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环保教育在语文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北方的沙尘暴,南方的酸雨。因此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旁贷,应该努力设法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环保教育巧妙地、自然地、正确地、有机地渗透于各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环保知识,形成有利于环境的道德观念,树立对生活环境更加积极的行为准则,自觉地受到环保教育的熏陶,做到文道的紧密结合。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环保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巧妙结合课文进行环保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保教育内容。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在教学《喂――出来》、《敬畏自然》等文时,可以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的污染终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应当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又如在教学《向沙漠进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课文时,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沙漠、湖泊的状况,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思考:①如何防止土地的沙漠化、湖泊面积的锐减?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改善我国湖泊的水质?③我们中学生能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已经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在课文朗读中进行环保教育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山中访友》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结合课件演示美丽的大好河山,来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愿望。
三、在写作训练中进行环保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和形成种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每当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之后,要求学生把活动内容记下来。在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例如在放寒暑假或组织春游、秋游时向学生布置任务:每到一个地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手写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
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的,也有对所见景致有所欠缺之处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四、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进行环保教育
在组织孩子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时。采用接触式、对比式、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通过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环保的自觉性。活动形式可以有:资料查询和阅读;实地考察和调查;宣传和设计,如节约水、电、纸的宣传口号的设计、小区绿化环境设计等;环保活动,如收集废纸、铲除城市“牛皮癣”等。在自然的怀抱中,还可以让孩子们学着种树种花甚至种庄稼,以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大自然的恩赐。在这些开放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培养了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途径结合环保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坚持长期有效的渗透,必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