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大规模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十余年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不断提升,日常管理日趋规范。但由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细化标准和相应的评价机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分类指导体系不健全、导师指导偏重学术性、学生重就业轻论文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从一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者的视角出发,分析当前存在的影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
  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自2009年起,教育部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范围,设置了21种专业学位。十余年来,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基本持平,部分培养单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占在校硕士研究生总数的60%以上。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大批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渐形成。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有特色、高质量地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是导师们面临的新挑战,有效地监控学位论文质量是各培养单位必须面对的一项新课题。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学位论文做了相关要求:“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
  各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学位论文标准和规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指导性培养方案和基本要求中,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形式、规范、水平等均有统一规定,但对于多样化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则缺乏细化。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在2009年后新增的21种专业学位类别中,有的对不同形式的论文进行了简单说明,有的则提出非常笼统的规范性要求,对于不同形式的论文则大多没有相应的具体要求。专业学位论文形式虽然多样,但由于缺乏具体科学的细化标准和写作指南,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相关问题,这极大地削弱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应用性、实践性的优势,影响其创新和质量提升。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学术型学位论文区分度较低、辨识度不高
  一是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发展相对滞后,分类指导体系不健全。在多数培养单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一般兼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的学术型研究生指导经验使得导师大多保持固有思维和传统的指导模式,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和摸索始终处于“进行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套具有特色、针对性强的指导模式和具体方法。由于对不同形式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评价机制等大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相关专业领域公认、较为完备的一套标准。缺乏根据学生背景、研究方向、学位论文选题及具体形式等的針对性指导,分类指导体系不健全。
  二是课程体系实践特色不足,论文选题与实践脱离。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多为应届本科生,本身缺乏实践经验,而相关课程体系中又普遍存在案例教学比重较低、实践专家授课较少、专业实践基地匮乏、实践指导力度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色大打折扣,由于缺乏应用性导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实践脱离的情况普遍存在。
  三是导师论文指导偏“学术型”倾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不同,但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缺乏对于不同形式的论文的具体分类标准,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不知所措”,会更倾向于采用较为保守的指导方法,学生们也不愿“勇于创新”, 自然惯性地以学术型学位论文的写作模式为导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撰写、答辩等评审与考核环节“学术型”特点明显。
  2.专业论文指导、写作、答辩中存在不足
  一是导师“指导”职责缺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实行双导师制,但学位论文的开题和撰写等过程管理主要是在校内导师(主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至于指导参与和投入程度如何,则多数无人问津,缺乏约束机制。导师是否尽心、高质量的指导全凭导师的“自觉自愿”和“良心意识”,而缺少相应的“职业规范”。导师指导模式为“一对多”,有的硕士生导师动辄指导十几名,且多数导师是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兼带,再加上教学科研压力较大,使得导师精力有限,在学位论文指导过程中职责缺位,学位论文质量难以保证。
  二是学生重就业轻论文。由于大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两年学制,学习时间较短,第一学年主要是课程学习、扎实理论基础,但很多学生重外出实践轻课程学习,缺乏对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重视。第二学年本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位论文撰写上,但学生对学位论文主观重视程度不够,“读研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业第一、论文第二”等想法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不能平衡找工作与写论文的关系,把大量精力投入“网申”“面试”“求职准备”等环节,有的甚至全身心地找工作而放弃论文,对学位论文写作投入精力较少,论文写作不规范、内容陈旧无新意、论文缺乏应用性等问题随之出现。随着论文管理更加严格,这种现象虽有改善,但依然存在,不能忽视。   三是论文答辩环节“讲人情、看面子”。论文答辩环节,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一般由导师本人邀集,虽有导师回避制使导师不参加自己学生的答辩过程,但通常会相互邀请担任对方学生的答辩委员,往往碍于“面子”“人情”等因素,答辩环节“一团和气”“走走过场”的现象依然存在,给学位论文的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对策及建议
  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尤为重要,应严把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阶段实施重点监控,如前期对课程体系、开题环节有效把控;中期密切跟踪论文写作、指导、修改、定稿等各环节进展;后期严把答辩及学位授予等出口,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有助于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整体水平,打造精品。
  1.完善培养方案,规范导师选拔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类课程比重,根据选题研究方向,针对案例分析、研究报告、项目管理等不同形式的学位论文,设置论文指导必修课程,或以分类指导专题讲座为依托,为学生讲授不同形式论文的文献收集、如何深入研究及撰写具体方法等主要内容,为学生开题及学位论文撰写提供科学示范。
  二是建立适合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师制导师队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应注重专业技能和行业经验,如曾参加实际部门的相关课题或曾在实际部门工作过,拥有较高学术水平同时拥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导师要有志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指导,而不是对专业学位“看不上,认为比学术型学位低一等”。要加强对导师的專业培训,使导师理清专业学位和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区别,应选派其到相关行业单位进行交流学习,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指导方式、方法和具体指导内容。要积极拓展和挖掘社会资源,选聘相关领域和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校外导师,构建有效的“双导师”指导模式,校内、校外导师共同实际参与学位论文的开题、评审、指导、答辩等工作。
