完善沧海文化景区和歧口渔家风情小镇系列景区,进一步开发南大港湿地景区、深度挖掘黄骅历史文化,重点凸显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将沧州打造成京津冀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优先创建渤海新区和河间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抓好示范区内高星级酒店及品牌经济酒店的建设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完善沧州市各县市之间综合网络交通,建立连接核心景点、重点乡镇的交通网络;打造富有河北及沧州特色的旅游餐饮,提升核心景区周边餐饮质量及服务水平。
   旅游品牌及形象建设。沧州旅游宣传口号定位为:“运河古郡·渤海明珠”,借助两大主题的开发,深度宣传。将沧州宣传口号在各大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京津冀高速路口出入地等展示宣传,全面打造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的旅游新形象。加大与携程、飞猪、途牛、驴妈妈、马蜂窝、美团等平台的合作,推介沧州精品旅游产品。
   2.外围圈层
   外圍圈层也是沧州市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围圈层主要是指在核心圈层外一些远离核心区域的自然旅游景点以及其周围的配套设施。例如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旅游等以及乡村中的民宿。在外围圈层中,我们可以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农家生活等作为特点进行全域旅游行业的宣传。虽然,在乡村周边的自然风景旅游区,游客得不到与核心圈层相比那么完善的服务,但是游客可以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风光,并通过在乡村周边的自然景区进行游玩,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3.附加圈层
   附加圈层是沧州市全域旅游的最外层区域。其中一般是一些交通中转站以及一些尚未完全开发的旅游景点。在附加圈层中,几乎没有什么旅游景点,但是游客可以通过这里便利的交通从而到达自己想要去的目的地开始自己的游玩之旅。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域旅游发展不但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通过促进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而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此外,相融合的产业也为游客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以及各种完善的服务。相信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以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均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我国的经济水平也会由于其而得到一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聪玲.全域旅游视域下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创新[J].城市,2018(07):43-48.
   [2]党咨文,安玉兴,王胜辉,孙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5(31):18-22.
   [3]郝峰.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河北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J].经济论,2016(04):8-11.
   [4]谢宁光.全域旅游视域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2019(08):29-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28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