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全域旅游是发展旅游业的一种途径。全域旅游的深入发展要求旅游业重视旅游业自身的建设,重视旅游业内涵质量的提升。宿迁作为苏北旅游资源贫乏的新兴城市,以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战略,强化旅游业自身的内涵建设,促进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提升宿迁旅游业的吸引力,增加宿迁旅游产业的效益,吸引多种经营主体参与旅游产业的经营,形成多形式的旅游业态,提升整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让城市中的人变得更文明,让城市中的人成为城市中最美的风景。本文对宿迁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业内涵式发展路径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全域旅游;内涵式发展;宿迁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月22日
   2017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首次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区间。这意味着中国居民在旅游、保健、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升级,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为宿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宿迁作为江苏北部旅游资源贫乏、经济欠发达的新兴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是推动宿迁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作为旅游资源贫乏的新兴城市,宿迁要以发展高质量的全域旅游作为宿迁旅游业发展的持久战略,通过旅游产业的全域规划整合资本、劳力、土地、技术、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资源;通过各资源要素内涵质量的提升来提高旅游的品质和效益;促使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来增加旅游的形式,提升旅游的特色和品质;通过部门职能的设计、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的提升、社会参与的扩大来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一、全域旅游与旅游内涵式发展
   全域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10年,胡晓苒以大连市全域旅游建设为例,分析了全域旅游的内涵和支撑。2013年厉建新、张凌云、崔莉提出,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吕俊芳(2014)认为全域旅游是一种旅游引领全域发展的整体发展范式,不以景区为界限,而是把行政区当作旅游区,全部区域一体化发展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系统旅游。2016年,李金早对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阐释,认为“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全域旅游概念的深入发展需要旅游业从内涵方面全面提升旅游业以及旅游业所依托的周边环境的发展质量,以此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品质。要通过全域旅游的内涵式发展,促使旅游业的发展路径从一味的追逐游客数量的增长、景区范围的扩大,转变为使旅游产业在发展模式与产业融合结构上得到转变和升级;要推动全域范围城市、农村发展模式的转变;要推动全域范围内城市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
   二、宿迁市通过推广全域旅游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紧迫性
   近年来,宿迁市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三台山森林公园成功获批国家级森林公园,洪泽湖湿地公园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双沟酒文化旅游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衲田风情小镇入围首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三台山衲田花海音乐季和亚洲青年微电影展等活动影响力愈来愈大。2017年宿迁接待国内外游客2,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5亿元,分别增长15%、18%。虽然宿迁市旅游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宿迁市旅游仍面临规模小、缺乏特色、对顾客吸引力低等发展困境。
   (一)产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宿迁市旅游项目普遍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都是在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字味较重,“游”字味不浓。许多项目缺乏必要的策划、论证和规划就匆匆上马,导致旅游普遍存在“多而散、小而弱、经济效益差”的现象,难以持续发展或实现盈利。
   (二)产品单一,缺乏特色。目前来看,宿迁市旅游产品尚处于初级产品开发阶段,主要以观光为主,产品较为单一,游客参与体验度不高,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能力有限。
   (三)市场运作水平较低。宿迁市大多数旅游景区普遍存在“守株待兔”的被动式接待,没有形成营销体系,客源市场定位不明,其游客主要以周边市民和学生为主。
   (四)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宿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多数旅游区(点)配套设施不完善,如“最后一公里”未全面打通,停车不方便、网络信号差、公测标准低、卫生环境差等,大大影响可达性、便捷性。
   (五)配套建设落后、不足。由于受到土地性质和土地指标限制,许多旅游项目无法按照星级旅游区的要求配套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道路、卫生间等设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宿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宿迁市旅游业内涵式发展路径
   (一)全域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路径。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全域旅游发展不仅仅是旅游部门的事,更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突出党政统筹,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树立“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经济、抓民生”的理念,从区域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顶层设计、全域规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合作协调,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探索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综合管理机构,有效承担资源整合、統筹协调、产业促进、旅游监督、综合执法、形象推广、资金管理、数据统计与综合考核等职能;积极推动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构建管理内容覆盖旅游领域的新机制。    (二)全域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在科学的“全域规划”。全域旅游的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全域旅游战略开展的核心在于制定科学的全域旅游规划。宿迁市要准确把握宿迁市旅游的资源和发展潜力,创新旅游产品设计,研究具有统领性的、可行性的全域旅游规划。在全域旅游规划的统领下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按照“系统规划、分片打造、联动营销”的工作思路,统筹考虑区域资源整合,注重旅游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相衔接,重点做好市、县、区级生态旅游规划与全市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特色风情旅游景点建设实施方案对接,形成相互促进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规划中提炼宿迁旅游特色,凸显“生态、休闲、度假”的旅游特色定位。超前规划研究高铁廊道景观带沿线的布点工作,突出生态特色,以连片林地、田园、水面、特色乡村等人文生态景观为主,打造跃入眼帘的宿迁的“第一道风景”。
