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姜仁文

  摘 要:小班化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设置教学目标,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定位,并且如何从教学的单元目标中分离出课时目标,是当前小班化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就在小班化教学中如何从单元目标中分离出课时目标进行进一步探析和说明。
  关键词:单元;课时;分离;目标
  一、 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界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按照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目标要体现多元化。单元目标是本单元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数学与思考、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以及学生情感、态度的总体目标概括。而课时目标是本课时要达到的以上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是“总”,课时教学目标是“分”,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无论是单元或课时目标,都必须依据以下两方面的要素:一是课程标准;二是学生实际。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从的关系,课时目标的制定要依次单元目标,而单元目标的完成,要靠课时目标去实现。
  二、 如何从单元目标中分离出课时目标
  一位数学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便是课时教学目标。因为它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技能和能力等多方面发生变化的一种期望,同时教学目标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的行动指南,更是课堂中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教师从单元目标中对课时目标进行分离时,首先要明确知识间的各个基本层次关系,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态势做出准确的研究和判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分离课时目标正常的方法便是从单元目标的纵向和横向进行分离。然后再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正常情况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线面结合、纵横对照。教师要做到:把纵向对照连成一条线,并明确课时教学应为单元目标的实现承担一种什么样任务,同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哪些铺垫和渗透;努力从构建学生认知结构考虑,做到横向对照连成片,并根据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着眼同化和顺应当前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并扩展和重建已有的认知结构,沟通单元与单元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第二,做到“三个同步”。即:教师要同步拟定一个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确定目标体系的层次和序列;并要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达标练习、作业练习的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的构建和达标控制手段,进一步防止教学的目标和过程脱节;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会用5以内的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和物体的个数,并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符号“>”“<”“=”的含义,掌握并运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字的大小;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运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通过让学生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它的纵向结构是“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的加减法。从横向看,“5”以内数的认识贯穿于每个知识结构之中。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从纵向及不同的方面分析单元目标。
  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是数学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所以应在第一课时完成。
  第二课时通过让学生从家里带回3种水果,引导学生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延伸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因为只有达到了第一课时的单元目标,才能学习第二课时的比大小。在比大小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5以内的各个数字。
  从横向分析单元目标,每个目标从单一到抽象,再到复杂。有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大到小,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每个目标既有知识的内在联系,又有知识的前后衔接。
  三、 分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 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水平。教学目标是教和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在分离课时目标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以及认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教师要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要。根據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和学习进度进一步去理解、分析、加工、对课时目标进行分离。
  (二) 分解制定课时目标时,注意课时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情景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时教学设计应围绕生活实际,设计从学生感兴趣实情、实物、实事入手。教师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表演、比赛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进行进一步激发和模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作者简介:
  姜仁文,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薛百镇教学辅导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1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