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渗透小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能啟

  摘 要: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应试化的教育思想影响,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渗透人文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人文教育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必要性;对策
  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人文性的综合性学科,语文课程因其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而与人文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人格逐渐成型的关键时期,人文教育的渗透,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语文课程情感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语文课程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语文课程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语文课程是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的载体。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渗透人文教育,落实新课改“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 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普及素质教育,力求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改变过去应试化的教育现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高中语文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更多的是通过语文知识丰富的情感内涵、人文内涵,培养出富有人性的现代学子。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有助于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内在气质、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学生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和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 是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改革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育应当摆脱过去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的教育现状,而应当通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步发展,促近高中语文教育改革。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育中,应试化的语文教育现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高考压力的影响下,以考试为唯一目标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情感内涵的丰富,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有利于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促使教师将认知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有效地促进语文教育改革。
  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人文教育与高中语文教育的整合,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人文教育是促进现代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語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现状不容乐观。
  (一) 教师忽视人文教育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功能,在语文教育中,唯有同时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方能促进语文学科的全面发展。然而,当下的语文教育,过度重视了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被无限夸大,而人文性被不断削弱,最终使得语文的教育因缺乏人文性而色彩暗淡,学生无法得到文化熏陶,导致学生的思想文化品位低下,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 应试成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改革创新应试化的教育体制,促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实际的教学是:所谓的教育改革,不过是流于形式,应试依然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而言,高考指挥棒,决定了教师难以摆脱应试的束缚,并将持续性地进行应试教育,以期学生获得好的高考成绩。正是这样的教育思想影响,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影响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的对策
  (一) 转变教师应试化的教育思想,积极渗透人文教育
  所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积极转变应试化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渗透人文教育。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积极改变知识唯一的语文教育模式,通过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立足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营造人文教育的氛围,为实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二) 挖掘语文教材人文教育因素,渗透人文教育
  语文学科本就是一门富有人文性的综合性学科。在高中语文的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的内容,强化人文教育,丰富语文教育内涵,使高中语文的教育“有血有肉”。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涵,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让学生珍惜当下,放眼未来,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中对一些挫折和困难,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 整合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人文教育的环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结合音频、视频、图片等教育资源,丰富高中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营造人文教育的环境,为取得好的人文教育效果奠定基础。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讲解中,为了渗透人文教育,实现良好的美育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优势,将荷塘月色之美通过图片+音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即播放有关荷塘月色之美的图片,通过背景音乐,营造一种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身边美的事物,实现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改革。而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应试化的教育思想影响,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渗透人文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人文教育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字海.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求知导刊,2014(9).
  [2]李晓玲.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俪人:教师,2015(12).
  作者简介:
  黄能啟,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第十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1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