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与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司晓静

   摘 要:数学教师要让数学问题走进生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要让学生应用身边的例子来学习课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把他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文章探讨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手段的教学途径,强调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愉快探索,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6-0085-02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所以数学课堂不应该离开实际生活,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弱,应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只有让生活走进课堂,才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相互联系,使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与策略进行研究。
   一、导入新课时联系生活实际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阶段是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教师怎样从新课开始就能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呢?这就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笔者让学生在本子上画数学课本,画自己的课桌面,然后让学生们亲自动手量出实际的长宽与自己所画的长宽进行对比,这样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显得轻松自然。再如,在教学乘法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时,笔者开门见山问大家:你们经常自己买东西吗?经常买什么东西?买东西时首先要了解商品的哪些要素?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要了解商品的价格,有的说要知道买多少,有的说要看看带多少钱。这样,在学生们积极的发言中笔者引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另外,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笔者利用新学期开始班内学生转出与转入的例子来引入,让学生们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可见,从生活中引入例子,使学生觉得数学问题具体、形象,从而顺利进入新课学习。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
   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情境,就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教师要精心设计每堂课,比如在教学“长方体”时,可鼓励学生找来身边的实物如牙膏盒、药盒、酒盒等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学生们通过摸一摸、找一找、看一看,了解和总结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印象更深刻。再如,教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时,教师可组织缝纽扣比赛活动,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缝的纽扣多,利用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活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需要特别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对于数的概念和意义不一定很清楚。因此,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几个人、几个手指、几支铅笔等,让他们在生活中慢慢建立数的概念,懂得数的含义,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現实生活中去。
   三、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
   在设计一些数学问题时,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1)教学“数据整理”时,笔者对学生们说:“如果老师准备去同学家家访,请同学们按你们所居住的街道给老师设计一套行动方案。”话音刚落,学生们积极行动,想出很多合情合理的办法,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而且将统计的思想体现了出来。
  (2)教学“元、角、分”时,笔者开展了一次购物活动,让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体会元、角、分概念的大小,这样学生既体会到自己购物的愉悦,又从生活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3)教学“平均数”时,笔者趁机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防溺水教育:“夏天到了,又是同学们爱游泳的季节,假如泳池旁竖着这样的牌子,平均水深50厘米、平均水深70厘米、平均水深100厘米。根据自己的身高,选择哪个泳池才不会有危险呢?”学生们的小手高高举起,选择适合自己身高的泳池,然后教师讲解平均水深的含义,适时对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学生不能通过平均水深来选择泳池,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的含义,明白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内容设计开放性的题目:“16位教师带80名学生去衡水市冀州区滨湖公园游玩,票价:成人票每人25元,学生票每人15元,团体票不少于20人每人16元,怎样买票最省钱呢?”学生们可以分组讨论这样的题目,充分挖掘数学潜力。
  (5)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问题:“同学们请看屏幕,一块三角形玻璃碎成三块,而我只拿了其中一块去玻璃店,买来一块与原来一样大的玻璃,猜一猜,我拿的是其中的哪一块?”这样的问题举不胜举,为的是使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数学知识并灵活运用,所以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去设计数学问题,采取一些生动活泼的例子,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使学生学活数学知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动手操作,实行分组实验
   数学教学要合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和实际生活中的实物来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利用手中自己动手制作的圆柱和圆锥,用装沙子的方法进行分组实验。一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一组是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一组是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一组是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让他们都用圆锥装沙倒入圆柱容器中,从而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再如,在教学“9的组成”时,笔者让学生带来小棒、圆片进行分一分、摆一摆的活动,学生们体会到小组合作的愉快,同时分享了成功的快乐。可见,遇到这样的课型,教师可以采用实验课的形式,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总之,在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应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将数学和生活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知识,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所以,教师要注重在导入新课和具体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手段,强化学生理解能力,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切实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参考文献:
  [1]黄长静.建构生活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9(30).
  [2]郭倩.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刘园园.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研究[D].聊城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8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