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与自然”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人与自然”类的课文进行主题式教学,主张小学的学生,尤其是中年级阶段的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能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能用更多好奇和关注的目光,放到身边的自然生活中,以此来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水平。本文将探索用主题教学的方式在小学语文“人与自然”类的课文中进行教学应遵循的核心思想和它实践的途径,以求更好地落实“人与自然”类的课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关键词:主题教学;人与自然;实践
  一、“人与自然”主题教学的概述
  对“人与自然”类的课文进行主题式教学,是指在一堂小学语文课上,师生双方针对一篇“人与自然”的课文,共同围绕着一个主题思想而展开有关生命价值的探讨。
  “人与自然”类的课文主旨是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懂得热爱环境,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而主题教学的系统性能有效地整合各种知识资源,并通过学生个人的生命价值来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加以积累运用,以此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主题教学”的模式基本上都是用在人文价值偏高的经典名篇教学中。若用它针对“人与自然”类的课文来展开成功的教学应遵循以下三点核心思想:
  1、对文本深入解读
  “人与自然”主题教学基于文本,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是低年级的重要教学内容,而阅读与写作教学是中高年级的重要教学内容。落实到一篇文本的教学上看,那就是低年级学生重视文本的字词和读音掌握上、中年级学生重视文本的句段分析上、高年级学生重视文本的篇章理解上。另外,主题教学的关键是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挖掘主题词语来开发人的生命价值。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人与自然”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2、重“双基”的同时追求“素质”
  “人与自然”主题教学立足于语文课堂,追求从“双基”到“素质教育”质的飞跃。小学学习,是夯实基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老老实实地在课堂上学习才是硬道理,再加上语文要有语言和文字的接触才算得上是语文课。学生要在宁静的心境中才能让知识触及学生的心灵,才更容易让学生得到对人类的悲悯和对生命的敬畏上的震撼。从而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提高自我素质。
  3、从“自然”到“自我”的升华
  “人与自然”主题是从“自然”到“自我”的升华,用“人化自然”来代替“人与自然”或许更为适合。“人化自然”是从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观中对现实世界的二分类中取出来的,它并不能等同于丁艳老师提出语文课文“三维度”中的“人与自然”含义。
  二、小学语文“人与自然”主题方向的确定
  下面,以文本的三分法划分课文主题的情感色彩,来深入探究主题教学中“人与自然”主题的方向。
  1、主题指向生命体验
  上文提到“人与自然”主题教学的主题追求从“自然”到“自我”的升华。但这个过程的程度也会因为文本的特点而有所差别。当“人与自然”类的课文主题是直指生命体验的话,那这篇课文的人文主题是最鲜明的,主题下所统领的课文内容也是最显著的。这种情况下,采用主题教学的教学模式最为适合。
  就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和《花的勇气》,这三篇课文,叙述了人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通过与动物和植物的“交流”,而体会出了“生命的魅力”的主题,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一层认识和感悟。这样的课文,情感价值很高,用“主题教学”的教学模式,我相信效果一定不错。
  2、主题指向生态环境
  当“人与自然”类的课文主题指向生态环境时,采用“主题教学”也是较为合适的。因为“生态环境”类的课文偏向于学生环保意识和爱护环境意识的培养,通过对“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之道的表述,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保护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社会。相关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环保行为素养的形成。这一種从“人化自然”化为“自我”思想行为素养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人性的魅力”。这样主题的课文,同样适合采取“主题教学”,用“主题”来整合全篇课文的内容。
  3、主题指向人文科学
  当“人与自然”类的课文主题指向人文科学时,是否采取“主题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可就要慎重考虑了。毕竟“人文科学”类的课文,最大的特点在于趣味性。科学追崇的,往往是足够理智下有说服力的说法,它重在一个“理”字上,内容上的说“理”成份比“文化”意味重。这种情形下若采用“主题教学”的教学模式的话,不免会容易出现教学重点轻重倒置的现象。
  三、探索在“主题”的统领下整合教学资源的途径
  解读文本,最重要的是,在挖掘出主题后,怎样在“主题”的统领下整合课文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落实课堂教学。
  就如《麻雀》一课,是主题指向“生命体验”的课文,如果选定这篇课文“母爱”的主题来进行教学的话,可以通过文中的某些句子中的某些词语的特征,对课文表面呈现的‘母爱’主题进以细致的解构。
  原文中的结尾还有这么一句 “爱比死,比死的恐怖更强大”,在拓展升华主题环节,可以加进这句话分析。透过这句话,“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解读到,老麻雀的爱,是一种完全忘我的付出,更是一种蔑视死亡的大无畏,是弱者面对强者的有尊严的姿态。
  由此可见,在主题“母爱”的统领下,发觉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环节的内容,都是跟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构成了一个“母爱”的整体。这便是“人与自然”主题教学最核心的教学内涵体现。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胡国杰,论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理论[D].湘潭大学,2007.05.17.
  (广东省江门市范罗冈小学  529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6112.htm