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帅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将专业教学与现实生活互相结合起来,使其更具自然化,生活化,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便于理解与认识教学内容,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一项新兴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教师通过将生活化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结合起来,使专业知识授课更具风趣型,从而增加学生对于知识获取的兴趣。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小学;合理应用;道德与法治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设主要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知识,是使学生从小培养出良好素养的重要基石,教师们所进行的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要考虑如何让他们参与学习。故而,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设身处地的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深入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一、 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那么,什么是生活化教学呢?从字面上来看,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将书本知识与现实情况中的事件联系起来,使教学的内容趋于日常,简单易懂,带动课堂气氛,便于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理解吸收,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二是把课堂带入生活,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授课,通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让学生充满学习热情,提高效率。但不管从哪种理解上来看,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
  作用:我国对教育事业一直都极为重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必然是受到欢迎的,受到欢迎的原因离不开它本身关系到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课堂教学的改良。生活化教学主张将课堂教学与日常实际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课堂的机会,通过分析实例,或者案例讲解,可以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养成探究思考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习的约束,拓宽获得知识的渠道。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对他们日后步入社会的生活中也有极大的帮助。
  二、 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政治教学的现状
  我国长期采用的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时,部分教师习惯在课堂进行照本宣科,使用自己所熟悉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使学生对课上的学习内容无法全神贯注,从而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尤其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中有很明显的表现。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知识内容很多都立足于生活,在日常案例中提取个例,让学生学习,同时又通过这些个例帮助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可以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课,但在现实中却又存在着教师无法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不够灵活有生机,而学生也无法将自己代入课堂内容中去的现象。
  将书本知识更好地生活化,不仅仅是让老师授课更有魅力,学生学习更投入,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日后的成长,是否能成为一名敬畏法律,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好公民做铺垫。故而,为了让教学更好地生活化,教师们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初次应用时,学生和老师有所不适很正常,因此,教师们便更要潜心钻研,认真摸索如何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为学生所接受。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为了从小奠定学生具有良好品德的基础,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将同学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带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学生在日后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对法律存有敬畏。
  三、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一)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关键作用,小学生的德育教学关系着国家未来的道德修养和整体风貌。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重要教学范畴,不能只围绕书本知识进行授课,还需要教师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联系起来,用真实的案例来解释知识内容。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道德与法治的案例,教师将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书本中所对应的知识内容,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吸收,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的知识都源于生活,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讲解里,与日常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熟悉学生的日常,帮助学生学习,使用新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应试化教育的现象还是很明显,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升学而学习,老师和学生的关注点只有成绩和分数,学生被圈禁在校园这个牢笼里,只有成日成夜地刷题与学习,除此之外,接收不到任何外来的讯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在外界封闭的条件下学习,学生是不会对道德与法治这门知识有深入了解的。故而,教师们应该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主动引导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封闭式教育中走出来,为保证小学生的安全,可以在家长允许的前提下,申请学校的批准,选取离学校相近的地点,带领学生于生活中进行德治教育,通过亲身经历,可以使他们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刻的解读,从而真正地得到知识并为己所用,能够活学活用,让道德与法律的意识深入学生的意识里。
  (三)鼓励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在小学课堂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课程的讲解内容是有一定区别。比如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必修课重点讲解的是专业的,具体的知识,需要学生对书本知识有透彻的理解,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却不一样,为了配合国家教育工作的需要以及培养出具备道德素质、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新一代青年人,这门课解读的重点大部分都是围绕生活中的案例来解读的。所以,为了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们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书中的知识内容后,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来分析知识,给学生与所学知识相关一个具体的案例,鼓励他们自行思考,进行分组讨论,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阐述。这样做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让他们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中,让他们对道德与法治有更深刻的认识,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   (四)师生关系要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对教师授课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毕竟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充分联系生活的做法,初期可能会让部分同学产生不适,教师应与学生和平相处,亲近、了解学生,与学生产生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在老师用新的方法授课时,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并且在有学生产生对生活化教学不适应的情况或者其他听课中的问题时,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并想出方法解决。我们常说“亲师信道”,其实,师生之间和谐友善,教育便成功了一半,互相尊重的关系也是在生活中慢慢建立形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的理念,坚持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倾听、了解每一个学生,做到平等对待,让学生能够有公平的学习或者竞争的机会,鼓励他们使用正确的途径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在亦师亦友的条件下,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道德与法律意识。
  (五)将课堂生活化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切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生活化,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手段来将课堂“生活化”。例如在教堂内设定一个特定的生活场景,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技术,通过电脑投屏展现出来,展现的内容可以是艺术内容、电影、音乐或者一些琐碎的小事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熟悉的任何东西。把课本上单调无味的知识运用多媒体传达出来,用新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愿意主动接受这些被生活化的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四、 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为了顺应社会主义时代和谐发展的进程,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方式生活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实现德治教育的教育目标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最初是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并且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先进的教学依据,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新课改所提倡的生活化教学主张实用性,内容多元性,道德与法治的例子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入这些生活的元素,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学习面,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从小学开始,就扎实基础,让道德与法律知识渗透进孩子的思想。
  生活化教学融入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品质,为孩子的日后的素质养成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为了让祖国下一代能成长为符合当下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做贡献,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做贡献的重要措施。
  五、 结语
  教育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新课改的顺利实施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地联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為了祖国下一代着想,教师们要贯彻落实生活化教育课改,我国教育事业正大力发展,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要让学生从小接触法律知识,道德准则,在日常生活中汲取知识,不断学习,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具备道德与法律意识,提高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做一名有素质有道德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李传港.道德叙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8):1.
  [2]单淑萍.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64.
  [3]俞丽.亲师与信道:让师生沟通永无障碍[J].考试周刊,2014(94):169.
  [4]方云霞.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操作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12):145-146.
  [5]邹娣,毛祥成.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探讨[J].长沙大学学报,2011(4):143-145.
  作者简介:朱帅,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1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