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清坤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课程内涵不断加深,课程教学也有所改变。高中的课程教学已经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高中的历史学科则更是如此。本文主要阐释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对相关教学实践给予了一些案例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能力,是当代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有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教学部分。而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人文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日渐成为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以史为鉴,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更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价值观取向,对其今后的学习发展都有莫大的助益。
  一、 培养核心素养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
  学生受教育得以形成并发展个人的核心素养,那么在教学过程的引路人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高中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为灌输式教学,即应试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考什么教什么”,考试中占分多的教师会重点讲解,占分较小的则一带而过,这种为了应付考试的教学模式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个人素养的发展,学生缺乏主观学习能动性,因此很难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无法培养个人核心素养。
  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为教师当前刻不容缓之责,从“教”到“学”,从“考什么教什么”到“学什么教什么”,从关注考试题型到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与眼界拓宽,从老师硬性灌输知识到学生主动学习,这才是核心素养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多讲一点,考试考的要讲,考试不考的也要讲,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到虎门销烟时,既要讲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以及影响,同时,也可以发散性地讲解林则徐的生平以及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使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在讲到五四运动时,除了要介绍事情的发展经过以及重要节点和历史意义,也可以讲解当时文学代表人物鲁迅、胡适等的文学作品。当学生以历史的眼光品味文学著作时,不仅会加深对当时历史背景的理解,更对文学含义有了深层次的理解,真正做到了文史贯通,才能真正培养历史素养。
  二、 培养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
  华夏之地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不间断的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古国,华夏文明应是我们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民族瑰宝。然而现如今,生搬硬套的刻板教学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历史学科成为高中学习中苦不堪言的一部分。身为教育工作者,这值得我们思考。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有情有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融入教学内容中,深化教学内涵,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一) 情景教学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的帮助,在课本教学外通过播放影片、插入图片以及声讯资料。例如,可以播放希特勒演讲的视频,让学生看到这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另一面,使课本上的人物活过来,使千百年前的人和事变得可观可感,可视可听,以一种老师和学生都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合理的理念与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中。
  (二) 模拟教学
  在课上或者课下的时间里,通过让学生挑选不同的人物进行角色对话,可以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对话,也可以是跨时空、跨地域的对话。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自主搜集人物的相关资料,主动了解人物的生平和行为特点,既可以加深对历史学习的印象,又能开拓知识面,丰富眼界。
  (三) 提问教学
  在课程结束后,为下次课程留下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可以在下节课开始前留下问题:有人说曹操是一代枭雄,对此同学们怎么看?又或者,马可波罗真的来到中国吗?通过提出的多种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查找资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锻炼其唯物主义思想,并且有趣的问题会激发学生听课的欲望,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 培养核心素养要求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一人之力难敌群体之力,只有通过团体合作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所获益。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开启一个新的课题时,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小组成员角色扮演、交流思考等学习形式,以此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此得到价值理念、知识技能、组织合作等相关锻炼,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并且在思维交换中提高历史素养。
  如在进行“世界多极化”的学习时,可以通过开展讨论会的方式进行。首先对同学进行分组,并在课后通过网络、图书馆、询问教师及高年级同学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现有基础上表达自我观点,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小组展示可以通过PPT、演讲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问答环节,通过现场问答锻炼学生的应变和思辨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以此种方式进行的课程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以辩证唯物的思想看待,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产生不同的思维碰撞,从而使学生拥有一种谦虚学习、善于合作的品质,这些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學过程中应刻意引导。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日趋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改变教学模式,摆脱应试教育的牢笼,真正地从满足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抱负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任茂.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J].新课程(下),2017(15):193.
  [2]丘建元.浅谈问题探究法在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研究,2017(5):13-14.
  [3]李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1):70-72.
  [4]戴世锋.例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二) ——以岳麓版《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4):1-3.
  作者简介:
  黄清坤,福建省三明市,福建三明尤溪县第七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1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