   (三)全域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的活力在于支持多元经济主体的参与。全域旅游的消费群体是多元的,既有本市及周边的居民消费,也有远方慕名而来的消费者;既有低端的消费群体,中高端的消费群体的人数也逐渐壮大。因此,宿迁的旅游业既有需要大资本进入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景点景区、高星级酒店等重资产项目,也需要有适合小额资本进入的自驾俱乐部、家庭旅馆、农家乐、研学项目等轻资产项目。据此,宿迁在推进旅游内涵式发展中要重视旅游业的经营主体创新,要做大做强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酒店集团和著名酒店管理品牌。政府要鼓励旅游企业优化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促进旅游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旅游集团。同时,政府也要扶持旅游中小企业利用新兴科技创新发展方式,鼓励小微旅游企业发展各类生态、文化主题酒店和特色化、中小型家庭旅馆。
   (四)全域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的重点在于提升旅游品质和质量。全域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的重点在于提升旅游消费中的品质和质量,给消费者提供美好的、值得回忆和体会的旅游体验。这不仅需要直接的旅游景点和设施的吸引力,也需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提升旅游全过程的消费品质和质量。例如,推动“厕所革命”,提升旅游厕所硬件配套及管理服务水平,旅游厕所全部达到国家A级旅游厕所质量标准。营造“放心购物”环境,切实重视宿迁特色的旅游商品的研发、推广工作,围绕西楚文化、酒文化、水文化等开发地方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宿迁游礼”旅游商品购物店。打造特色餐饮名店,鼓励市场主体在地方传统美食打造方面推陈出新,全力打造宿迁特色餐饮名店。推动“文明旅游在宿迁”,以文明旅游长效化保持为抓手,结合宿迁文明城市的建设,持续推动游客满意度提升。
   (五)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的深化是“旅游+”。全域旅游的核心是“全”。发展全域旅游就要跳出传统旅游业的狭窄圈子,在“全”字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旅游+”,实现旅游与其他行业的组合、融合,积极培育新产品、新形态,充分利用旅游业的联动效应,促进旅游业余相关参与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宿迁积极推动发展“旅游+工业”,成功设计了江苏箭鹿集团、苏丝丝绸等企业参与工业旅游项目;在发展“旅游+文化”方面,有效地将乡村记忆、城市变迁、历史典故、地方曲艺等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深度挖掘了西楚文化内涵,探索开展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骆马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文化生成研究,固化三台山衲田花海音乐季、亚洲青年微电影节、项王故里迎宾典、洪泽湖渔鼓等文化节庆和演艺项目;积极发展“旅游+体育”,扩大骆马湖生态四项赛、平原林海山地越野自行车公开赛、泗洪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洪泽湖湿地国际垂钓邀请赛等时尚体育赛事品牌影响。探索与专业化赛事团队合作,适时将马拉松赛事引入中心城区,依托有关主体年内举办一场马拉松赛事,让游客“跟着马拉松来旅游”;积极发展“旅游+健康”,加快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康养、度假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骆马湖——三台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洪泽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成子湖旅游度假区、洋河旅游度假区范围内高等级旅游度假酒店和特色精品客栈的建设,打造集“医、养、游”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
   (六)旅游业内涵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于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宿迁作为苏北欠发达地区,环境优势是宿迁的最大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是宿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宿迁推动旅游内涵式发展的持续着力点就是推动宿迁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现有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转变,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坚持探索共享经济发展新模式;使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宿迁全域旅游的基础,使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宿迁旅游的一个特色,成为宿迁旅游的一个名片。
   四、结语
   全域旅游是推动宿迁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战略举措,是在旅游资源欠缺、经济欠达地区树立的一个旅游品牌。全域旅游的建设关键在于当地政府的强力领导,全域旅游的活力来源于各种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全域旅游的成效最终来自于对于这一发展战略的长期坚持。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刚.新常态下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6(11).
  [2]郑治伟,等.“全域旅游”视阙下的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1).
  [3]常洁,朱创业.浅议绵阳市安县罗浮山砾岩岩溶地貌区的地质旅游开发[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2).
  [4]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
  [5]吕俊芳,翟孝娜.基于GM(1,1)模型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开发研究——以寧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6]王昆欣.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思考[J].旅游导刊,20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9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