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也就是说,科学课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真正的科学精神,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发展自身的科学核心素养。科学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其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是素质的具体化。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将结合具体案例,来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随着这种发展趋势,“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日益重要。在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科学老师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就结合自己的具体案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学会寻找证据,培养实证意识
  所谓实证意识,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应当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实证意识既是符合逻辑的思考智能的基础,更是挑战经典和权威的武器。
  在张红霞老师的《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中提到,我们科学要“以观察为手段,以事实为根据”。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要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学会以实证的意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水珠从哪里来》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已经发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真的出现了小水珠。那这些小水珠到底从哪里来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大胆的假设,把自己想到的原因用“可能是……”这样的句式写在白纸上
  生:(1)可能是冰融化的水渗出的。
  (2)可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3)可能是冰化成的水从杯口漫出来的。
  (4)可能是加冰的时候不小心将冰碰到杯口,化成水流下来的。
  师:请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与分析,寻找自己假设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用搜集到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明白证据的重要性,在科学的学习中,我们都要讲求证据,科学的结论应当经得起证实,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实证意识。
  二、通过探究活动,提高探究能力
  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境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科学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在喻伯军老师主编的“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一书中讲到关于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设计的《比较硬度》一课,整节课的过程十分简单,分为“活动前的准备”“分组实验活动”“活动后的整理、表达与交流”三部分。其中“分组实验活动”这一环节进行了20分钟左右,占据了整节课的一半时间,真正地做到了将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整节课都自主性很强地观察、实验活动,自己动脑设计了实验方案,开展了探究活动。
  在平時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努力做到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简教学语言,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使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提高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科学的核心素质。
  三、借助多渠道,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三维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个目标。它要求我们在进行科学活动时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尊重事实,寻求真理。在科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借助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观察是我们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出问题的答案。一次简单的观察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态度。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描述科学现象时,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现象如实描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阻碍,这时,我们要求学生迎难而上,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做实验时,我们要求学生重复多次实验,减小误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交流与汇报时,我们要求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借助科学家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我们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的故事,如阿基米德深入研究浮力问题,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阿基米德定律;哥白尼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观测天象,终于提出了“日心说”等。我们老师可以借助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努力钻研、敢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科学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营造具有科学味的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将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诸暨市马剑镇中心小学浙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0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