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造“情智交融 和谐共生”的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理想的“情智”教育,应该是以情启智,以智启问,情智共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用积极的情感、灵动的智慧,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体验和智慧知识和谐共生。如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用智慧教育落实“情感与态度”这一教学目标,成为情智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情智教育 数学教学 人文关怀 问题探索 共生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236-02
  理想的“情智”教育,应该是以情启智,以智启问,情智共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积极情感与灵动智慧相结合,使得幼儿在学习时获取知识与情感体验和谐共生。著名学者皮亚杰曾说过:“所有的行为模式,都是以情感因素作为动机的。”如何将“情感与态度”结合的智慧教育方式全面落实到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已成为情智教育的关键。尽管我们无法掌握全部内涵,但我们会在教学中尽我所能,把情智教育落实到课堂中。
  1 情深——人文关怀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人文关怀体现在:教师在对待幼儿教育态度上的人文关怀。让数学贴近幼儿的生活,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与幼儿平等对话,使数学知识成为幼儿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1.1 让选材活起来,提高参与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只有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的教材才是“活”的教材。如,大班数学《路线图》中引导幼儿理解的“↑、↓、←、→”这四个方向箭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玩得迷宫图、棋类玩具、马路上、游乐园里、幼儿园的疏散路线上都能看到,这大大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了活动的有效性。但如何看懂这些方向指示,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就是本次活动目标的重难点。
  1.2 与幼儿沟通起来,调动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将教学目标内化成幼儿的自我需要,促进幼儿发展等都是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特别是课程建构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幼儿主动沟通,了解幼儿的需求、兴趣;相同的,幼儿也应当与教师主动交流,在彼此的沟通过程中相互了解,交换意见,才可保证师幼间的有效沟通。其包含的不仅为语言沟通,更应包含肢体、表情、眼神等多方面的沟通。例如,《路线图》教学,孩子们在探究活动后,会激发孩子们表达的欲望和潜力,他们会急着告诉大家自己的想法与疑惑。这时笔者会及时进行表扬并给予孩子们说的机会。提问较为开放:“你能看懂这张路线图吗?”“你是怎么为小兔找食物的?”“你们走的路线和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等等,不局限孩子们探究的感受,给予了他们表达所看所感所思的机会,在表达与交流、听取同伴意见的过程中,理解路线图的涵义以及正确画出从起点到终点行进的路线,同样也可从同伴表述过程中产生灵感火花。教学过程中,不管孩子在交流讨论还是操作探究中,笔者都尽量利用各种方法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摸摸孩子的头,亲切的笑容,微笑着点头,适当的等待,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中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信任他们,尊重他们,把人文关怀倾注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才会对其所执教的内容表示喜欢,慢慢才会感受数学学科本身的美。
  2 智高——问题探索
  幼儿在课堂上面对新内容必然是毫无头绪,教师能否适当引导、启发、激发孩子的探究的欲望就极为重要的。而如何恰当引导幼儿,智慧性的提问是关键。教师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内容,可有效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孩子的潜能,还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及时调控预设中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2.1 循序渐进设问,直抵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能反复提过于简单的问题,因为低层次的问题或假问题会构成课堂的虚假繁荣。当然,问题的出现也不宜太陡,跳跃性太强,否则孩子的思维难以碰撞。如,在幼儿学看“路线图”环节中,先引导幼儿理解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是什么意思。在调动孩子已有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出示路线图提问:小兔得到一张路线图,上面也有这些箭头标记,你能看懂吗?这样一步步处理对路线图的理解,就是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对学情进行了某种设想。接着引导幼儿按路线图在迷宫上画出行走路线时,提问也安排了几处台阶:先是“你们玩过迷宫图吗?迷宫图上有什么”,然后探问 “这张迷宫图上哪里是起点,哪里是终点?”最后追问“从小白兔所在的位置出发,第一步朝哪个方向?”师幼合作依次完成小白兔的行走路线。如果孩子画对了,笔者则会小结:这样看着路线图,一步一步前进就能找到小白兔的食物了。如果孩子画错了,笔者则设计了问题:“你们觉得他这样画对吗?你有什么想法?”笔者这样设计提问,就是为了尽可能每一步都落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学习的能动性,避免幼儿产生“受不了”或“吃不饱”的情况,这样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孩子们在课堂上才“聊”得起来。
