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抓住机会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个性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聪华

  摘 要: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特征,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渴求,以适应未来和社会的需求。语文教学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个性化,其主阵地当在课堂,作为教师需要思考利用课堂去抓住机会促进学生阅读感悟个性化的策略。
  关键词:抓住机会;阅读感悟;促进策略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嘴上喊得最多的是让学生去个性化阅读,去形成阅读感悟的个性化。但实质上一切可以让学生去个性化阅读的都在自不自觉地放弃着,这是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逐步形成的。所以,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注意抓住机会,以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个性化。
  一、 抓住读的机会,促进阅读感悟个性化
  已故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所崇尚的语文教学是“儿童语文”,而且获取了“儿童语文”教学的颇丰成果。从先生生前所执教的课文看,先生之所以能够将小学语文教成“儿童语文”,其最为理想的策略是让一个个学生都认认真真地读文,尤其要在读的问题上做足文章。先生可是促进学生津津有味读文的楷模,学生能够真正津津有味读起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便在学生的读文中发现,当然也就实现着阅读感悟的个性化。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能够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读文,既是我们理想的选择,也应当是我们必须履行的行动。如教学《龙的传人》,在能够促进学生的“善读”上去思考,让学生去“善读”。教学伊始以相关歌曲的播放,去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进入教学阶段,让学生在自读全文的基础上,通过读解决相关感悟的障碍问题;大多学生多介入文本后,对文章产生初步的感受。但还继续给学生以细读的机会,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如让学生有选择地读,即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又如让学生去进行相关的复读,对自己认为是重点的部分多读几遍。学生通过自己的读,所产生的悟就不是一般的。如学生从《龙的传人》产生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感悟,产生自己的民族有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英雄气概的感悟。为自己是“龙的传人”产生自豪,也为自己必须为龙的传人去增添光彩,甚至就相关的光宗耀祖产生信心和决心。实践让我们感到,小学生在阅读感悟的课堂其读的机会不是很多,这更需要我们引领学生珍惜这点滴的机会。
  二、 抓住思的机会,促进阅读感悟个性化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学习需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或者在思考的基础上更需要学习。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思考情形如何?目前不容乐观。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在做着让学生去思考的事情,但学生思考的倾向如何?也不是看好的。为什么学生的思考质量不高且思维倾向又不看好?多是因为学生阅读感悟的思维机会不足,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思维的时机把握得不是很好。如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人们都奢望学生的思考能够出现奇迹,学生还没有整体介入教材文本,还没有去老老实实地读文,就让学生去思考。这样的思考是一种伪性意义上的,学生是不可能获取任何思考的。其二与学生所思考的内容有关。语文教学、学生思维、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悟,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的应当是由浅入深的。如果人们只让学生进行浅表意义上的文字意义进行思维,绝大多数学生是不能保持思维积极状态的。因为有些思维是学生根本无须进行的,这样的学生思维谈何意义?所以,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个性化,需要抓住学生思维的机遇。如教学《天马》,从相关意义上说其教学目标乃至重难点是比较明确的,也应当是比较突出的。为了目标的达成和重难点的突破,教师都会设计诸多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但是否就完全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去做紧张意义上的思考?我以为不应当的。在教学中,在学生整体介入教材文本后,仅让学生围绕这样的问题进行着思考,让学生去理解天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以及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象征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学、对学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学中感到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人智慧不是很足,即着手依赖群学将解决的问题条分缕析地思考出来。
  三、 抓住辩的机会,促进阅读感悟个性化
  从相关意义上说,形式上的辩论是可以的。因为形式上的辩论都显得比较具有表演色彩,相互之间不仅表现得信口开河,而且还表现得顺理顺口。但未经彩排的辩论往往可能不可开交,或者就某种程度上也会不欢而散。说实在的,教师都认识到学生阅读感悟激烈争辩的重要,但时常又不善于让学生去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之间的争辩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是争辩的不具任何价值,二是争辩的不具任何结果。从这样的情形看,促进阅读感悟个性化,抓住辩的机会,其辩的内容应当具有可辨性,其辩的过程也应当具有可连续性。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需要對学生进行争辩的内容进行相关的选择,需要给学生以相关的准备。当选择学生能够争辩的内容,再给学生以一定的准备,那学生的争辩往往都会成功的,学生成功的争辩也是最具价值和意义的。如教学《穷人》,可让学生进行辩论的比较多,桑娜的心理可以让学生在争辩中予以解读,桑娜丈夫的心理也可以让学生在争辩中进行解读。如果让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生还是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赖于相互之间的激烈争辩,去争辩出桑娜心理的子丑寅卯来的。如桑娜连最后连想都没有想,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经过比较激烈的争辩,发现并非是桑娜连想都没想,而是她的本能促使其只往一处想——善待邻居穷人家的孩子。不少学生都这样去说:桑娜出自善良互相帮助的习惯本能,去尽一个做母亲的责任,而且还完全不是自己孩子之母亲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喜玲.依托导人技巧 激发阅读兴趣[J].小学语文教师,2018(6).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黄聪华,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见龙亭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1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