  三是加强专业实践工作,积极推动学位论文选题与专业实践结合。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培养单位要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建立高质量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的指导,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践问题相结合并深入开展研究,完成一篇高质量、具有应用性特色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建立健全监控网络,全过程、全方位监管
  一是探索建立不同形式论文的电子写作规范。根据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及不同形式论文的要求,定制相关论文电子写作模板,完善写作规范,避免学生在论文格式、章节结构、研究内容及图表、数据、文献等编辑中耗费较大精力,也减少导师在这类指导工作所牵扯的精力,将师生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学位论文的科学研究质量和创新水平提升中。
  二是设置论文指导评审系统,智能辅助质量监控。借助相关技术手段,根据培养单位学位论文工作实际,开发论文指导评审系统,系统应具有数据整理、筛选、预警、分类汇总等功能。系统可记录每一位学生的学位论文撰写全过程,从论文开题环节到中期考核、论文修改完善再到论文终稿完成,学生的历次修改、导师的指导过程、专家的评审建议等均有迹可循。学生和导师实现网上“对话”,从时间和空间上节约导师和学生沟通交流成本,使指导更便捷,师生互动性更强,极大地提高论文写作及管理效率。此外,由于系统评审匿名,各环节的相关评审专家能够客观、公正地对论文本身提出意见,不再顾忌“人情”“面子”。系统为导师指导评价工作等提供数据支撑,相关督导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进度,方便预警与提示,有助于对论文质量的全程监管。
  3.加强导师师德教育和学风建设
  一是加强师德教育,树立典型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自身的学术素养、道德修养和指导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单位应大力加强师德教育,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挖掘和宣传榜样导师的优秀事迹,弘扬良好师风。导师不仅是学生的指导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要以身作则,在完善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结合课程教学、研究生指导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职业道德等教育。
  二是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术诚信。加强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利用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环节,从入学之初就强化学术诚信,以报告会、分享会、体验会等为依托,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学术诚信教育效果,永葆诚信品质。把学术诚信纳入研究生日常管理和教育体系中常抓不懈,使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扎扎实实做研究、实实在在写论文,对于违反学术规范或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使学生摈弃“侥幸心理”。
  4.完善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导师指导评价制度,促使双导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制度明确导师职责及校内外导师具体分工,明晰责任,细化工作内容。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担负起对学位论文的指导职责。充分发挥校内导师学术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的优势,调动校外导师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具备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优势,校内外导师指导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要定期对导师指导情况进行考核评定,建立导师动态调整机制。对于所指导的学位论文在校外盲审、上级抽检中检出问题较多的导师,应减少下一年度招生名额或停招,同时加大对该导师所指导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
  二是建立专业学位论文专家督导组制度。成立由相关专业的学术专家、行业、研究生管理人员组成学位论文专家督导组,对学位论文各环节进行重点抽查,提出存在问题及修改意见,及时完善修改。对于不能及时修改合格的学生暂停其当年学位申请资格。设置督导意见箱,畅通渠道,学生能够及时反馈导师“不作为”问题。
  三是严格分流淘汰,完善弹性学制。在学位论文全过程严格执行分流淘汰制度,对各环节论文质量不达标的,要坚决淘汰,绝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入答辩环节。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制,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安心完成学位论文,使其无后顾之忧,合理安排时间投入论文。   四是加快推进论文标准的制定和落实,探索建立相关评价体系。切实发挥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职能,组织相关培养单位和实际领域的专家,结合行业领域实际以及相关职业标准,制定符合本专业特点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性标准。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完善现有论文规范,探索建立适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具体标准和相应评价体系,设计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不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案例分析、项目管理、产品开发等多种形式的论文,判定标准和评价指标也应科学而多样。
  综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经过不断发展,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应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指导力度,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相关制度。加大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质量评估和学位论文抽检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完善有特色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培养单位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和自身实际,积极引导和加强宣传,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展专门的、区别于学术学位的分类指导和管理工作。在论文评价标准、课程建設、导师管理、专业实践等方面下大力气,运用科学手段,积极探索特色鲜明、实践性强的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措施,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积极推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9-03-19.
  [2]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Z].2009-05-06.
  [3]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试行)[Z].2011-09-01.
  [4]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赵军,朱梦应,王子琦,等.多元·标准·和谐—论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与规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25-30.
  [6]黄宝印,唐继卫,郝彤亮.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7(2):18-24.
  [7]贾桂玲,刘晓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探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3):93-95.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3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