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小学数学单元模块教学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育军

  摘 要:小学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一些学生由于无法适应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特点往往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处于落后状态。为改变学生的此种学习状况,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师也应从单元模块式教学方案展开探索。让学生根据单元进行全面学习,由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单元模块教学的相关应用状况,并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灵活掌握课堂节奏等教学方法完成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升华。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模块;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模块教学模式是根据各模块小学数学知识的具体教学特点,将数学知识以单元式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将各类零散的數学知识点以一种系统的模式教给学生,由此帮助学生连接数学知识点、形成一个统一的数学学习观念。教师在进行单元模块教学时也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设计出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实际内容。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深刻了解,真正发挥出小学数学单元模块教学的实际作用。
  一、 小学数学单元模块教学的实际特点
  (一)知识教学的全局性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地对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划分,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知识点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之中。这样的独立教学模式缺乏对于整体的实际考查性质,由此,学生在学习这些零散数学知识点时也很难将数学知识串联起来、进行有效提升。
  各单元的知识仍然以零散的状况分布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它们缺乏一个合理的连接单位进行连接。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难以串联起旧有知识,他们的知识学习状况也较为不足。针对数学知识教学的此种情况,相关的数学教师也需依据课程改革提出单元模块式教学的相关方法。单元模块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将各单元作为教学出发点,从整体上了解数学课程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单元模块式教学由基本的数学知识点串联起一个递进式的数学知识学习网络,加强知识点的串联关系。它有效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众多缺点,学生也能够依照单元模块教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的全局特点。
  (二)知识教学的关联性
  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从具体的内容出发,了解各模块知识教学的相关联系性。由此这也突出了重点知识教学的实际突破点,教师可以由此模式构建出一个专属于学生自我的数学知识学习框架。学生能够在这样大的框架内了解数学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种方式突破以往的数学知识学习局限。让学生在融会贯通数学知识过程中知晓数学问题的解决答案,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领悟效果。
  (三)知识教学的计划性
  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强调的是教学内容的单元规划特点,它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全面了解小学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特点。通过分析每一单元的知识构建,让学生了解该单元知识在整个数学知识教学体系内的作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整体性的课改教学目标,制定每一单元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进度的及时调整,让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在每节课堂开始之前合理地安排课后复习、课前巩固知识,通过拓展内容,增强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有计划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自身的学习节奏,进行发展提高。
  (四)知识教学的主体性
  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的单元模块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整个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需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将一切的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学习发展进行展开。让学生针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后期的学习以及强化,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基于单元模块式教学实践发展特点,让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能够在课堂上得以激发。
  二、 展开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相关方法
  (一)合理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了解的是十分浅显的,而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不是太过完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多是依靠慢慢积累进行激发的,他们无法掌握到整个数学知识学习的大体网络。针对小学学生知识学习的此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从教学安排方面做好整体教学规划。掌握好整个教学进行的实际方向,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正方体》这一课程时,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与正方体相似的图形——长方体,由此可以借助长方体的部分知识延伸到新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此时就应该了解到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在构建数学问题时首先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似点。你们能够说出来吗?②正方体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③你们能够依照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对正方体进行推导吗?这三个问题的设计难度是逐渐递加的,教师由此也构建了一个由简到难的整体知识学习框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了解整个知识学习脉络,他们也会积极在课堂上做出回答。这时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之下,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了解到如何由长方体的计算公式迁移到正方体中,有效的理解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在教学完这些基本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后期总结教学,为后面学生将要学习到的圆柱、圆锥等知识以一个引子的模式呈现在课堂之上。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图形的相互转换关系,并知晓立体图形体积的一般化计算法则。
  (二)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时应理解自身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心目中进行学习参考的榜样。在重整设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还要增强数学课堂的整体互动性。与学生做好及时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真正需要。
  例如在教学“众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展示一个例题: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
  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之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出6名队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在班内巡查,与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与交流。接着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再利用课件随机演示选择结果。结合教师的演示,学生就能发现在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从而明确“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教师借此方式增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它有效巩固了数学单元式模块教学的相关教学基础。
  (三)灵活掌握课堂节奏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不能够按部就班地做出知识教授,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掌握课堂教学节奏。根据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点的理解状况,合适变更教学手段,让教学过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单元模块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一课程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根据小学学生的认知基础,针对性地开展三角形的教学。针对学生对于角度转换的这一大难点,教师就应该着重由三角形的几个特殊图形如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出发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这三类特殊三角形的各角度相关特点,并学会在解题时应用好这些题目未曾提及,但是学生又必须知道的已知条件进行解题。而在教学三角形的周长以及面积计算公式时,由于学生之前已有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基础。在此时如果教师仍然局限于数学课堂上的“精雕细琢”,那么学生显然会失去耐心。教师不妨加快讲解三角形面积知识,应用多媒体模式向学生展示动态图片,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1/2ah。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教师也需灵活地寻找到这些状况的合适解决方法。捕捉数学课堂的有效信息,将其灵活应用到数学课堂内,丰富整个教学内容。在灵活掌握教学节奏的情况之下,学生对于单元模块的知识点了解就会更为透彻。
  小学数学教师应了解目前单元模块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内的应用特点,发挥出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际优势。注重单元模块式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调整,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灵活掌握教学节奏,让数学教学课堂始终处于一个高效状态。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性,通过及时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依照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奠基整个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孙晶.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6):139.
  [2]吴社智.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旬刊,2015(11).
  [3]祝素敏.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求知导刊,2015(12):52.
  作者简介:
  李育军,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9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