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饲养活动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如今,饲养活动已成为许多幼儿园重要的课程内容,有效开展饲养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认识动物,关注生命,了解自然,还能让幼儿在直接接触动物的过程中培养探究意识,体验基本的科学方法,感受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饲养活动; 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102-0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饲养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创设一个生动、自由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有足够的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和时间,让幼儿在饲养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体验活动的探索乐趣。
  一、捕捉问题,提升幼儿观察能力
   幼儿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对大自然的一切充满探究的欲望。饲养活动中,任何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和注意的事物或问题,都是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和发现的契机。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能熟视无睹或者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关注他们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的全过程,让饲养活动变成自主自愿高兴的事情。
  案例:蜗牛有眼睛吗?
   蜗牛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动物,从第一天开始,他们对蜗牛充满了好奇。休息时间总是围着它聊天,“你看,这只蜗牛和其他蜗牛不一样,背上有个白色的花纹。”“这两只蜗牛一直在睡觉,触角都收起来了。”“快看!它又在吃菜叶了!”……兴奋而惊喜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一天,乐乐和朵朵又围着蜗牛看,“朵朵你看,这只蜗牛一直看着我呢?”“不对,蜗牛是看不见的,它是闻着味道走路的。”“它能看见,它有四只眼睛呢!”“啊,四只那么多啊,不会吧?”一旁的我问道:“蜗牛到底有没有眼睛呀?”
   就这样大家带着“蜗牛有……吗?”的问题开始仔细全面地观察蜗牛,有的用放大镜,有的查阅书籍,有的给蜗牛放音乐,他们除了发现蜗牛的眼睛长在触角上以外,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并将蜗牛的外形特征都记录下来:蜗牛有许多的牙齿,蜗牛的鼻子是小小的呼吸孔,蜗牛有脚是扁扁的,走过的地方会有粘液等等。
   分析:在初遇蜗牛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捕捉幼儿关于蜗牛外形特征的问题,抓住机会,激发幼儿多提问多讨论,“蜗牛有眼睛吗?”“蜗牛有鼻子吗?”“蜗牛有耳朵吗?”……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蜗牛,不仅用肉眼直接观察,还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来试验蜗牛的反应。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让孩子自己去认识蜗牛,观察蜗牛,通过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比一比加深对蜗牛的了解。
  二、聚焦探索,培养幼儿实验能力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饲养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自主观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让他们亲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发现的乐趣。
  案例:蜗牛不见了?
   一天,凡凡大喊:“老师老师!快来呀!蜗牛不见了!”周围的孩子们也很好奇,都围在一起看,凡凡仔细地开始数:“老师,你看,一、二、三、四、五……少了两只蜗牛呢!”这下,全体轰动了。孩子们都在焦急的寻找着那两只小蜗牛,有的趴在地上、钻进到柜子里、桌子底下……突然植物角里传来一阵惊喜的叫声:“老师!!我找到啦!!蜗牛躲在花盆里!!”孩子们因为找到蜗牛都很高兴,牛牛将找到的蜗牛放进饲养盆里。可是,课间休息的时候,凡凡又跑过来,气喘嘘嘘地说:“老师,老师,蜗牛又爬进花盆里了!”“它是不是喜欢住在花盆里呀?”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便问大家“蜗牛为什么喜欢躲在花盆里呢?它不喜欢呆在水里吗?”“也许他喜欢呆在土里。”
   于是孩子们开始寻找蜗牛喜欢的地方。大家把蜗牛分为三组,一组是水、一组是土里、一组是花盆里。经过一段时间地仔细观察,他们发现住水里的蜗牛一只只都爬到了盖子上,住在土里的蜗牛不喜欢吃东西,而在花盆里的蜗牛就一直蜷缩在土里,上面的叶子上出现了许多小洞,原来蜗牛不仅喜欢潮湿、阴凉的地方,还需要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呢!孩子们一起为蜗牛找到了新家,再也不用担心蜗牛不见了。
   分析:案例中,事件沿着这样的路径发展:发现问题(蜗牛不见了)——提出假设(蜗牛是不是喜欢花盆?)——实验验证(水、潮湿的土、花盆)——解决问题(帮助蜗牛寻找合适的家),这一过程恰恰就是一般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幼儿在其中也体验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感受实践验证与猜想之间的关系,具有科学启蒙的价值。同时,将种植活动与与饲养活动整合起来,也能让幼儿感受自然的平衡以及生态系统的维护。
  三、大胆质疑,提高同伴合作能力
   与同伴合作交流也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古人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疑问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大胆质疑是幼儿学习探索知识的重要标志。幼儿天生的好奇好问,但是由于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他们的疑惑也不一样。我们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疑惑说出来,在同伴分享,倾听同伴意见,或讨论,或争论,最终达成共识,这样的过程能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帮助幼儿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案例:蝸牛竟然吃纸了!
   一大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发现班上记录区域游戏的纸上出现了不规则的小洞洞,原来是蜗牛正在一口一口地将黄色的打印纸吃进肚子里,雯雯赶紧把蜗牛移走,为什么蜗牛会吃纸呢?可能它肚子饿了吧?可能纸和叶子长得很像吧?它不会死了吧?……带着一堆担心和疑惑孩子们离开了。早操结束后,雯雯又来看看那只蜗牛,大声地叫道:“蜗牛把纸拉出来了!”大家连忙围过去看,蜗牛竟然拉出了长长的黄色的便便。回头一看,有个小调皮竟然在用红色的纸喂蜗牛,大家连忙阻止它,可是蜗牛已经吃了一小片了。“我……我就是想看看它会不会拉出红色的便便。”他委屈地说道。等了大半天的时间,终于它看到了期待已久的红色便便。
   后来幼儿围绕蜗牛最喜欢吃什么食物,一一地列出。有的在幼儿园采摘新鲜的叶子,有的从家里带了菜叶,有的带了水果等,在后面的日子里依次给蜗牛吃,渐渐地他们发现蜗牛最喜欢吃的是丝瓜的叶子。
   分析:作为教师就要适时关注幼儿的疑惑点,帮助他们提出最本质、最想问的问题,如“蜗牛最喜欢吃什么食物?”围绕这个问题,在幼儿广泛地收集各种食物后,让幼儿分享经验、合作交流,通过图示、记录等方法帮助幼儿梳理过程,体验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愉快经验,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幼儿园饲养活动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活动之一,它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小到毛毛虫、蜗牛、泥鳅、蝌蚪,大到小鸡、兔子、小猫等。饲养活动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时间灵活,问题多样,能给幼儿更多观察和体验的机会。教师应通过各种各样的饲养活动来帮助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建构有意义的经验,提升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8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