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学观察能力是指人能够利用多种感官、仪器等对所要观察的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对其进行精细描述的能力。它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 科学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065-001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外观、特征等有着最直接、最敏感的感受。但科学观察与我们平时所提的观察又有着极大的差别。科学观察不仅要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还要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感官、仪器等对其进行有目的的精细地描述。这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观察时缺乏明确的目的,在对现象的表达、描述时缺乏客观性,在分析、整理观察结果时存在的分歧较大,学生整体的科学观察能力有待提高。为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做些探讨。
  一、讲究方法,做到有效观察
   观察是科学的基础。但是如何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呢?笔者觉得没有观察目的、不懂观察方法的观察是没有任何科学观察价值的。
  1.观察要做好计划
   观察前要做好系列准备工作。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观察,也就是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发现某一事物的特征,还是为了验证某个假设。其次,我们将要观察什么,也就是观察的对象,是观察一个物体、一种动物或植物,还是一个实验过程或实验现象。在一次问卷调查中,笔者没有给学生任何的观察目的,也没有说具体的观察对象,结果发现,学生的观察点非常分散。如“观察装有水的烧杯”实验中,学生的观察点有13个以上。然后是到什么地方观察、带什么工具设备以及人员的分工、安全事项等等,这些都要提前做好有计划。
  2.观察要讲究方法
   在观察活动中学生所采用的观察方法对观察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恰如其分的观察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观察的效果。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使用全面观察、有序观察、重点观察等方法。如《观察水》一节中可以采用全面观察法对水进行观察;在“加热和冷却对蜡烛形态的影响”实验中,可以采用重点观察法观察实验中蜡烛的状态变化;在观察蚂蚁的时候,可以采用有序观察法,按照头、胸、腹的顺序观察。
  3.观察要做好观察记录
   为了能够巩固观察成果,便于交流和发现新问题,及时记录是非常必要的。记录一般要求客观细致,不凭主观想象,更不能凭空捏造。要按观察顺序,对每一个现象详细记录。记录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画图,也可以画表格,方法灵活多样。如《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节中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蚂蚁的外形、身长、颜色等特征;《冷熱与温度》一节中用表格和曲线的方式记录下热水降温的整个过程等。
  三、理性观察,让思维真正发生
   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或获得一些直觉表象,更重要的是对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这样才能真正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1]。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观察活动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有比较、归纳等。
  1.比较中区分异同
   比较是在对有关事物进行分析,区分出事物之间各自的特征的基础上,将事物之间的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他们之间异同点的方法。通过比较揭示思维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学生在观察时可以区分事物间、知识间的异同,从而有利于形成学生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如《了解土壤》一节中,通过比较了解沙土、黏土和壤土的不同等。
  2.归纳中得出一般
   归纳是从个别的、特殊的事实中得出一般概念、原理、概念的方法。归纳思维的认识依据在于同类事物的各种特殊情形中蕴含的同一性和相似性[2]。在观察的过程中对个别事实的观察和思索,寻找这些事实中相同的属性或关系,进而在这个基础上概括出一般的东西。在科学这门学科中,尤其在观察中要经常运用到归纳的方法。如《金属》一节中,通过对铝、铜、金、铁、银五种金属在硬度、轻重、延展性、导热性等方面的观察,归纳出金属的性质;《认识固体》一节中,通过对石块、螺帽、玻璃、橡皮四种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方面的观察,认识到固体的性质。
  三、合作观察,相得益彰
   观察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它要求观察者认真仔细,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活动,才能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认真细心,注意力强,观察工具能正确熟练使用,获得的观察成果比较多。反之,有的学生学习马虎,走马观花地观察物体,观察效果就不好。如何使全体学生通过观察活动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昵?笔者认为合作观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首先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观察,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其次,同桌两人互相交流彼此观察到的现象。“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并描述一下它们是什么样的”。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每小组的观察结果,并对你们产生分歧的地方进行再次观察。这样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个人观察、小组观察、全班交流的过程,从而都能达到观察的目的,收获观察结果。
  四、长期观察,持之以恒
   在小学科学课中有不少需要学生进行长期观察的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长期的观察活动常常流于形式。一方面是因为这种观察活动常常需要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督;另一方面,学生不够重视,也缺乏耐心。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耐心地进行长期观察。如定期把学生的观察成果带来,跟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并相互交流,对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反馈、解决;或者将优秀的观察记录贴于学校的展示栏或登上学校的校报进行鼓励;或者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帮忙监督等等。通过笔者的实践,发现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保持持之以恒的观察。
   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但笔者相信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以及有目的、有方法的培养,也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清.高中生化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张永声.思维方法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7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