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时期,高素质实践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是核心。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过程中的困境,提出了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的培养方法,从项目来源、团队组建、能力强化、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阐述该法的具体实施,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218-02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方案从国家层面全面阐述、部署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法、路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匠精神”等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如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具备创新意识、崇尚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
  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升高,伴随而来的是生源质量问题没法得到保证,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参差不齐,基础较为薄弱,这为创新意识的培养设置了很大难题。学生从一进校就被灌输“学分修够即可毕业”“60分万岁”等安逸思想,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大环境下推进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对于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辅导课、综合实训课,学生更多是奔着修学分而去,没法全身心地投入课程学习中,而且被动接受,对相关内容的思考、实践锻炼缺乏主动性,这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实践创新培养工作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二)教师被动执行,缺乏能动性
  教师是高校开展高等教育的执行者,是向学生传道解惑的主导者,其教学能力是影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匠精神”等强国战略已经传达到校园每一个角落,但当前阶段,很多教师依然凭借着教案或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应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创新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新命题,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创新意识培养与引导相结合。然而,这在我们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很难达到。虽然高职院校对于这类课程已经开设到位,但很多教师还是停留在按课程表上课、按课程名称照本宣科的被动执行阶段,缺乏对课程开设真正意义的深层次领会,这样往往难以达到课程开设的最初目的。
  (三)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传统教学培养法一般都是先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再辅以一定量的实践练习,教学培养过程可控,实践结果可预期。然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对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更高,依照传统方法执行效果甚微,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阶段与实践应用阶段相脱节,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似懂非懂,教学过程缺乏必要的案例应用说明;进入实践环节后,学生对之前所学理论早已淡忘,或者理论无法对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针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特殊性,与时俱进,能将教学资源、方法与学生特点、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实践证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非常适用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的实践环节设计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是将项目实施与任务驱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培养方法。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更多是起到项目指导和答疑作用。学生通过讨论确定项目任务所需相关知识并进行自主学习,以达到对项目总体要求、实施重点难点明确的目标;通过讨论,学生需要自主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对方案予以实施及问题分析、项目成果总结与讨论等。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师将培养目标融入任务中,引导学生对实施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促使學生在任务动机的驱动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完成项目任务,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
  (一)以教师科研资源建立项目实践来源
  以教师科研资源构建的实践项目具有综合性高、可行性强等特点。相对于一般的实训项目,这类项目往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实践方法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尚不明朗。选取这类项目作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项目来源,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可以通过指导项目的实施,不断拓展自身研究领域;另一方面,项目的实施,能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搭建一个高质量的平台,使学生通过对项目总体目标的解读,分解任务,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也能锻炼学生自主实践探究、敢于创新的能力。
  (二)以兴趣为导向组建学生实践团队
  组建学生实践团队是任务驱动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展开形式。学生团队的组建过程不是简单的拉人头、凑数量。学生们是否都能人尽其才,关键在于其是否处在一个能让他充分发光发热的团队。兴趣爱好应该是组建团队的重要参考依据。把一群对项目实施内容有着共同兴趣的学生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团队,那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就会为着共同的目标而不遗余力。团队协作精神所迸发出的力量往往能让项目实施过程变得更加顺利。
  (三)以赛代练,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如何在培养过程中保持学生的热情与激情,是我们在设计培养方案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时刻会面临知识匮乏、操作迷茫等多方面的难题,这个时候他们往往容易出现懈怠情绪。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导,这种负面情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可能会逐渐演化成消极应对、草草了事的实际行动,这可能会导致整个培养过程功败垂成。所以,指导老师一方面要切实履行项目的指导责任,不仅要指导项目实施过程,还要善于疏导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给予他们鼓励;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以赛代练,积极地将项目内容转化为参赛内容,通过参加比赛激发自身的实践创新的动力,通过比赛不断总结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类比赛主要以创新创业类比赛为主,如挑战杯大赛、“互联网+”大赛等。   (四)考核與评价
  传统的课堂考核内容枯燥,形式简单,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显然是不适用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只是体现在完成项目的质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果展示与演说等各个方面。因此,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应该是全方位、过程性的。项目完成质量、参与项目表现、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应该纳入考核评价的具体量化指标中。
  实践表明,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该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也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项目来源与选择、学生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景丹,李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MATLAB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15):239+243.
  [2]牛艳.项目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2018,(30):45-46.
  [3]王国雄.中国智造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3):92-96.
  Abstract: China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Made in China 2025" strateg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with high-quality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skills is the cor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a training method based on "project-oriented, task-driven" model. From project source, team building, capacity enhanc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method is elaborated,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project-oriented; task-driven; practical innova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40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