  2.2 顺应学情设问,为孩子搭建“脚手架”
  在提问时,问题的关键应当放至知识的重点、难点、思维转折点、规律探求处等方面,给孩子搭建合适的“脚手架”,让他们对自己思维的困惑处进行关注,并获得一定的启示。如在幼儿分组操作后的讲评中,让孩子自己讲诉操作结果,提问其他小朋友“你们完成的路线有和他有不一样的地方吗?”“操作中,有的小朋友快,有的慢,你能把你操作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下吗?”这样提问来促使幼儿之间进行对话,从而容易激发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培养探究意识;也容易激起他们倾听的意识,在倾听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容易发现做错的人,特别是在班额人数多的情况下,有利于教师快速发现问题进行有效指导。教师长期使用智慧型的提问方式,必然对幼儿敢于想象、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有极大成效,长久下去,孩子的思维也会从求同思維发展到求异思维,最终可有效提升幼儿的思维品质。
  3 共生——充满活力   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有生命质量的课?孙双金校长说:“当学生表现出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时,这就是一节好课。”当他们在教学中,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惑,自主互动、畅所欲言时,才是真正属于孩子主动学习的场所,只有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
  3.1 看到孩子内心的需要
  在上课一开始,笔者就以游戏“小兔跳”导入,让幼儿用小手自由变出小兔子,在音樂声中,跟着指挥棒变换方向的跳。一下子就激起了幼儿极大地参与热情。接着再出示四个箭头标记图,幼儿有了刚开始的游戏体验和生活经验,很快就理解了这四个标记的涵义。这时笔者再出示路线图,以 “小白兔找食物”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理解路线图的涵义。此时,你能够看到孩子们的“小脸通红”了,笔者看到了主动探究的欲望。交流过程中,孩子们的眼睛“发光”,小手林立,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发现。有的孩子兴奋地读出了路线图……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在孩子们掌握了根据路线图学画行走路线后,再出示三张路线图,3只兔子找食物的迷宫图,问:“这次的路线图一样吗?”“3只小兔一起出来找食物,这样的迷宫图你能看懂吗?”孩子们的双眼又开始“发光”了。最后在操作游戏后的反馈中,孩子们更是兴奋地讲诉自己为小兔子找到了什么食物,分享学习方法时更是各抒己见,大部分孩子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满浓厚探知欲的课堂,会使得数学课堂的生命力更为旺盛。
  3.2 寻一个抓心的“场”
  《指南》提出,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本次数学活动《小兔子找食物》有两次操作游戏,一次是集体操作,一次是分组操作。这两次操作的目的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也更为明确。第一次操作准备的操作材料相对简单些,路线图上只有5步,迷宫图的格子相对大而清晰,并且只有一只兔子需要寻找食物。之所以会如此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排除多只兔子的干扰,以及步数多而出现的混乱,加大幼儿的学习难度,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简单而清晰,从而孩子们能更好地掌握边看路线图边画出行进路线的技能。第二次操作在幼儿掌握了对应画路线的基础上,我又增加了难度,路线图上没有对应的兔子,而是要让孩子们先根据迷宫图上每只兔子所走的第一步找到该只兔子对应的路线图,然后再画出行走路线。小蓝兔的路线图更是进行了难度的提升,需要孩子根据迷宫上走的路线反推完成。这样设计操作材料,更凸显了操作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避免了形式单一,幼儿机械重复式的练习,这样灵活多样的操作形式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兼顾了能力强和相对弱的孩子,更能使操作游戏成为课堂学习中一个抓心的“场”,在不断探究、体验中消除数学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总之,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遵循情智交融、和谐共生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总结、完善,使得数学课堂更富有情智底蕴,使得孩子们在快乐的数学课堂学习中情智共生,让孩子真正走进“数学有趣,数学好玩,数学有用”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 马俊.利用不同类型的提问为探究搭建“脚手架”[J].中国
  科技教育,2012(1):58-60.
  [2] 王开均.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数学课堂中情智共生[J].科学咨询,2015(46):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0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