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荆国祥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趣味化的生活教学手段,融入生活化的教育资源,开展生活活动等,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对策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古人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人的知识渊博,无所不知,由此可见地理知识涵盖面之广,可谓是包罗万象。初中阶段是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初中地理教师的教育,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科学知识的欲望,为取得好的地理教学效果奠定基础。而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因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导致学生采取了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教育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有利于搭建地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实现地理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标,全面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一、 生活化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一)生活化教学法的内涵
  教学,涵盖“教”与“学”两个方面。“教”是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活动;而“学”则是学生向教师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生活化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生活现象、生活案例等,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将教学与生活有机联系的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法的特征
  关于生活化教学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很早便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如今,生活化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自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实践性特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强调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由此可见,“用”是“学”的核心所在。既然要以“用”为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立足实践,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同时还应当指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学习实践”和“实践学习”为基础,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相互转化。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其次,主体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立足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为中心,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开展趣味性的生活实践活动等,促使教师的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符。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趣味性特点。趣味性是生活化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影响学生,同时也会感染教师,促使教师用更加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开展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途径。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知识点多是其学科的主要特点。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传统灌输式的地理教育模式,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教师将会改变过去单调的、乏味的理论讲解模式,融入富有趣味性的地理现象,生活案例等,借助学生熟悉的现象进入地理科学世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思维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思维都是极其关键的元素。积极的思维有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知识的习得主要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的质量。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构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導学生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现象理解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全面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有助于活跃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促使其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激发学生探索欲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生活化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自主”与“探究”,都是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倡的教育模式。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欲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相关问题时,如果采取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不会那么深刻。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采取角色扮演法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人类、鱼和植物”,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进行情境对话。这种角色扮演法的开展,有助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对自己的影响,而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环境污染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前面我们谈道:现代教育极其重视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即学生在习得知识时,也应当能够灵活应用,方能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知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决定了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相比,初中地理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够用所学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地理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应用和实践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生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育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具有必要性。   三、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一)利用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首先,开展生活化的游戏活动。对中学生而言,游戏依然是其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通过生活化教学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情绪和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例如,在教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时,笔者开展了“记忆大比拼”游戏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人,分组完毕之后,教师随机说出世界上15个发达国家、15个发展中国家,每个国家重复1遍。教师说完之后,学生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对知识的记忆,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记得最多。这种游戏活动,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同时也是极其考验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考验集体智慧的。
  其次,融入生活化的地理故事。在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述有关地理的生活故事。这种“故事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倾听愿望更强,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容易记忆和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融入旅游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促使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第三,设计趣味性的生活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中也处处有生活。而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可以用地理科学知识去理解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的过程中,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构建“生活问题导学”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例如,飞机的跑道沿着风向建设,实现飞机“逆风起降”的目标,那么,飞机“逆风起降”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如,在初中地理经纬网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生活化的问题:生活中,我们常听老人说:“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为什么北半球大陆的最低月平均温度不在冬至而在“三九四九”呢?这些生活常识,对学生而言,可谓是耳熟能详,但学生从未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和分析过。而教师设计这类富有趣味性的生活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取得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
  (二)融入生活化的教育資源,提高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
  融入生活化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够使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更加具有实效性,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地理教学课堂,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生活教育资源有乡土资源、教学道具或者是生活实物等。我们以乡土资源的融入为例:
  乡土资源是学生生活地域的自然和人文事物等。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是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课堂,促使地理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如地方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乡土风情等,都是教师可以融入的重要的乡土资源。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乡土地理,不仅能够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水资源的相关知识时,因水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话题讨论:让学生分析本土的水资源状况。又如,在给学生讲解交通运输等相关知识时,也可以结合所在城市的交通道路情况,让学生了解城市交通布局,了解交通流量,分析哪些地方交通规划不合理,等等,这类融入乡土地理资源的教育模式,是全面提高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三)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地理教学课堂
  为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开展生活化的地理活动,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民族区域的划分和民族风土人情”时,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笔者开展了“风土民情知识竞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竞答比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瑶.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45-46.
  作者简介:
  荆国祥,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花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9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